带电作业培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模式研究
2019-02-12胡亚光郭志锋郑和东王美英
李 庆,胡亚光,汤 娇,郭志锋,邓 杰,郑和东,王美英
(1.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2; 2.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77)
0 引言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美国、加拿大等国电力公司纷纷建设输、配、变带电作业培训场,在10~750 kV 线路均开展带电作业检修和运行维护。随着电网战略任务转型为构建广域泛在、 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灵活满足用户各种用电需求,全面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保障坚强智能电网运行,在大力发展带电作业。各种类型带电作业自身的特殊性,操作员工对相关技能与理论知识要求很高, 上岗前要进行专项培训合格取证才能上岗, 由此加强对带电作业培训基地的功能建设非常必要[1]。
国网公司系统内认证通过的带电作业培训基地,在建设培训设备设施、完善制度及保障措施、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要探讨如何走出一条成功之路,最大限度发挥基地的培训功能,提高培训效果。
1 国网公司带电作业培训基地现状
随着带电作业的发展, 公司更加重视带电作业人员的培训。 2016 年初,公司为统筹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加快培养带电作业高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带电作业技术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组织开展了带电作业实训基地资质认证工作, 遴选产生了公司级特高压输电基地2 个、输电和配电基地各6 个,省公司级输电基地8 个、配电基地16 个。 公司级特高压基地负责系统内特高压带电作业人员培训和资质考核; 公司级输、 配电基地负责区域内输电带电作业、 配网不停电复杂项目和电缆不停电作业人员培训和资质考核; 省公司级基地负责本单位输电带电作业培训, 以及配网不停电简单项目培训和资质考核。采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交替方式,其培训内容涵盖从电压等级10 kV 至500 kV, 再至1000 kV 特高压交直流线路, 各类作业人员通过培训取证的已有上万人。
现有带电作业培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标准都很高,如线路等级、场地设备、带电车库和作业的工器具库房,但忽视软件建设现象普遍存在。 要提高带电作业培训教学的质量,两者缺一不可,基础是硬件,主干是教学资料、质量监控、师资等软件。 目前制约带电作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短板是软件环境,一方面作为实训教学资料重要一环的实训教材滞后于技术发展和设备应用;另一方面培训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仍处于不完善阶段或缺少信息化手段,没有形成一套通用的、广为认可的指标体系。
另外,带电作业培训基地不仅需要有一个科学、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而且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政策、服务等方面创造条件支持基地的发展, 这是基地支持带电作业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 基地管理模式探索
2.1 完善基地管理制度
基地作为带电作业培训教学工作的场所, 其运行水平取决于基地的教学水平、 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基地管理制度建设尤其重要。基地管理制度主要有6 个方面,分别是场地的管理、教学的管理、学员师资管理、实训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的管理、评价与质量管理。基地运行过程中,要将所有的制度规范化,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且定期进行考核完善,为基地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2.2 加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培训质量的先行条件是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师资队伍。推进双师双能培训师团队、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加强带电作业高端人才引领,发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优势, 推动大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投身培训事业;加强校企联合师资培养; 多措并举推进专兼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健全兼职教师培养管理体系。 实施保障工程,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专职教师去企业锻炼学习。 还应注重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实施周期性兼职教师制度;采取激励政策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带电作业技术技能人员为实训兼职教师,提高带电作业人才培养质量。
2.3 提升培训信息化水平
加快智慧培训系统建设, 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融入培训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改进培训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按照适应“互联网+培训”需求,推进带电作业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共建共享;建设仿真软件系统,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应用网络大学,实现培训班全过程管理,与基地运行同步。
3 基地运行机制建议
培训基地要朝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3.1 运行机制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
基地要面向公司的职业院校、 地市公司和国网公司其他单位开放,为公司培养带电作业技能人才,坚持非盈利性服务和按成本收费的原则[2]。 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带电作业的发展,充分调研论证,开发新的培训项目,提升带电作业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水平。 通过师资培养、技术交流、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适应带电作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新工具开发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 推动带电作业技术传承创新。服务公司战略,广泛开展面向乡镇供电所的配网带电作业教育和培训。 积极主动拓展带电作业终身学习服务。
3.2 组织机制以公司为主体院校为基础
带电作业培训基地要与公司在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把握带电作业发展、公司战略目标的新机遇,主动参与对接,推动基地建设与带电作业发展相适应,实质协同育人。 施行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统筹基地所在各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师资、管理经验,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3.3 保障机制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
为保证培训项目顺利开展及合理使用, 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项目目标责任制。 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培训内容高质量完成[3]。 一是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一套符合国际规范、注重项目细节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制定基地管理办法、质量管理相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落实项目目标责任制。二是树立 “培训质量是基地运行和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在资金、人员、物质条件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证,建立项目监控机制,实施培训项目动态管理,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三是建立项目考核机制,考核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基地领导小组及其培训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各工作团队负责基地运行建设的中期和年度考核。
4 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创新
为推动带电作业技术向高水平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员保障,就要切实做好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带电作业人员资质培训工作,加大基地建设和创新的力度[4]。 利用数字化培训教材、网络培训教学、仿真实训教学、安全体感实训、专题培训、竞赛调考、学员能力测评等一体化的培训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服务电网发展对企业员工培训和管理的新需要。
4.1 加强基地建设规划
在培训基地建设中, 要健全其内部规划体系,完善以发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推进规划能力现代化。健全基地、学院、企业共同参与的三方机制,发挥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 一是以带电作业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建设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与公司各单位深度合作,建设兼具科技攻关、人才培养、智库咨询功能的产教融合平台。 二是对接带电作业发展趋势,保证培训基地建设运行的科学性和延续性。三是立足国际化培训建设规划,设立国际培训平台,从机制上保障带电作业国际化战略推进,营造国际化培训氛围。 启动对接国际标准的基地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基地园区双语化标示全覆盖,加强教师国际研修力度,打造双语师资队伍。 参与开发制定国际化带电作业标准,打造涉外培训品牌,更好地服务带电作业培训走出去。
4.2 不断进行培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要提高实践的有效性,还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5]。 基地培训带电作业人才的关键是对传统培训教学体系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以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本位的带电作业人才培训模式。 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改革与创新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课程内容体系、培训师队伍以及培训方案等,实现教学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教材建设,应该根据带电作业的实际需求,建设切合实际、适应带电作业人员特点的教材;针对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高效教学;针对教学手段,教师应该着重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式、项目驱动式以及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4.3 建设智慧培训基地
加强基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智慧教学环境,实现智慧培训教室建设全覆盖。完善“大系统”,完善教培软件系统的应用,同时提升教师和学员信息化素养。 以信息化应用、资源开发、培训竞赛等为载体,以专项考核为手段,促进师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建设“大资源”,丰富带电作业数字化教学资源[6],分类立项建设各种数字资源, 开发以特色仿真资源为代表的各类培训教学资源。应用“大数据”,建设智慧教学、智慧服务、智慧评价3 个大数据中心,创新综合数据分析,实现带电作业培训教学智能管理。
5 结束语
带电作业培训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直接影响到电网公司提升带电作业人才队伍素质和技能。基地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带电作业培训的转型发展,成为带电作业培训创新发展的先行者;适应智能时代要求,成为带电作业人才的摇篮、技术研发中心;成为公司技能人才终身教育学校与带电作业培训重要基地,形成公司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 “带电作业模式”。不断探索基地运行管理与带电作业取证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科学研发服务长效运行机制的创新思路,实现带电作业培训基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