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替利嗪联合益生菌改善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E水平的临床观察
2019-02-12赵丽君杨跃红薛彩红
寇 敏,赵丽君,吴 芳,杨跃红,薛彩红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肾病综合征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其中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占90%,占同期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的20%,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型肾病为主,对激素敏感,但容易复发[1]。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何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疾病复发,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肾病综合征发生与机体的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IgE可能参与了肾病综合征的免疫紊乱,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IgE水平较正常儿童明显增高,IgE 水平较高者常对激素敏感,但容易复发[2-3]。肾病综合征患儿多合并过敏反应性疾病,过敏反应性疾病如哮喘、虫咬性皮炎、荨麻疹等又可导致疾病复发[4-5]。肾病综合征、过敏反应性疾病存在同样的免疫失衡,应积极控制机体的免疫紊乱状态,减少疾病复发。本文观察益生菌联合常规抗过敏治疗对患儿血清IgE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126例患儿,男86例,女40例;平均年龄(4.24±1.32)岁;病程1~12 d,平均(7.75±2.92)d。常规治疗4周,依据其对激素的敏感程度分为激素敏感组、激素耐药组,选取激素敏感组中特定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近期无激素用药史及罹患过敏反应性疾病。
1.2 诊断标准 参考《儿童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标准拟定[1,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如下:①大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定量≥50 mg/kg或晨尿蛋白/肌酐(mg/mg)≥2.0,1周内3次晨尿蛋白定性(+++)或(++++)。②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25 g/L。③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高于5.7 mmol/L。④不同程度的水肿。其中①②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1.3 排除标准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病综合征,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及药源性肾炎等。
2 治疗方法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常规予以足量激素治疗,强的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5 mg),每日2 mg/kg,最大剂量6 g/d,治疗4周。依据其对激素敏感程度分为激素敏感、激素耐药组,再次检测患儿的血清Ig E 水平,选取激素敏感组患儿中血清IgE水平仍高者为实验组,继续口服激素治疗,并分为西替利嗪组、西替利嗪联合益生菌组。西替利嗪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液(北京贝利莱斯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265),<6岁每日5 mL,≥6岁每日10 mL;西替利嗪联合益生菌组,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液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宁波绿康康复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C10644011600195),晨起空腹服,每日1次,每次1.5 g。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检测治疗前后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健康儿童的血清IgE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 E 水平,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IMMAGE800型全自动比浊仪及配套试剂盒,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说明书操作。IgE正常参考值为0~165 KIU/L。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健康对照组与肾病综合征组一般资料及IgE水平比较 健康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35±1.06)岁;IgE 水平(45.35±19.26)KIU/L。肾病综合征组男86例,女40例;平均年龄(4.12±1.02)岁;IgE水平(280.35±50.22)KIU/L。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综合征组患儿血清Ig 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激素敏感组与激素抵抗组一般资料及Ig E水平比较 激素敏感组男67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5±1.06)岁;IgE 水平(340.35±54.75)KIU/L;IgE 水平升高者70例,正常者26例。激素抵抗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09±1.02)岁;IgE 水平(145.35±49.63)KIU/L;IgE水平升高者9例,正常者21例。两组患儿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敏感组血清Ig E 水平明显高于激素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激素敏感组与激素抵抗组治疗后IgE水平比较予以足量激素治疗4周,治疗前后激素敏感组及激素抵抗组血清IgE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lg E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激素敏感组与激素抵抗组患儿治疗前后IgE水平比较(KIU/L,±s)
表1 激素敏感组与激素抵抗组患儿治疗前后IgE水平比较(KIU/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4)西替利嗪组、西替利嗪联合益生菌组IgE 水平比较 两组Ig 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西替利嗪联合益生菌组Ig E水平较西替利嗪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西替利嗪组、西替利嗪联合益生菌组患儿治疗前后IgE水平比较(KIU/L,±s)
表2 西替利嗪组、西替利嗪联合益生菌组患儿治疗前后IgE水平比较(KIU/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替利嗪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免疫、环境、遗传等有关,其中免疫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多项研究报道,肾病综合征患儿多存在血清IgG水平降低,血清IgE、Ig M 水平升高的情况,且血清IgE水平的高低与激素对肾病的治疗效果相关。亦有研究表明,血清IgE水平与肾病复发有相关性[2,4,7]。血清IgE水平的升高,受T、B淋巴细胞及各种细胞因子调节,淋巴细胞比例失衡,细胞因子分泌异常,终导致肾小球损害。有研究表明,微小病变肾病患儿的白介素-4(IL-4)水平升高,γ-干扰素(IFN-γ)水平降低,前者诱导IgE合成,后者抑制IgE合成,肾病初期IgE水平升高,经激素治疗后患儿IgE水平可下降[8]。细胞免疫方面,淋巴细胞亚群间比例失调,细胞因子异常释放,损害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肾病发生。于力[9]等研究证实,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活动期T 淋巴细胞下降T 淋巴细胞升高值下降,缓解期则相反T淋巴细胞升高淋巴细胞下降值升高,肾病综合征患者活动期存在以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为主的细胞功能紊乱。
笔者也观察到肾病综合征患儿多合并过敏反应性疾病,且过敏反应性疾病如哮喘、虫咬性皮炎、荨麻疹等又可导致蛋白尿复发。发生过敏反应性疾病时,由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是疾病的驱动因素,即Th2细胞诱导B细胞产生大量IgE抗体及炎症因子,如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3(IL-13)等。其中IL-4促进T 细胞向Th2细胞转化,并诱导B细胞生成Ig M 向IgE转化,IL-4、IL-13还能通过调节Th1/Th2的平衡,引起过敏性炎症[10-12]。在肾病综合征患儿合并过敏反应性疾病时,大量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FcR 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肾病发生[2]。
近年来,关于益生菌用于过敏性疾病初级预防的效果得到认可,在治疗上也不断有新的发现。益生菌在调节特异性免疫方面表现为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产生Ig A、IgG,抑制Ig E生成。活化辅助性T 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调节,不同的益生菌可诱导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通过促进辅助性T 细胞向Th1细胞的活化调节Th1/Th2平衡,从而发挥缓解过敏性疾病的作用[13-16]。一项为期24周的交叉试验显示,对于常年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合并约氏乳酸杆菌较单独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更有效,且此差异可持续至停用约氏乳酸杆菌后3个月[17]。
临床观察发现,IgE水平较高的肾病综合征患儿予常规抗组胺治疗后,部分患儿血清IgE水平下降不明显,联合益生菌治疗后能改善高IgE血症。肾病综合征、过敏反应性疾病二者存在着同样的免疫紊乱,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旨在通过调节共同的免疫机制改善其免疫失衡状态。尽管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相继出现,但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仍是很棘手的问题,并且随之而来的严重不良反应及难以控制的疾病复发、进展都给患儿及家长造成了负担,同时也给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希望能够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肾病缓解,防止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