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闻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2019-02-12杨保军

关键词:新闻媒介新闻报道媒介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872)

在新闻系统与社会整体之间,本质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不只是新闻对社会的依赖,对政治、经济的依赖,还有新闻业、新闻传媒、新闻传播、新闻对社会整体发展以及社会各个子系统变化的主动作用和影响。“新闻在人类社会中占据极其核心的话语地位,是左右历史发展的一种力量。”[1]新闻依赖律所强调的核心是政治、经济对新闻的作用根本上和整体上要大于新闻对它们的反作用。但要全面理解新闻依赖律的内容,还得从新闻对社会的主动作用(反作用)一面去探讨,如此,我们才能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中揭示出依赖律的内在机制。这里,我主要从新闻与政治、新闻与经济、新闻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阐述新闻对它们的一些主动作用和影响。需要预先特别说明的是,在现实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新闻的作用,与新闻对它们的反作用是共在共时的,更多时候是融合在一起的,很难像我们在表述逻辑上分得那么清楚。

一 新闻对政治的主动作用和影响

新闻传播直接表现为信息手段、舆论手段,既为社会公众参与政治活动提供条件,又是展开政治监督的有效方式。新闻对于政治文明、政治权力的公正运行具有促进作用,但运用不好也会对政治建设带来负面影响。新闻对政治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新闻领域具有传播信息、报道新闻、监测环境、守望社会的特殊功能作用;从新闻与政治的关系角度看,新闻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它能够为社会公众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真实、新鲜的事实信息。

新闻本质上属于事实信息,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反映和呈现社会的最新变动情况。在一定社会范围内,真实、客观、全面、准确、及时、公开、透明的新闻报道,是保障人们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信息基础。同时,新闻媒介,作为可以呈现、交流公共意见的平台或领域,也是保障人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权利得以实现的公共渠道和平台。新闻媒介与新闻的这些基本属性与特征,说明它们不仅是社会公众参与政治活动的工具,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政治活动方式。因而,媒介领域也成为相当重要的政治场域,人类的政治活动、人们的政治参与,往往会以新闻方式呈现在媒介平台上。

新闻是现代社会监测环境变动、监督政治权力运行的重要方式,甚至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权力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新闻媒介往往被看作是与立法、行政、司法并列的第四权力机构,而新闻则被看作是与其他三者并列的第四权力,其功能主要是对其他三种权力运行展开监督。这虽说有点夸张,但也足以说明新闻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它对社会权力系统的监督作用。监督政府、守望社会、监督其他社会领域权力的运行情况,是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能,是新闻媒介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方式。通过新闻手段,揭露各种政治丑行、腐败行为、不良社会现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政治权力的良性运行,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治治理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须手段之一。新闻的如此重要职能,说明新闻对政治权力的公正使用,对政治权力机构、组织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有着特别的作用和影响。这样的作用和影响,会表现在新闻媒体的日常新闻报道中,媒体通过对政治运行中各种具体行为表现的报道,不仅能够形成直接的新闻监督,也能使社会大众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引发一定的社会舆论,对权力的运行形成社会监督。在新兴媒介生态生成之后,由于民众个体与“脱媒主体”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展开大众化传播,自然成为新的具有社会普遍性的监督力量。事实上,人们已经看到,在当今这样的媒介环境中,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新闻监督、舆论监督力量一定意义上正在超过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影响,这是因为如此传播主体天然分布在社会所有领域、分布在社会的角角落落,比起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有限性,它们/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大大小小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可能事件。当然,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在监督政治权力运行、监督各种社会力量活动中有非职业传播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必定有些领域非职业传播主体无法进入,非职业传播主体也难以用专业的方式展开相关的调查和报道,其监督的准确性、合理性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事情的另一面。如果新闻传媒不能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需要,特别是不能正常履行自身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的重要职能,那就难以对政治文明建设发挥良好的作用。现实中,一些新闻传媒不仅没有履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责,没有遵循新闻传媒应该坚守的新闻传播原则,而且还会主动与一些政治组织、政治力量或社会力量沆瀣一气,利用新闻媒介、新闻手段造谣生事、蛊惑人心,如此一来,新闻就成了破坏一定社会政治权力正常运行的不当力量。因此,新闻传媒如何以正当且合理的方式展开新闻监督,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必须依据不同社会的具体环境做出具体的分析探讨。

其二,进一步说,新闻是进行政治动员、政治教育、政治引导的有力手段,是公众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渠道或平台,也是产生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新闻媒介的政治偏向、相关议题设置,不仅会影响一些政治事件、政治问题的走向和解决方式,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些政治人物的政治命运、人生起伏。

自从近代大众媒介产生以来,新闻传播就成为人们进行政治动员、社会动员的有力手段。有政治意图、政治理想的新闻传播者,总会想方设法利用新闻传播去影响既有的政治力量,甚至会创设新的政治理念,展开社会动员、政治动员,鼓动新的政治行动,促成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有学者指出,“在世界文明史上,报刊宣传与社会政治体系的变革密切相关。当历史处于和平演进状态时,报刊的社会影响力是难以明显觉察的,但是一旦变量的累积引发历史的质变时,报刊将成为政治变革动能的倍增器。”[2]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明确指出,新闻“在所有情况下都始终是专业政治活动最重要的手段之一”[3]。每一政治力量,在试图使自身发挥社会作用的过程中,无不充分利用新闻媒介、新闻手段。“新闻力量”始终是政治力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笔杆子”力量系统中的“先锋官”。即使在和平社会时期,媒介的新闻传播,也是极其重要的政治动员、社会动员手段,而新闻媒介,更是成为社会公众展开政治思想、政治观念交流、交锋的渠道或平台。比如,在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思想解放运动,无不与新闻媒介、新闻传播高度相关。如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全国性大讨论,关于市场经济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以及政治民主进程的加快,都离不开新闻传播的社会动员和政治动员。新闻在社会政治启蒙、大众政治觉醒、思想解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力。至于新闻传播在日常的政治教育、政治引导、政治观念传播中,更是发挥了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在西方社会,新闻的政治动员、政治教育、政治引导作用同样司空见惯,只是表现方式与中国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对每次不同层次政治选举的新闻报道,实质上就是全民性的政治教育过程、政治动员过程,也是一些基本政治观念的传播过程。美国新闻界、甚至是世界新闻界关于美国总统选举过程的报道,都在实质上传播了美国的政治民主观念,一定程度上报道和传播了美国民主选举制度的运作方式。就是在日常的新闻监督中,也清晰宣示了新闻传播主体的政治立场和政治理想,什么是传播主体赞同的、什么是不赞同的,什么是希望的,什么是不希望的,通过监督的重点偏向,就会跃然纸上。

