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日常交际中“隐含型”恭维的会话分析

2019-07-24于国栋张艳红

关键词:恭维面子语料

于国栋,张艳红

(山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 引言

恭维指言语交际中讲话人明确或含蓄地对听话人表示赞美或进行积极评价的一种言语行为,其赞美或评价的内容是对方的“好”事物,如所有物、特点、技能等。[1]Herbert[2]首次区分了英语中的“明示型”恭维(explicit compliment)与“隐含型”恭维(implicit compliment)。Herbert 认为,“明示型”恭维通常具有固定的语言模式,即使离开了特定的语境,“明示型”恭维仍然可以被识别,例如“Terrific presentation this morning”,“I like your hair short like that”。而“隐含型”恭维一般没有明确的积极评价成分或“程式化”的语言结构,交际者需要借助Grice的会话原则[3]推导其中的恭维含义,例如:“I wish I could manage my work like you do”,“Your husband is a very lucky man”。

汉语中的“明示型”恭维与“隐含型”恭维也有研究涉及。例如,Ye[4]认为,汉语中“明示型”恭维一般具有褒义的形容词或者表示喜欢、赞扬等的动词,其恭维意义的表述明确,例如:“你真漂亮”,“我特别喜欢你的新发型”等。没有通过明确的形容词或动词来表达的恭维则为“隐含型”恭维,例如:“我要拜你为师”,“你的表演一定会进入前三”等。从言语行为[5-6]的角度来看,“明示型”恭维直接表达了交际者对交际对方的赞美,是直接言语行为, 而“隐含型”恭维则通过使用一些语言手段间接、委婉地表达对交际对方的赞美与仰慕,是间接言语行为[2]。然而,这些研究只提及“明示型”恭维与“隐含型”恭维的区别,并没有对“隐含型”恭维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如果“明示型”恭维通过固定的句式执行恭维,那么“隐含型”恭维是通过何种语言方式执行恭维的呢?为什么交际者在执行恭维时选择了此类型的恭维?本文将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 研究背景

在过去30多年里,恭维的研究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中,Manes & Wolfson[7]研究发现,美国中层阶级使用的恭维语呈现出很强的“程式化”模式,在其收集的686个恭维中,恭维主要呈现出三种句式:(1)NP{is/looks}(really)ADJ;(2)I(really) {Like/love}NP;(3)PRO is (really) ADJ NP。注NP {is/looks} (really) ADJ. 例如:“Your car is (really) nice.”I (really) {Like/love} NP.例如:“I (really) like your dress.”PRO is (really) ADJ NP.例如:“That’s a (really) nice jacket.”以上NP=noun phrase; ADJ=adjective; PRO = pronoun。这一研究发现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并且在之后众多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这些研究大多是对不同语言社团的对比研究。例如:美式英语和南非英语的对比研究[8-9],美式英语与波兰语的对比研究[2,10],澳大利亚英语与西班牙语的对比研究[11]等。这些研究基本上都认同恭维是由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执行的,其词汇选择也通常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随后,国内学者也对于汉语中恭维语的句式结构展开了研究。李悦娥、冯江鸿[12]认为,普通话中的称赞语通常表现为五种句式:(程度副词)形+名,例如:“好球法”;你+动+得+(程度副词)形,例如:“你画得真好”;你+(程度副词)形,例如:“你真棒”;你+(程度副词)有/是+名,例如:“看不出你还是个行家”;(我)+(程度副词)动+(你),例如:“我真羡慕你的嗓子”。这些研究再次证实了Manes & Wolfson的发现,即恭维语在语言层面上表现出高度程式化的特征,其行为是通过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来执行。然而,恭维的实现途径是否如此有限却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深究。很明显,之前的研究中并没有过多提及间接实现恭维的方式和途径。Boyle[13]指出,现有的研究大多只关注了“明示型”恭维,而把“隐含型”恭维完全摒弃在外。Boyle认为,英语中“隐含型”恭维主要有两种执行方式。第一种是陈述交际对方所做的令人骄傲的事情。例如:

BB: Well yah boo sucks to them anyway because you′ve worked with Elizabeth Taylor=

MC: =ABSOLUTELY =

电台主持人Bill Buckley采访演员Michael Cashman时,惊讶地感叹道“You′ve worked with Elizabeth Taylor!”虽然主持人只是陈述了MC和Elizabeth Taylor一起工作的事实,但Elizabeth Taylor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意味着成功、财富、魅力等,可以和Elizabeth Taylor一起工作便是对MC的肯定。因此,主持人通过陈述这一事实执行了对演员MC的恭维。第二种执行方式是拿交际对方与大家仰慕的人做对比。例如:

