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粱锈病的发生和防治

2019-02-12龙文靖汪小楷丁国祥徐显中邹兴才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锈病高粱孢子

龙文靖,汪小楷 ,丁国祥,徐显中,邹兴才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 德阳 618000;2.四川省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潮河农林站,四川 泸县 646000;3.四川省富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 富顺 643200)

高粱锈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发生和流行的真菌病害,在中国的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均有高粱锈病的报道。锈病主要发生在高粱生长后期,以为害叶片为主,病害严重时,叶片上因布满褐锈色病斑和病菌孢子堆,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代谢,使高粱植株早衰或干枯死亡,可造成籽粒减产65%,严重影响高粱籽粒和高粱饲草的产量和品质。 西南地区是我国高粱种植的主要区域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秸秆还田的实施、高密度种植、过量施用氮肥、感病品种的推广,西南地区高粱锈病的发病面积和危害程度均呈逐年增加。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高粱锈病的症状、病原菌特征、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防止该病在西南地区大面积流行。

1 症状特点

高粱锈病可以危害高粱叶片,叶鞘、茎秆、穗梗,其中以叶片发病最为严重。通常不在苗期发病,主要在高粱抽穗前后发生。在高粱锈病发病初期,高粱叶片上形成针尖大小的红色或紫色至浅褐色斑点,不同基因型高粱病斑颜色深浅不同。然后,随着病原体的扩大,斑点逐步扩大,在高粱叶片表面形成长约2 mm,形状为椭圆形或长条形呈疱疹状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后期破裂,暴露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叶片表面原病斑上或其背面又出现红褐色疮斑,为病原菌有性态的冬孢子堆。

2 病原菌特征

高粱锈病的病原菌是玉米柄锈菌PucciniasorghiSchw和高粱柄锈菌或称紫色柄锈菌(Pucciniapurpurea Cooke),它们均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真菌。锈病病原菌夏孢子堆生在高粱叶片正反两面的病斑上,呈栗褐色,周围有棍棒形或头状侧丝,侧丝为褐色。夏孢子近球形、倒卵形,基部平截,(25~40)μm×(21~33)μm,夏孢子具有瘤状细刺,暗黄褐色的壁和5到10个芽孔。冬孢子堆积在叶片的两面,长1~3(mm),呈红褐色。冬孢子呈椭圆形至矩圆形,孪生,(40~60)μm×(25~32)μm,顶部圆形,分隔处稍缢缩,侧壁厚2~3μm,深褐色。

3 发病规律

条件适宜时,病残体、土壤或其他寄主上越冬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入寄主叶片,形成最初侵染源,在叶片上形成性子器,后在病斑背面产生锈子器,锈子器内锈孢子飞散传播,当锈孢子遇叶片有水珠时萌发,侵入叶片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散发的夏孢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夏孢子在水中2~3h即可萌发长出1根芽管,接触叶表后在芽管顶端形成附着胞,浸染丝通过气孔进入到寄主细胞。在浸染点附近细胞间的菌丝大量分支蔓延,叶片表面出现针头大的退绿点。在产生孢子前菌丝聚集在叶片表皮层下的薄壁组织细胞层中,然后菌丝膨大形成夏孢子,经10~14d形成夏孢子堆,因此遇小雨连绵和多露水天气有利于锈病传播。不同地区高粱锈病流行时间不同,西南地区一般6月底可见高粱锈病夏孢子,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高粱锈病侵染期,高粱从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为发病顶峰。当高粱接近收获时,锈病病原菌又以冬孢子在病残体、土壤或其他寄主上越冬。

4 防治方法

高粱锈病是一种易通过气流传播造成大面积发生流行的病害,因此在防治上必须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农业栽培措施和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措施防治

4.1.1 选用抗病品种 高粱品种的抗锈病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当前控制高粱锈病的最经济有效措施。

4.1.2 减少菌源 选用上年未发生锈病的田块进行高粱种植,进行种子杀菌,降低种子带菌率。及时清除病原菌转主寄主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发生的酢浆草,对已发病的高粱植株应早期移除,减少病菌孢子的传播。另外高粱收获后应及时清除高粱病株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从而减少田间侵染源。

4.1.3 改进栽培措施 适时早播避开高粱发病高峰期;合理密植,及时除草提高高粱群体间的通风透光性;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过施氮肥,合理灌溉,提高高粱植株的抗锈病能力。锈病严重地块可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来减少高粱锈病发生。

4.2 药剂处理种子

播种前可用50%福美双、80%施普乐(代森锌)、25%粉锈宁或粉锈通(三唑酮)等真菌杀菌剂对高粱种子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因种子带菌而传播的锈病。

4.3 化学药剂防治

高粱锈病发病初期可对局部发病中心进行施药,若高粱病叶率达到6%以上,则需要大面积喷药防治。防治高粱锈病可选用的药剂较多,可采用25%粉锈宁或粉锈通等三唑酮类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多·福·硫磺750~1000倍液; 12.5%烯唑醇、43%戊唑醇、5%己唑醇等唑醇类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2000~3000倍液; 40%氟硅唑乳剂8000~9000倍液;25%苯环唑乳油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等喷施高粱植株。间隔10d左右喷1次,连防2~3次。

4.4 加强统防统治

统防统治是高粱锈病防治的一种有效措施。由于高粱锈病病原体可随气流传播,阴雨天气易发病,发生流行面积较广,西南地区植物保护站和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应加强相互合作,信息共享,监测高粱锈病状况,及时准确预测病情,为防治高粱锈病赢得时机,从而减少高粱产量损失。

猜你喜欢

锈病高粱孢子
我终于认识高粱了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高粱名称考释
高粱红了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谷子品种耐锈病性试验初报
小麦锈病的防治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