新闻媒介经常通过新闻报道设置政治议题,为国际或国内政治活动营造一些热点,促使统治阶层或组织(政党、政府)、政治人物重视并解决相关问题。人们常会看到,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的事件、现象,才会成为政党、政府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政治家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社会范围如此,在世界范围同样如此。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些问题,诸如环境、气候、资源、贫穷等,如果没有全球新闻传媒的高度关注、反复报道,那就很难引起各国政治家的重视。反过来看,如果一些政治活动、政治议题,不能吸引媒介的关注,得不到新闻的报道,它们可能也就不被世人关注。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新闻传播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主导政治活动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媒体议程主导政府议程”,“媒体报道主导政治事件的产生、发展和结局”,“媒体主导政治人物的命运”等[4]。这种描述、判断未必完全符合实际,但至少在现象上似乎如此。美国一些政治学者认为,“在美国政治中,大众传媒总是显得颇为突出”,“今天,大众传媒是美国政治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5]130-131。媒体与政治的整体关系也被描述为“政治媒体化”的关系[4]。无可置疑的是,新闻媒介、新闻报道对政治活动的激发与引导作用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普遍事实,因而,政治媒介化或媒介政治化,才会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现象。

当然,新闻对社会公众的政治动员作用,以及对政治活动的引导作用、议题设置作用,也会产生一些不好预料的负面效应。有些新闻报道,往往会引发社会动荡和社会混乱,个别新闻报道甚至成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发生各种争端的导火索。不少时候,新闻媒介和新闻本身成为政治争斗的舞台和方式。在今天这样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人们更是经常看到,网络空间不时成为国际、国内政治“口水战”的前沿阵地,身在其中“战斗”的,主要不是政党、政府、政治人物,而是不同群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普通社会大众。新闻成了战斗方式,媒介成了战斗平台。这些虚拟空间中的“言论活动”,对现实政治往往形成相当大的影响。我们甚至看到,一些本无多少政治意义的事件,一旦进入网络空间,成为不同国家社会大众之间的争议话题,过不了几个回合,就有可能上升到民族感情、国家情怀层面,成为国际政治意味浓烈的碰撞。

其三,不断变化更新的媒介形态、新闻形式也在不断改变政治活动的方式,从而显示出媒介、新闻对政治与时俱进的作用和影响。一定意义上说,不只是政治活动主体利用了不断更新的媒介形态、新闻形式,而是政治活动主体不得不屈从于媒介形态的属性和新闻形式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时代的媒介形态、新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政治活动的展开方式、政治权力的运用方式。

伴随传播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发明创造,导致新的媒介形态结构在生成,新的传播主体结构在生成,新的新闻活动方式在生成,与此相伴,政治活动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媒介与政治、新闻与政治之间也不断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到了当今新兴媒介时代,整个政治活动的方式已经开启了一些新的结构性变化,传统媒体政治依然存在,而网络政治、新媒体政治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媒介政治领域。可以说,从政治传播到实际的政治运行都受到了新兴媒介与新兴媒介环境的强烈影响。

从纵向上看,每当一种新的媒介形态面世,就会促成新的政治活动方式和政治表现方式。有了报纸,就有报纸政治;有了广播,就有广播政治;有了电视,就有电视政治;有了网络,就有网络政治;有了手机,就有手机政治;有了社交媒介,就有社交媒介政治。政治会渗透在每一种媒介形态之中,反过来说,不同媒介形态会促成不同的媒介政治形式。媒介形态及其信息(包括新闻)传收方式,制约着一些政治活动的展开方式。很多政治活动不得不按照媒介特点设计,不得不按照新闻传播的节奏展开,不得不按照人们媒介接触方式运行,也就是说,政治在媒介和新闻面前显现出明显受制的一面[注]正因为如此,在当今新兴媒介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政治组织、机构,也像其他社会群体、组织一样,为了及时主动展现自身的政治观念、政治行为,积极创办了自己的媒介平台,以减少对其他媒介渠道、平台的依赖。。

从当今现实观察,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政治对媒介、新闻高度依赖的景象。一些政治活动只有经过新闻呈现才有实质意义,一些政治人物不得不通过新闻媒介、新闻报道来展现自己的业绩与风采。在日常的政治活动中,如果政治家们的形象、声音、讲话等在电视上、广播里、网络中、报纸上得不到呈现和传播,人们很难意识到政治家们的存在,人们也无法评价政治家的言行。如果某些政治人物因为特殊情况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被媒体新闻呈现,人们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猜忌和推测。媒介和媒介的新闻报道,已经成为政治呈现的平台与必要方式,成为政治人物的表现空间和场地,成为政治与民众互动的中介。在这样的过程中,政治活动者在媒介面前、在新闻报道面前,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被动的”特点,他们“有求于”“依赖于”媒介的新闻报道。显然,在一般意义上说,新闻在政治面前,也会表现出自身主动有力的一面。