JL:There′s there′s one very Andrews Sisterish track

KDL: Smoke Dreams[注]Smoking 是专辑的主题曲,每一首歌名都包含“smoke”。smoke dreams yeah(.)(laughs)thank you oh oh

此例是采访人James Laker与加拿大歌手K. D. Lang (KDL)的对话。JL评论KDL的新专辑颇有当年Andrews Sisterish组合的风范,JL并没有直接恭维KDL而是拿Andrews Sisterish与KDL做对比,从而间接肯定了KDL的专辑风格和其影响力。

Maíz-Arévalo[14]对西班牙语中的“隐含型”恭维进行了探讨并且发现:西班牙语中不存在Boyle提到的“隐含型”恭维的第二种执行方式,西班牙语中的“隐含型”恭维呈现出“提出不相关问题”(asking an irrelevant question)与“恭维和交际对方相关的第三方”(complimenting a third entity connected to the addressee)等方式。不可否认,这些研究对于“隐含型”恭维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从不同方面探究了不同语言社团中实现恭维可能存在的方式和途径。然而,汉语言语交际中的相关情况又如何呢?

三 研究方法

1.会话分析

会话分析研究方法是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一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会话分析并不是指任何对于会话的研究,而是一个专门的学派,一种基于真实语料的研究方法。会话分析认为人类的言语交际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秩序与规律可循的,通过对交际中秩序与规律的探讨,我们可以识别这种客观存在,总结出言语交际中人类用来执行某一行为所使用的会话常规(practice)和/或结构模式(pattern)。[15]

会话分析研究认为,任何一种言语行为/社会行为的识别都依赖于交际所在的序列(sequence),对当前行为的理解需要在后续的话轮中得到验证 。[16]因此,本文对于“隐含型”恭维的分析并不是建立在孤立的话语之上,而是截取了“隐含型”恭维所在的序列进行分析与探讨。

2.语料说明

为确保语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对自然会话录音的语料收集方式。录音长达39个小时,其中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会话,朋友之间的会话以及同学、同事之间的自然会话。我们从录音中截取了150个恭维语的序列并依据Gail Jefferson[17]转写体系进行了转写。之后,我们对“隐含型”恭维的语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四 “隐含型”恭维的执行方式

基于语料与分析,本文发现汉语言文化中主要存在五种“隐含型”恭维的执行方式:“陈述”恭维、“泛指”恭维、“类比”恭维、“询问”恭维和“对比”恭维。

(一)“陈述”恭维

“陈述”恭维指恭维的发出者陈述一个与被恭维者相关的客观事实,此客观事实一般涉及被恭维者“好”的方面,例如被恭维者所做出的贡献、取得的成就、拥有的特点或技能等。“陈述”恭维仅仅陈述事实,而不进行积极评价。

例(1)

01 A:除了-有一门考试,除了那个:除了考试还有论文,

02 然后其他都是考试,只有-只有我们专业课(.)

03 就是南海的那个-那门课是(.)嗯:写个论文就行=

04 B:=哇呀::难不?

05 A: [其他的

06 B: [你需要复习吗?

07 A:他一直:有-有-(.)↑不是总共有四::门,

08 就是那种在教科院上的,

09 B:哦::=

10 A:=然后有一门是-有一门现在定下来是闭卷,

11 其他-其他的应该都是开卷,然后闭卷的这一门是有,

12 应该是有-出四个论述题那种,然后 〉它就是〈

13 老师说是开放性的,不用那种死记硬背。

14 B:[哦::

15 A:[就是开放性,我也不知道有什么话-话语可以说。

16 B:呵呵::呵呵::没关系,

19 呵呵:呵呵。

20 A:哎呀:::那算啥呀,呵呵=

21 B:=呵呵::=

22 A:=那就不是。

例(1)是两个同学之间讨论期末考试的对话。当A同学描述其中一门考试是开放性考试但仍感觉自己无话可说时,B同学在第16行首先通过“没关系”安慰对方,随后发起恭维,B的“你当年的考试怎么考上的,是吧”形式上是一个问句,而实际上唤起A当年考试成功的事实。“从来没写过,照样给它过了”更是恭维了A的能力。B同学的事实陈述实际上是B同学对于A考试能力的隐含评价和肯定。也就是说,B同学并没有使用“明示型”的恭维直接赞美对方的考试能力强,而是通过陈述一个既往事实间接称赞了A的考试能力。在第20行与第22行,A的回应也说明A把B在17与18行的话语理解成了恭维,所以我们看到,A通过“那算啥呀”对B的恭维进行了婉拒,也遵循了Pomerantz[18]提出的恭维回应语中“避免自我表扬”的社会规约。

(二)“泛指”恭维

“泛指”恭维指恭维发出者在给予恭维时所指的对象并不是被恭维者,而是具有和被恭维者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一类人。从语言表征来看,恭维发出者看似恭维某一类人,实则是对交际对方进行了隐含的恭维,因为在当前序列中,只有听话人具备与泛指对象同样或类似的“好”的特征。

例(2)

01 A:老师画的(.)这后头的这一株,基本都是淡笔,

02 但是我也给它出了两zhi深笔,

03 [哈:也表示这两株,=

04 C: [对::::靠前一点么

05 A: =也是靠前一点的,¥所以这个是受到老师表扬的¥

06 B: 太棒了你,学了多长时间你?=

08 A:哎,不是创造力,完全是临摹老师的,哈哈哈,

09 所有都是临摹老师的,

10 C:最起码(.)她能把那笔弄粗,

11 B:对,这就是自己的创造。

例(2)是国画兴趣班内几个同事之间的对话。此对话参与者有三人:A、B、C。A在前一段时间学习了国画,第6行“太棒了你”是同事B对A的明示恭维。第7行同事C的评价“搞音乐和绘画都是有创造力的人,非常聪明的人”,评价的对象是一类人,即“搞音乐和绘画的人”。此句中的“都”为语义上表达最大极限的词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极致表达(extreme case formulations)[19],极致表达并不仅仅是描述的基础,而且具有一定的交际目的[20]。此处的极致表达“都”囊括了所有搞音乐与绘画之人,这样的评价是对此类人的统一评价,并没有专门把同事A指出来。这样的“泛指”表面上似乎涉及所有从事音乐与会话的人,而实际上却是C的隐含恭维。同样,这样的“泛指”也被A理解成了对自己的恭维,我们看到A在第8行回应恭维的话轮中对恭维进行了拒绝,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只是临摹老师而已,同前面例子一样,此回应也遵循了“避免自我表扬”的社会规约。

(三)“类比”恭维

“类比”恭维指恭维发出者将交际对方比作具有“好”的特征的“第三方”,一般而言,此“第三方”一般为交际双方所公认的仰慕对象。在此类型恭维中,恭维发出者并没有直接指出交际对方的“好”特征,而是通过类比的方式间接指出被恭维者具有和“第三方”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从而表达了对被恭维者的称赞。

例(3)

01 A:唉晋未萌?

02 B:嗯?咋啦[°小姨°

03 A: [今天::我看你朋友圈发那个照片。

04 B:嗯,哪:个朋友圈,

05 A:就那个,你是不是在厦门拍的那个照片。

06 B:噢噢,和我同学去厦门玩来,报了个团,

08 B:¥是不是了呀¥,我同学倒是-她们有人说过,

09 说是:有点像,

10 A:人家不是说刘亦菲女神级别,女神范么。

11 B:哎呀,我不行,我-我和人家差远了,

12 我得好好的(.)努力了,

13 tch呀,不过女的都是靠打扮了,

14 这也没个啥好看不好看的,

15 A:那张-那张确实挺不错,特别有感觉看见。

例(3)是家庭成员小姨和外甥女谈论朋友圈照片的对话。小姨询问外甥女朋友圈发的照片,并在第7行评价外甥女的照片很像刘亦菲。刘亦菲是知名女演员,是大家公认的漂亮知性的代表,小姨说外甥女的照片很像刘亦菲,隐含地对外甥女的外表进行了称赞和肯定,执行了恭维的行为。此例的发现和Boyle[13]提到的英语中“隐含型”恭维语的第二种执行方式颇为相似,即指出交际对方和大家仰慕的知名人士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从而间接达到恭维交际对方的目的。面对A的隐含恭维,B的“是不是了呀”实际上是对对方“类比”恭维的接受。对恭维的接受暗含了一定的自我表扬,是违背社会规则的。于是B通过话论的扩展,增加了一个新的话论构建成分(TCU)“我同学倒是-她们有人说过,说是:有点像”。这个TCU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个来自第三方的评价让B对A恭维的接受变得合情合理了。

(四)“询问”恭维

“询问”恭维指恭维发出者通过询问的方式来执行恭维。此“询问”又可分为两种类别:第一种是恭维发出者通过反问句的方式执行恭维的行为,第二种是恭维发出者通过疑问句的方式执行恭维的行为,此疑问句的预设前提是交际对方的“好”的特征,因此,此疑问句同时执行了恭维与询问的社会行为。