如果再看一些比较细致的画面,就能更为清楚地看到媒介、新闻对于政治的作用和影响。当今,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政治变成了电视聚光灯下的政治,变成了网络视频中的政治,变成了微博、微信中的政治,政治成为一种“展示政治”“形象政治”[注]关于“形象政治”,可参阅〔美〕尼尔·波兹曼著《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九章。,屏幕政治或界面政治。“在电视上,政治家们给观众的不是他们自己的形象,而是观众想要的形象”[6],在社交媒介中,政治家们不再那么颐指气使,而是一副讨好公众的“可怜相”。“一些批评家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钱,候选人在实质上可以通过电视买到官职。”[5]136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希望的勇气》一书中写道:“竞选,需要电视媒体和广告,这就需要钱,去弄钱的过程就是一个产生腐败影响的过程,拿了钱,就要照顾提供金钱者的利益。”[7]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媒介、新闻对政治的影响,又可以看到资本、经济对新闻的深层作用。毫无疑问,新闻媒介已经成为展现政治活动的舞台,“政治权力的行使愈来愈多地发生在一个可视的世界舞台上。”[8]“电视政治”或者宽泛点说“媒介政治”已经拉开大幕并且不断上演。比如,战争,血淋淋的战争——政治斗争最集中的表现,甚至成了“完美的”电视表演,成为政治逻辑与媒介逻辑合谋下的产物和罪恶[注]参见〔美〕大卫·阿什德著《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邵志择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九章相关论述。。议会政治,成为各种政治人物充分利用媒介的公开的表演方式,他们的辩论,就像上演一场精彩的话剧,有时还会有一些“少林小子式”的表演插曲。[注]人们不时会从电视上看到,一些国家、地区的议员,在议会辩论中,不仅唇枪舌剑,也会大打出手,在聚光灯下上演三流少林拳脚。政治似乎多多少少有点娱乐的味道。但所有这些真真假假的政治表演,都需要媒介的配合;如果某种政治活动不被新闻媒介关注,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内容,这种活动似乎根本在世界上就没有发生过。不被媒介关注的政治也就成为不被社会大众关心的政治,而不被社会大众关心的政治将失去政治的意义。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介时代,媒介、新闻对政治的作用和影响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政治时空(网络政治时空)正在形成,它对传统的政治活动、政治权力运行已经带来巨大的影响。从原则上说,新兴媒介具有的属性和特征,都会带入它对政治活动的影响之中。借助新兴媒介,社会公众更易于了解政治权力的运行,更易于行施自己的政治权利,参与政治活动。通过新兴媒介渠道和平台,社会大众更容易被动员、组织,不仅形成虚拟空间中的政治表达,也会形成现实空间中的政治行为。通过网络空间,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之间的政治沟通更加容易,但政治矛盾、政治冲突也更易爆发。借助网络空间,社会大众有更多机会和可能,揭露政治腐败、政治权力滥用现象,但也更易于形成官民矛盾和冲突,更易放大一些事件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总而言之,新兴媒介时代的到来,后新闻业时代的开启,使得媒介、新闻对于政治的作用和影响有了更多、更大的机会,甚至会带来结构性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与普及,直接开启一个平民参与的政治时代”,“及时、廉价、便利,成为互联网时代政治参与的突出特点”[9]。因而,网络政治、网络时代的新闻与政治,必然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政治学、政治实践课题,当然,也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媒介问题、新闻问题。

二 新闻对经济的能动作用和影响

在新闻与经济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经济处于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础地位,对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新闻对经济领域也有特殊的能动作用。作为一个行业(新闻业)的新闻领域、新闻系统,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产业,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也是一类企业,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展开运行。新闻作为产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已经成为一类特殊的文化商品、精神商品、信息产品。新闻的经济化、商业化、市场化,使新闻成为经济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笼统地说,新闻的产业化,使它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有了自然的作用和影响,即媒介经济、新闻媒介经济的质量,对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质量有了直接的作用和影响。这样的作用和影响,似乎更具实质性,但它并不是新闻对于经济领域的典型作用和影响。分析新闻系统对经济系统的作用和影响,要从新闻系统的特性出发、特殊功能出发去考虑,也就是把新闻系统主要看作是传播信息、报道新闻、引导舆论这样一个系统。在这样的视野中,新闻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才是新闻对经济的能动作用。这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新闻对于经济的直接作用,就是通过新闻报道、信息传播,能够使人们及时了解整个世界特别是一定社会的一些经济运行情况,进而激发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有可能对经济发展形成动力作用。

新闻传媒通过新闻报道和其他各种信息的传播活动,可以对社会公众进行经济引导和经济教育[注]列宁当年曾经把报刊作为对人民进行经济教育的工具,使其成为实现“伟大过渡”——从政治斗争为主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过渡的工具。可参阅童兵著《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79-290页。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将经济报道作为新闻业活动的核心,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对普通社会大众来说,他们正是通过日复一日的新闻报道与其他信息(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渠道和方式),建构了自己对整个世界、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理解图式,并在潜移默化之中积淀了常识层次的经济知识。甚至一些专业性的经济知识,也是通过媒介的经济报道和相关信息获得的。,可以激发和引导社会公众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思维和经济开创行为。新闻报道以及其他资讯,不仅使人们能够获得经济知识、经济信息,了解世界经济、国家经济、地方经济的宏观发展状况,认识经济活动的本质、表现及其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导、引起甚至激发人们的经济行为。施拉姆等人在论及大众传播的功能时,就把经济功能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其中就包含着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帮助人们开创经济行为[注]在施拉姆等人的眼中,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参阅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115页。,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和社会经济生活构成实质性的影响和作用。

在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全国化、全区域化、全球化的现实环境中,新闻报道对经济活动有着特殊的沟通作用、启示作用、醒示作用和开创引导作用。从原则上说,新闻报道(不只是经济新闻报道)可以为所有的经济活动主体提供超越时空限制的、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的相关信息,可以为那些有准备的经济头脑全天候地提供有价值的各类信息。新闻,包括纯粹经济新闻以外的所有其他新闻,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至国家、跨国公司,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家庭、某一个人的经济生活或者经济行为。很多新闻,不只是直接的经济新闻或经济信息,在某种意义上,都有转化为有经济价值信息的潜力。新闻信息,早已成为公开的并且是重要的经济情报;不少新闻报道,其中蕴涵着或者透露着重要的经济开发契机或者难得的商机。经济主体的经济决策、经济行为,总是依赖他们获取的相关信息以及他们对各种信息价值的分析和判断。在互联网能够成为重要的商业平台后,经济新闻以及相关的经济资讯,为无数普通社会个体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先导性的服务。不少人,正是通过新闻报道、商业信息获知一些供需情况,然后开设网上交易平台,开始进行商业活动。

在时间、空间不再成为新闻传播障碍的当今社会,一条相关的新闻可能会激起全球化的经济关注,引起巨大范围的金融波动、市场起伏、价格升降,甚至会促成相关经济体既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新的经济政策的出台。由新闻报道引发的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矛盾,也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新闻报道,已经对各种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形成了实际的影响和作用,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但它们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新闻信息,已经深深嵌入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之中。

新闻报道以及其他媒介信息,对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观念、经济思维、经济心理、经济行为等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样化的,结果也具有多种可能性。但具体如何,则要看新闻报道本身的内容和性质;新闻传播的具体环境和时机;经济活动主体自身与相关报道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主体对待新闻报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等。如何处理与新闻媒介的关系,在普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特别是组织化经济主体日常事务中的重要工作;在某种可能的公关危机事件面前,经济活动主体与新闻媒体之间则更会形成一种特别的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今天的信息环境中,不会与新闻媒介、不会与新闻打交道的经济组织、经济主体,很难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新闻报道,特别是与普通大众日常经济生活、经济行为相关的新闻报道,往往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新闻报道,特别是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会营造出一定的经济氛围、经济环境,甚至会塑造出某种经济气息和经济情绪。一条关于物价的新闻,可能会在某种情境中,引发非常态的生活经济行为;对某些具有一定大众影响力经济学家经济观点的报道,都有可能引起人们对相关经济问题、经济现象的热烈争论。这其实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必然。在这样的社会中,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都已经市场经济化了(对此当然不能做绝对的理解),每个人可以说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因而,每个人都会关注自己的经济生活、自己的经济命运,这是建构所有其他生活的基础。我们看到,普通大众在一些新闻报道面前,特别是直接或者间接关涉到一定经济问题的报道面前,一方面会表现出理性和冷静,另一方面则可能表现出非理性和焦躁不安。在关系经济利益的新闻报道面前,很多人的心理表现得相当脆弱、六神无主,新闻往往成了调节或刺激人们心理的信息药剂(股票、金融市场的相关报道就有这样的典型作用)。这种现象充分说明,新闻报道与整个社会日常经济生活的运行也是高度相关的;同时也提醒我们,新闻报道以及相关信息的传播,实际上能够对人们的经济观念、经济思维、经济心理、经济行为等产生作用和影响,因而,运用新闻媒介对人们进行经济生活的指导、经济教育是可行的和必需的,通过新闻媒介的信息传播,引导和激发人们的经济开创行为同样是可行的和重要的。

从总体上说,新闻的经济化才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新闻显示的普遍本性,新闻的经济化功能才是新闻在市场经济下的普遍功能。人们看到的新闻的娱乐化、平民化、草根化,或者相反,新闻的精英化、“贵族”化、个人化,以及各种新闻传播收受模式的变化和整合,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新闻经济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新技术时代下五花八门的现象样式。新闻本身并不能决定经济的命运,也不能决定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生活。新闻首先是对经济事实的反映和报道,是对环境变动的最新反映和报道;在经济面前,新闻主要是摇旗呐喊的啦啦队,“加油”或者“嘘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活动主体者的情绪和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主体的实力和能力,也难以改变经济实际运行的宏观结果。这恐怕也是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用的有限性。

其二,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广告或其他经济服务信息的传播,既可以为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提供服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沟通整个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促进产销的顺利进行。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介在日复一日的新闻报道、信息传播中,建构或消解着人们的经济信心,从而对经济领域产生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作用和影响。

新闻、广告、其他各种经济信息,包括真实的、虚假的(传言、谣言)、半真半假的各类相关新闻和信息,共同编织着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网络,也在一定意义上塑造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形象。这种整体塑造,正是人们形成对一定社会经济状况整体感觉、做出整体判断的基本信息根据。这样的感觉、判断尽管是大致的、模糊的,但它却以无形的信息力量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经济的信心、经济状况的判断和评价,直至影响到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对社会经济运行构成实质性的影响。

普通百姓的经济信心一方面是由一定社会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建立的,人们会根据自己对经济生活的现实感受判断经济环境和经济状况,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种媒介信息所营造的信息环境建立的,人们对生活环境之外的经济状况的判断更多依赖的是符号世界。人们生活在狭小的现实世界中,但却生活在广阔的符号空间中。由各种符号塑造的经济景象对人们的情感、理性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在经验事实上,我们知道,人们对一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心理感觉和信心,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情况的心理预期,确实都会对实际的经济运行构成真实的作用和影响。因而,经济学不只是关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关注一定社会文化心理的特点,一定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特点,因为,这其中所谓精神性的东西、心理性的东西、文化性的东西,都会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构成实际的作用。从我们研究的问题的角度看,所有这些关系、这些特点的形成和变化,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无不与新闻传播以及其他信息的传播相关,因此它们都会以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方式与渠道影响到实际的经济运行。

媒介的广告信息,特别是新闻媒介刊播的广告信息,对经济活动有着特别的影响和作用[注]在一般媒介与新闻媒介之间,人们更信任新闻媒介刊播的广告。但这只是我们的经验判断,带有一定的假设性,需要实证研究去证实。从逻辑上分析,人们觉得新闻媒介始终以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为基本职责和使命,以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为宗旨,因此,新闻媒介刊播的广告应该有更高的可信度。。在新兴媒介环境中,广告创意、广告表现令人眼花缭乱,但所有商业广告,不管它们是以什么样的媒介形态呈现,不管它们是以什么样的媒介符号塑造,不管它们是以什么样的信息类别展示,最终包装的实质乃是经济信息、经济价值这个核心;至于广告在其他方面的价值诉求,即使有也是延伸性的、派生性的。广告信息的所有用心就是围绕经济活动主体的利益而旋转,只是有时侧重产品、有时侧重形象、有事侧重观念罢了。在一般意义上说,广告主、广告传播者、广告信息收受者,都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经济活动主体。广告不仅是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经济命脉,也是广告主建构自身经济命脉的重要渠道,同时还是社会大众日常经济生活的重要参考信息。扩展开来看,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在告知人们事实是什么的时候,同时也是最朴素、最真切的广告,它以本质上非艺术化的方式,以新闻的本质属性,把一定经济主体的本来面目比较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大概正因为这样,总有人试图把广告做得像新闻一样,以使人们更加信任。广告是广告主的自我编码和塑造,新闻则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对事实形象的真实再现和一定意义上建构的结果,这种差异使广告看上去很美,听起来很妙,但真实性却往往受到无法避免的怀疑;而新闻看上去似乎过于平实,缺少广告的绚丽多彩,但新闻的原汁原味有着天然的朴素、自然的可信。因而,如果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与结果,成了新闻媒介主动关注的新闻报道的对象,也就等于他们创造了世界上最经济、最有效的广告。因而,新闻始终都是经济活动主体关注的信息形式,始终都对经济领域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其三,新闻的宣传功能、舆论引导功能与监督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帮助一定社会塑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活动主体塑造良好的组织(企业)精神和文化,可以用新闻方式引导经济活动主体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从而彰显出新闻对经济活动领域的特殊作用和影响。