例(4)

01 A:你看别人和你说话哇,你还在那儿一直玩手机,

02 一点-一点都没有观念,还有观念了?=

03 B:=唉,这是因为::一边聊:一边:可以::=

05 B:↑哎呀,((笑)),¥没有办法¥,天生丽质。

06 A:呵呵呵,我以前别人都说我可白了,

07 现在怎么同学老说我黑了,

08 和她们相跟的她们都打阳伞了,

09 你这:出去打伞了?=

10 B:=打了呀。

例(4)是两个朋友之间的对话。当A注意到B的腿又长又白后,在第4行发出恭维“你不觉得你的腿可长了,又长又白?”从语法句式来看,这是一个问句,但我们可以从前后的序列中判断出来,此处的问句是由于A注意到B的外貌特征后发出的恭维,交际者A并不是要询问B是否觉得自己的腿又长又白,而是对交际对方外貌的恭维。从B第5行的回应来看,B没有对A在第4行的“问句”做出符合形式限定的回答,即B没有回答“是”或者“否”,这也证明B实际上把A的“询问”理解成了对自己的恭维。而且B在第5行接受了A的恭维。由于此问句的发出者实际已知问题的答案,因此此处的问句形式上为反问句,其交际目的是表达交际者的感叹之情,而非寻求问题的答案。此方式属于“询问”恭维执行方式的第一种类别。我们再来看第二种类别。

例(5)

01 A:你-雅思就不一样,有-有那样子的娃娃

02 ° 那样°我们老师:带的那个学生,

03 英语底子特别差,年纪也特别大了,

04 ° 88 °年的,但是人家就靠技巧就拿了5分,

05 有的人靠纯听都未必拿 >得了< 5分,

06 人家靠技巧就拿了5分。

07 B:>是了是了是了<,嗯::

08 你这听得懂不如人家会听((笑))

09 A:((叹气))听得-哎,我跟你说,

10 又能听懂,又能加技巧的,

11 那就无敌了 °我跟你说°.

12 B:就是啊,哎呀。

13 A:((叹气))

16 A:哎呀。>我给你讲<,

17 为什么我也不是想的非要回家,

18 尽管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如那面呀

19 °这些的°,重点是没有蚊↑子呀,

20 B:((笑))你又[嘚瑟,哎呀:((笑))

21 A: [我只要°没蚊子°,

22 我只要没蚊子就行,真的是太怕了。

例(5)是两个朋友之间的电话谈话。A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工作,B是在读研究生。在第14行恭维出现之前,两个朋友谈论了雅思考试中听力技巧的重要性。第14行的恭维是一个起始行为,交际双方在此结束了关于雅思考试的讨论,B开始询问A在外地的生活状况“你现在每天在那边住得也滋润,吃得也好,美了是吧?”从形式上来看, 这是一个疑问句,此问句预设的前提是A在外地吃住都很理想的生活状态,此预设的前提是B对A生活状态的一种恭维,但由于此恭维的内容属于A的知识域[21],B并不能做出完全的断定,所以此恭维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它在执行恭维的同时还执行了询问的社会行为,需要对方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此处的询问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恭维的“明示性”,并且同时也避免了将交际对方置于回应“明示型”恭维的两难境地[18],因此,在第16到第19行回应恭维的话轮中,A表达了对现在生活状态的肯定,并没有对恭维做出直接的回应。此类别的恭维是内嵌在询问行为之中的一种社会行为,属于“询问”恭维执行方式的第二种类别。

(五)“对比”恭维

“对比”恭维指的是恭维的发出者在给予恭维时拿自己与交际对方做比较,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交际对方具有自己所不具备的优势,从而凸显被恭维者“好”的技能、特征等。“对比”恭维是通过贬低自己来抬高交际对方,从而达到恭维的目的。

例(6)

01 A:你那会:不是试用期就三千多吗,

02 B:谁告你呢试用期三千多,

03 人家那是正式了以后三千多、四千多,

04 有的还有一万的那是正式转正了以后,

05 A:嗯(0.5)>那也挺好呀<,

06 那我们这- (.)>死也赶不上你那呀<,那我去那,

07 起码(.)你能如果干上两个月就顶我干一年呢。

08 (2.0s)

09 B:唉::那能咋地了,

11 B:哎呀↓,快算了哇,我可不认这。

12 A:你不认这,但是社会认呀。

13 B:唉hhh.

例(6)是两个高中同学之间的对话。A毕业后在联通就职,B是在读研究生。此例中的“隐含型”恭维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执行的,A认为B的研究生学历具有很大的优势,将来工作以后也能拿到比自己更高的薪水。然而,交际者A并没有直接恭维B的学历高或者能力强,而是通过拿自己与对方做比较“你能如果干上两个月就顶我干一年呢。”“我是专科,你是研究生。”A通过比较自己与对方的薪水,并且拿自己的专科学历与对方的研究生学历做对比,从而凸显出对方的明显优势。此类别的恭维方式“贬低”了自己“抬高”了对方,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贬己尊人”的思想准则。[15]A通过“对比”的方式间接地达到了恭维B的目的。

五 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隐含型”恭维主要有五种执行方式,即交际者可以通过“陈述”“泛指”“类比”“询问”以及“对比”的形式执行恭维的社会行为。此研究证实了恭维实现途径的多样化特征,即恭维这一社会行为的执行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固定的句式和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实现的,实际上交际者可以利用不同的语言表征与方式实现恭维。由于之前的研究大多基于非真实语料,加之“隐含型”恭维大多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执行恭维的行为,区别于众多研究中“明示型”恭维直接执行恭维的方式,因此忽略了真实交际中恭维实现的多种途径。概括而言,“隐含型”恭维不仅具有特定的执行方式,而且具有特定的交际功能。

Manes & Wolfson[7]在最初的研究中认为恭维具有维护和谐人际关系的交际功能。Wolfson[22]在之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指出,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恭维,其出现都是为了增进交际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然而,对回应者而言,恭维行为执行后会让回应者处于两难境地。Goffman[23]曾指出,“面子”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面子与“情感”紧密相连。在人际交往中,交际双方都有面子需求,即双方都希望自己的面子得到对方的尊重或维护。交际者的面子主要包括两类: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24]。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同或喜爱的心理需求;消极面子是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干涉或阻碍的心理需求。虽然面子得以维护是交际双方共同的心理需求,但恭维这一行为会威胁恭维回应者的消极面子,因为被恭维后,交际对方需要做出回应,接受或者拒绝恭维。由于受到“避免自我表扬”的社会文化规约或“谦虚准则”的制约,回应者一般不能接受恭维,而要拒绝或者回避恭维,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涉或限制了回应者的行为,因而威胁到其消极面子。然而,如果回应者拒绝或者回避恭维,就不能与恭维执行者保持一致,即违反了“一致准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恭维执行者的积极面子。[25]正如Pomerantz所言,恭维的回应同时受到与恭维执行者保持一致的“一致准则”和避免自我表扬的“谦虚准则”的制约,这使得恭维回应者处于两难的境地。

与“明示型”恭维相比,“隐含型”恭维的执行方式更有利于回应者避开两难困境。本研究发现的五种“隐含型”恭维在其本质上执行的都是表扬、称赞对方的行为,也就是说这五种执行方式最终执行的社会行为是恭维,但在语言层面却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要理解会话所执行的最终行为,首先要了解其“字面用意”,然后从“字面用意”再推断其最终的行为。对此类社会行为进行回应时,交际者一般会识别最终的行为并对其进行回应,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回应者也可以选择回应语言层面所表现出的行为,从而避开对最终的社会行为进行回应。此论述在本文的研究语料中也得到了证实。文中“隐含型”恭维虽然最终执行的是恭维,但都是通过表面上执行另一种行为(如陈述、询问、对比等)间接实现的。这样的执行方式使回应者有机会选择只回应表面的行为,从而避免对恭维做出回应,也就避免了陷入回应中的两难境地。如例(5)中,同学B以询问的方式恭维同学A的生活状态,A在回应中表达了对现有生活的满足,只对B的询问进行了回答,却没有明确表示接受恭维还是拒绝恭维,避免了自我表扬的同时也保持了和交际对方观点的一致。因此,“隐含型”恭维执行方式大大降低了对交际双方面子的威胁,有利于双方和谐社会关系的维护。

综上所述,“隐含型”恭维具有其特定的执行方式和交际功能。“隐含型”恭维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间接的社会行为,它的存在降低了恭维发出者被否定的风险,同时也淡化了恭维接收者被抬高的意识。因此,在特定的会话序列中,“隐含型”恭维更恰当、更得体地执行了恭维这一社会行为,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值得更多学者的关注与探究。

猜你喜欢

恭维面子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面子≠尊严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某贪官的面子
恭维为何让我们不舒服?
面子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面子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