新闻报道、特别是经济新闻报道,不仅可以反映建构经济报道对象的事实形象,还可以建构经济报道对象的观念形象。新闻报道可以塑造一定企业的良好形象,可以扩大一定品牌或者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一家企业如果在媒介上形成了正面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它的发展一般说来都是比较兴旺。在普遍意义上,新闻报道可以通过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使人们对一定社会整体的经济状态形成良好的形象和印象。自然,相反的情况、相反的逻辑同样存在,而且往往更加明显。

通过发挥新闻特有的监督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某个经济活动主体、一定经济领域以至整个社会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监测环境、发现问题、揭露丑恶是新闻媒介的基本职责,也是新闻报道能够发挥的重要监督功能。新闻媒介通过对经济领域中存在的各种不正常现象、腐败事件等的揭露和批评,引发全社会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形成普遍的社会舆论,从而以社会民众的力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经验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一家企业因为不正当的经济行为或者其他行为被新闻媒介揭露、批评、曝光,它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它不得不改邪归正,以新的形象面对社会公众。任何经济活动主体,一旦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媒介的新闻报道中,它的命运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反过来说,真实全面的新闻报道、合理的批评揭露报道,都会有利于经济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四,在新闻对经济的影响中,还有一些不正常的方式需要注意。新闻媒体与商业机构、经济组织常常主动合谋,为自己牟取不正当的利益,却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在新闻实践中,一些新闻媒体凭借新闻媒介特有的公共性以及新闻报道特有的社会影响力,诱使或迫使一些公司、企业向媒体提供各种赞助或提供广告资源;更有甚者,则通过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公关新闻、广告新闻甚至新闻敲诈等诸多不正当方式获取不正当利益,给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给整个经济运行带来损害。

除了这些比较极端的不正常的情况外,人们还能看到另一些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新闻传媒,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报道了一些不应报道的经济新闻或商业秘密,从而给一些经济主体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失。还有一些传媒,在新闻竞争中,借口追求新闻价值,违背国家法律或相关政策规定,提前泄露一些重要的经济信息或商业机密,使国家或相关经济活动主体在一些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至于一些新闻传媒因为新闻专业水平不足,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对经济报道领域不熟悉,从而在新闻报道中对经济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就更为常见了。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子系统,新闻并不必然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像新闻并不必然在任何时候能够促进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一样。不正当的或者不合理的新闻传播,往往会引起社会起伏、政治动荡,也会导致经济秩序混乱,经济生活恐慌。我们应该明白,不只是商业逻辑会腐蚀新闻逻辑,当新闻逻辑不正常、不正当时,它同样会腐蚀经济逻辑,扰乱商业逻辑。而且,由于新闻传播特有的大众性或广泛性,它对经济、商业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其五,在新闻与经济之间,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关注,这就是,在新兴媒介背景下,新的媒介技术、新的媒介形态结构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消费方式,这不仅给媒介经济、新闻经济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新闻对经济的作用带来了不同以往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当“后新闻业时代”开启后,对媒介经济来说,其产品具有的特殊精神品质,在新媒介、新技术形态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可以集大众之智慧的创新方式和生产方式。传统新闻生产传播模式正在被打破,而新的新闻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生产传播模式正在形成,比如传统新闻业时代没有出现过的人机协同新闻生产方式、大数据背景下的算法新闻分发模式等,这意味着,新闻传播产业经济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必然带来新的经济开创模式。这些新的现象,对媒介经济、新闻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是需要观察和研究的现象。当新闻事业开启新的时代,新闻传播进入新的状态,从逻辑上说,新闻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会带来新的作用和影响。

三 新闻对文化的能动作用和影响

广义上,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的或精神的活动成果[10],是相对自然而言的一个概念;狭义文化主要指各种属于意识形态、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注]在狭义意义上,新闻与文化的关系,主要阐释的是新闻与精神活动成果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论述的是新闻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与其他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新闻文化与其他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其他精神文化作为一个笼统的整体,视为与经济、政治等平行的一个社会领域,来简要讨论新闻与这个整体的关系;我们也可以具体讨论新闻与各个具体精神文化领域的关系,比如新闻与哲学、新闻与宗教、新闻与文学艺术等的关系。但要论说这些具体关系,需要专门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不是我们这里可以做得到的。,诸如哲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以及各种社会领域观念等。这里是一种广义的讨论,大致相当于在文化视野中讨论新闻与社会整体文化的关系,不过侧重点是新闻对社会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从总体关系上说,新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与社会文化之间、与各种具体文化形式之间,始终是一种互生、互动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新闻业的发展依赖社会整体的发展,但是,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文化形式,对其他文化形态以致整个人类文化的演进、传播、传承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在近代新闻业诞生以来,在文化学视野中,新闻活动是影响极为广泛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诚如美国学者卡斯珀约·斯特20世纪20年代就说过的,“新闻事业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和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它渗透到人类文明的各个层面,而且对人类的思想和成就产生持续影响。”[11]事实上,新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具有自身的特征,在整个文化系统中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一些文化社会学者就认为,新闻业的文化结构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具有独立于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力量”,“新闻文化是一种自变量而不是因变量”[12]。因此,很有必要梳理一下新闻对社会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其一,新闻对社会文化最直接、最突出的作用在于,它是反映、传播、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中介之一。新闻媒介、新闻传播,是人类所有其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产品(信息)得以传播、传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尤其是对精神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具有任何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首先,作为一种反映、再现、建构事实世界的基本方式,新闻对社会文化活动、文化经验、文化成果具有反映、再现、建构作用。或者说,反映、再现、建构社会文化事实、文化景象,文化成果,是新闻媒介、新闻对社会文化最基本的作用。

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和传播通道,新闻媒介、新闻传播直接反映、呈现着社会文化事实,特别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最新变动情况。自从近代新闻业、特别是大众化报刊诞生以来,新闻媒介就成为与社会大众联系最密切、最普遍、最及时的一类文化媒介,是沟通人们生活世界与事实世界的基本方式,新闻报道本身更是成为直接的通俗性的大众文化文本、知识文本。也正是在新闻业的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在新闻媒介形态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在新闻传播收受方式不断变迁的过程中,社会文化景象在新闻媒介或新闻中得到了越来越清晰的整体性呈现[注]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勃兴,传统社会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变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长,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发展,社会大众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等等,乃是新闻传播业大众化出现的根本的社会原因。。伴随传播技术的提升、媒介形态的新生、新闻形态的演变,在历史向度中,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大致的轨迹:新闻报道的内容不断从狭小的田地走向宽广的世界,从私人范围走向公共领域,如今可以说包容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闻业的每一次提升,都使新闻获得了反映、呈现、建构其他文化现象更为有效的方式。

新闻不仅能够直接呈现新闻事实的形象,也在时时刻刻反映和呈现着事实产生环境的文化特征、文化意味。政治新闻,呈现的不仅仅是政治领域发生的新闻事实,也在呈现一定社会以至于整个人类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的面目;经济新闻,呈现的不仅仅是经济领域发生的新闻事实,也在呈现着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生产方式的变化,经济观念的转变、经济文化的特征;文化新闻,呈现的不仅仅是各个文化领域不时出现的新闻事实,同时也在呈现着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文化景象、文化价值观念等的大致面貌和变化图景……一言以蔽之,新闻呈现的不只是一定社会以至整个人类社会最新变动的事实景象或事实图景,同时也在呈现着一定社会以至整个人类社会最新变动的文化景象或文化图景,丰富多彩的新闻事实,其实就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象。

其次,作为一种社会传播方式,新闻对任何社会文化都具有一定的传承功能。新闻传播在横向上的反映、再现功能,传播、扩散功能,体现在历史向度上,自然会形成对于社会文化整体以及各种具体文化的传承作用。新闻在传播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社会文化的传承,这是一个现实与历史的统一过程,也是文化传播时空的统一过程。

新闻以自己特有的再现事实的方式,日复一日地反映、呈现着人类文化活动,能够及时广泛传播各种信息。如此日日常新的传播,累积为历史传承活动,从而必然会形成今日新闻成为明日历史的效应,也就自然而然使新闻成为传承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实,文化“传承功能”早就被认定为大众传播的一种基本社会功能[13]113-116。新闻传播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大众化新闻传播,越来越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进一步说,新闻活动不仅通过新闻报道、新闻传播塑造、建构新闻活动自身的形象和历史,也以自身的方式纪录、传承人类文化活动史。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把新闻文本看作是文化文本,文化载体,也可以看作是历史文本、历史载体,它是人类传承文化的鲜活方式。“新闻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文化,是文化的中介,是所有其他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渠道”[14],传承的重要方式。说新闻文化是文化的文化,是说新闻文化是其他文化的产物,是对其他文化现象的新闻式呈现,是各种文化得以传播、传承的一类文化载体,各种文化现象都可以负载在体现新闻文化的核心——新闻作品——之上,并在新闻文本的历史传承中传承自身。

其二,新闻是不同文化之间展开交流的重要方式,新闻媒介是不同文化之间展开交流的重要渠道、中介和平台。新闻与新闻媒介的特点,使他们在文化交流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从交流媒介角度看,作为信息交流平台的新闻媒介,作为公共领域的新闻领域,是各种文化展开交流的便捷“中介场域”或舞台。现代新闻业建构的新闻媒介空间,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公共空间。原则上说,不同社会主体都可以在这样的空间中展开交流,因而,不同主体依托的、拥有的、创造的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文化自然能够在这样的空间中展开交流。不同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或地方文化之间,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文化之间,都可以通过新闻媒介这个平台进行。在今天的新兴媒介环境中,更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如果我们超越传统新闻视野,那就可以把今天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看作是新闻平台,整个互联网空间中的新闻交流,无不是文化交流,它的交流时空,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介,开辟了近乎广阔无限的文化交流时空。

从具体交流形式上看,新闻报道、新闻传播本身,是各种文化展开交流、对话的有效方式和形式。文化交流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或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等,或是宗教的、哲学的、文学的、艺术的等,所有这些方式或具体形式,各有自身的特点,各有自身的优劣短长,各有自身的作用和影响。与所有这些文化交流方式、形式相比,新闻拥有自身的特征。

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新闻交流不仅仅是新闻文化间的交流,更是一种以新闻为中介的交流。新闻架起了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新闻传收、新闻交流,并不限于新闻事实信息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精神交流[注]关于新闻活动的本质,我在《新闻活动论》中作过这样的说明:“新闻活动是人类认识生存发展环境的手段,新闻活动是人类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手段,但我以为,更为重要的是,新闻活动是人类用来建构共同精神家园的手段,新闻活动是人类用来建立精神关系、实现精神交往的手段。精神交往是新闻认识、新闻交流的结果,这是对新闻活动更深层次的理解。”参见杨保军著《新闻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新闻活动编织的不只是新闻事实信息之网,更重要的是在编织人们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文化之网、精神之网,是在编织人们在政治世界、民间世界、生活世界中相互交流之网。各种文化都会成为新闻报道的内容,负载于新闻媒介之上。作为中介,新闻不仅提供了某一类文化内部的交流中介,同时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中介。比如,新闻的传收与交流,可以跨地域、跨国界、跨民族地进行,实质上就是可以跨文化地进行。在这些“跨”性交流中,特别是跨国性的新闻交流中,新闻的事实信息意义已经不是那么强烈了,尽管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中介,而文化交流的价值意义才是真正的目的。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正是通过新闻这一最为方便的载体、中介来相互了解、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的,也正是通过新闻这个重要的中介(当然不是唯一的中介)去想象、理解和建构自己心目中的他者形象的,“全球化已经把所有地方间的问题世界化了,几乎任何一个地方性问题都不得不在世界问题体系中被思考和解决”[15]。因而,新闻媒体所做的新闻报道能否客观、全面、公正、公开、透明,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影响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相互想象和理解。

与其他文化交流形式相比,真实交流、及时交流、广泛交流,可以说是以新闻作为文化交流中介的典型特征。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公开性,保证了文化交流内容的真实性、新鲜性、快捷性和广泛性。在今天这样的信息环境中,新闻报道不仅成为各种文化交流方式特别是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方式之一,而且总是处在跨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不同文化之间最快、最广的交流方式,就是新闻方式。人们不难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友好合作或者文化敌视对抗,也往往首先表现在新闻传播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文化交流中介与方式的新闻媒介、新闻,无论是在全球意义上还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还是一种不平衡的文化交流媒介和方式。

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跨国媒介的全球性扩张,新的全球新闻传播、跨国新闻传播已经开启,“我们生活在全球化时代,新闻和全球化过程纠缠不清地交织在一起”[16]。但就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来看,能够进行全球新闻传播的渠道、媒介基本上控制在少数世界大国、强国手中,也就是控制在西方一些国家手中。这不仅意味着世界的新闻图景正在由它们(西方)来塑造和建构,世界新闻图景正在按照它们(西方)的意愿成形,也意味着它们(西方)正在通过新闻手段和其他手段呈现、传播、塑造、建构它们(西方)拥有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呈现、传播、塑造和建构它们(西方)认为真实、正确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显然是极不平衡的新闻图景,也是极不平衡的文化呈现、传播和建构方式。大概正是因为人们看到了这样的现实和趋势,因而,“新闻(信息)侵略”“新闻(信息)霸权”“文化殖民”“文化侵略”“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等等问题,才会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确实,这种极不平衡的现象,已经造成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新闻冲突和文化冲突[注]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相同的社会现象或同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同新闻媒体的报道立场、倾向、方式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别,造成不同的传播效应。比如,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特别是在西方一些国家的传递中,中西新闻媒介采取了不同的报道态度和报道方式,非常鲜明地呈现了新闻冲突和文化冲突,其深层的冲突不仅源于利益,也来源于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不同,当然,火炬传递报道的冲突还有着其他方面的复杂原因。。新闻媒介、新闻报道,在现实世界中,并不总是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如何使新闻交流为不同种族、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发挥更多的正面作用,依然是摆在整个人类面前的问题。

同样,在一定社会之中,由于不同社会主体拥有和使用新闻媒介的能力不同,这也意味着不同社会主体通过新闻媒介、新闻报道展开文化交流的能力会有差别,因而,不同文化在新闻媒体上呈现、交流的情况是不会一样的。何况,新闻媒介主要是一种大众化的媒介形态,它在文化呈现、文化交流上会有自己的文化偏向,会选择与自身属性更为切近的文化内容。因此,通过新闻媒介的文化交流,尽管及时而广泛,但它仍然是有限的,并不能替代其他形式、方式的文化交流。

其三,新闻媒介的公共性、新闻传播的大众性,使得新闻媒介、新闻传播在一定社会主流文化的倡导中,在一定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塑造、维护和建构中,更易发挥能动的作用和影响,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新闻媒介,是大众化、公共化的媒介,与社会公众具有天然广泛的紧密联系。在当今这样的新兴媒介环境中,媒介泛化已是基本事实,而所有媒介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充当新闻媒介,而且既是大众媒介,也是具有私人化的人际媒介,不仅可以连接松散的大众化关系,也可以连接紧密的私人化关系。这样的境况,促使所有国家、社会都会高度重视新闻媒介、新闻传播在社会主流文化、主导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新闻,由于其内容上日日常新、形式上及时公开透明的突出特点,早已成为反映社会主流文化,塑造、维护和建构一定社会主导价值观念中最灵活、最重要的手段。新闻媒体,本就是有立场的、有价值倾向的存在;新闻传播,本就是有选择、有理想、有信念的传播;新闻,本就是并非纯粹事实信息的传播,而是包含着情态信息和意态信息的传播[注]新闻传播是有价值取向的传播,不等于说可以不尊重事实,可以进行任意的主观化传播。而是说,新闻传播主体,总是拥有自身的价值取向,会按照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事实、选择报道方式,会在新闻传播的整体取向上体现自身的价值理想。而在具体反映每一件新闻事实上,仍然要尊重新闻报道的普遍要求,那就是真实、客观、公正、及时、公开、透明。当然,那些以公共利益为取向的新闻传播主体,更有可能以公共利益为基本标准去处理宏观与微观新闻报道之间的平衡关系。。其实,所有的文化产品、精神产品,都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也在传播一定的价值观念,塑造和建构一定的价值观念,诚如有人所说,“电影、广播电视节目、书籍、新闻报道等随处可见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它们所提供的并不仅仅是消息和娱乐,同时也是传播社会价值或政治观点的工具;最终,它们会对全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13]253显然,这意味着,新闻传播对于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与维护,具有不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在特定社会里,新闻业在总体上总是掌握在统治阶级、统治集团、统治阶层的手中,为了维护社会的统一性和稳定性,证明统治权力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统治者总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的各种优势,倡导、宣扬和建构统治阶级的政治、法律、文学、艺术、道德甚或宗教等各种文化观念,即统治阶级、统治集团、统治阶层总会通过新闻方式(和其他精神生产方式一起)建构和宣扬社会主导性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念、核心价值体系[注]一定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和其拥有的核心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实质上是一个东西。我国著名价值哲学专家李德顺认为:“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之间有本质的一致性。一般说来,阶级、政党、国家的价值观念,就是它们的意识形态。因为,任何一个社会意识形态体系的核心,实质上就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念体系。”见李德顺“关于价值与核心价值”,《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3期第4-6页。。“一切阶级、政党、国家无不重视社会意识形态问题。”[17]因而,新闻业必然是一定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扩音器或放大器,是塑造、建构社会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观念的核心手段。如果社会大众能够认同和接受统治者宣扬、建构的意识形态体系,在一般情况下,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心甘情愿地认同和接受现实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因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基础)的反映和政治形态(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系统反映、体现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的思想体系。”[17]

新闻手段必然会被掌握控制它的主体用来作为一种软性的社会文化控制手段。什么样的文化观念能够得到宣传和张扬,什么样的文化信息能够得到呈现和传播,什么样的文化景象能够通过新闻得到描绘和美化,什么样的文化人物能够得到报道和赞美,如此等等,都是新闻媒介呈现、塑造、建构社会文化的具体方式,都是直接的或者间接的进行文化控制(通过新闻控制)的方式[注]关于新闻控制问题,可参阅杨保军“试论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新闻控制”,见《当代传播》,2008年第3期第9页。。文化控制实质上就是文化选择、文化建构行为。新闻传播通过日复一日的选择性报道,有形无形的倾向性传播,在潜移默化之中积淀、塑造着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凝结着社会的文化价值核心。我们看到,西方新闻媒介在新闻报道中总是把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挂在嘴边,总是高度关注与这些核心价值观念相关的新闻事件,天长日久,这些核心性的文化价值观念,就成了社会大众可以随口谈论的东西,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观念,成了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而非仅仅属于社会精英们谈论的文化观念、价值理想。同样,中国的普通大众之所以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一些政治语汇,理解一些政治观念,谈论中国式的政治文化,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新闻媒介充满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新闻、政治理念、政治话语,已经把政治话题大众化了,使政治文化成了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新闻舆论工作,把正确引导舆论始终作为头等大事,其实质就是通过新闻手段(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与其他信息传播手段[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只是新闻报道的职责,而是所有信息传播必须坚持的原则。习近平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参见,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把人们的注意力、把人们的思想观念、把人们的价值追求,引导到社会主导性的意识形态观念和价值追求上,引导到与党中央、中央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的方向上来,即与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的方向上来。新闻舆论发挥的不仅是工作引导、思想引导的作用,也在发挥文化价值的向导作用、社会心理的整合作用,还在不断建构着一定社会的整体理想目标追求,建构着国家共同体、民族共同体、社会共同体。

其四,新闻是塑造、建构大众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展开文化濡染、进行文化教育的便捷方式。也就说,新闻对社会文化的作用,除了前面所说的反映、再现功能、传承功能,它对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还有不容忽视的塑造、建构作用。

首先,新闻会以自己的方式塑造其他文化的形象。新闻对社会文化的呈现,不只是镜子式的反映。从原则上说,新闻关注所有文化领域的变化与发展,始终充当着文化环境监测者、守望者的角色。新闻在呈现其他文化形象、文化内容时,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消极的。新闻传播有自己的原则和观念,有自己的方式和要求,有自己的选择和创造。在现实新闻活动中,新闻传播主体在反映、呈现社会文化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立场、倾向和观念,对各种文化事实、文化现象、文化人物会有一定的选择和评判,从而对社会文化的变化发展产生塑造、建构作用。因而,人们接触到的新闻文本就不只是新闻文本,也能够实质性地成为政治文本、经济文本、文化文本等。社会大众对不同社会领域文化观念、文化形象、文化实质的了解,很多都是由新闻传播塑造、建构出来的。比如,中国电影人的文化形象、不同体育人的文化形象,对于普通社会大众来说,主要是由新闻媒介通过新闻为主的方式呈现的[注]自然,一个群体的文化形象如何,最根本的是由自己的言行塑造的,他们的实际活动、实际行为情况永远是最重要的根基,新闻如何反映报道,依据的是事实,而非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想象。。因而,新闻文化、新闻也是一种建构性的文化和建构性的文化手段,即它在呈现其他文化的过程中,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其他文化的样式和形象,自然会在某种程度上促成其他文化的变化与发展。

其次,作为媒介文化的一种具体形式,新闻媒介文化是典型的大众文化,新闻与大众文化具有天然的接近性,更易形成对大众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新闻文化是典型的大众文化形式,同时新闻方式也是塑造、建构大众文化的中介方式。

新闻认识是典型的接近大众日常生活、认识水平的认识方式。新闻主要是以普通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把事实世界中有意义的变动信息,及时准确地告知大众,既不是玄妙晦涩的哲学认识,也不是经验实证的科学认识。在现代社会,新闻主要通过大众媒介、以职业新闻或者组织化的新闻形式传播的,新闻关注和反映的主要是与社会大众普遍利益、共同兴趣相关的事实,新闻文本在整体上也是以社会大众能够普遍理解的水平创制的。在当今新兴媒介环境中,技术进步更使新闻成了社会大众认识环境、交流信息的基本手段,在相当程度上进一步解构了传统新闻业时代新闻的精英性特征。可以说,新闻成了最为普遍的大众化精神产品,新闻文化成了典型的大众文化形式。正是因为新闻本身具有这样的特点,新闻传播具有这样的优势,才使新闻媒介成为传承社会文化、播撒文化成果、进行文化教育的最佳渠道之一,才使新闻媒介成为高级文化、精英文化伴随新闻报道走向民间、走向大众、实现平民化或大众化的通道之一,才使新闻业成为影响社会文化发展最为重要的事业、产业之一。

在今天,人们更是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程度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等众多因素,使‘文化’变成了‘大众文化’,即不再属于某些特定阶级(或阶层)的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精英文化的失落’,不能不是一种历史的巨大进步。”[18]大众文化可以说是通过大众媒介培养塑造起来的文化,而新闻也是其中的一种重要中介或手段。新闻作为塑造、传播大众文化的手段,不仅使新闻文化本身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也使被新闻报道传播的文化成为大众文化。新闻媒体,是整个社会文化生态中的重要文化生物,它以自己特有的传播方式,穿针引线,编织着最新的大众文化之网。新闻媒介不仅仅是传播新闻的媒介,也是建构一定社会文化世界的媒介。人们看到,一些艺术作品,如小说、诗歌、绘画、摄影、流行音乐等,都会通过媒介方式、新闻方式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成为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宏观一点说,新闻传播业,作为媒介产业、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各种新闻机构本身就是创制大众文化产品、特别是新闻文化产品的文化实体。它们进行的生产与传播活动,直接构筑着社会文化的宏观体系,塑造着社会的文化环境。新闻业以它自身特有的手段,使自己成为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的窗口,成为文化普及、文化教育的媒介,因而,新闻媒介常常被人们称为百科全书、知识的海洋、世界的镜子。新闻媒介与其他大众媒介一起构筑着每个人走入社会的文化通道;经过媒介文化的不断洗礼,每个人逐渐成为社会人、文化人。因此,当我们说,新闻已经成为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中介时并不为过。对于当代媒介化社会来说,人的媒介化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而这些本质上都是文化的过程。新闻业的每一次革命性变革,可以说同时给大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机会;新闻业的每一次进步,都给更多的人带来了享受所处时代文化成果的机会和可能。新闻业的发展与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同步的。

再次,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媒介、新闻在再现、塑造、建构文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作为大众文化的新闻文化,在新闻呈现、塑造和建构社会文化图景的时候,对社会大众文化环境质量既有提升的作用,有时也存在污染性的影响。新闻文化既有它的大众性和通俗性,同时也难免它的庸俗性和低俗性,因而它对社会文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难免产生一定的负面性。

从本质上说,社会文化[注]比如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文化成果积累,人们普遍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社会大众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心理等,人们的价值追求、价值观念等,这些要素共同构筑着一定社会的基本文化环境。与新闻文化是同质的。健康的新闻文化,集中体现为健康的新闻报道,对于塑造一个美好的文明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反过来讲也一样,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比如良好的政治文化,道德文化环境,一定有利于良好媒介环境、媒介文化的形成,对于塑造新闻工作者诚实、勇敢的品质,敢于负责的精神,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健康、良性新闻报道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新闻媒介新闻报道媒介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的新闻媒体传播管理研究
转型期我国新闻媒介公信力缺失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