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2019-02-12赖晓燕郑定容王春鹏黄金娥薛丽霞
赖晓燕,郑定容,王春鹏,黄金娥,薛丽霞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预防保健所,广东 深圳 518102;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2;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天富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2)
小儿慢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性状改变和次数增多为特点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发病率较高,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1]。慢性迁延性腹泻常因腹泻失水导致患儿出现维生素D 缺乏、脱水、营养不良、贫血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影响患儿健康,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2]。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某医院收治的慢性腹泻患儿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最小5 个月,最大2.5 岁,平均(1.3±0.5)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4个月,平均(36.7±13.1)d。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2.5岁,平均(1.3±0.7)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4个月,平均(35.8±13.4)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慢性腹泻诊断标准[3]:大便次数增多,且次数≤10次/d;大便含有少量黏液,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伴有食欲不振和/或呕吐;病程较长≥4周,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1.3 排除标准 粪培养有致病菌生长,粪检测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者;腹型过敏性紫癜腹泻者;肢端皮炎腹泻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①蒙脱石散(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口服,1岁以下患儿每日3 g,1~2岁患儿每日6 g,2岁以上患儿每日9 g,均分3次服用,温开水冲服。②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惠州市九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53)口服,5 个月至1 岁患儿每日600 mg,1~3岁患儿每日1 200 mg,均分3次服用,温开水口服。③伴有轻中度脱水症状者需口服补液盐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1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中医治疗。
(1)临床护理路径 根据小儿慢性腹泻特点,编写《小儿慢性腹泻临床护理路径手册》,对儿科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检索相关小儿慢性腹泻护理文献并结合小儿慢性腹泻护理要求,详细制定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改革经典的小儿慢性腹泻护理模式,引进严格有护理质量体系的管理措施,确保小儿慢性腹泻临床护理路径工作顺利开展。另外,整体分析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患儿的生理状况,创建并成立小儿慢性腹泻护理团队,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小儿慢性腹泻日常护理项目的选择等工作,并监督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小儿慢性腹泻路径护理流程。小儿慢性腹泻主要护理路径措施如下:①入院初期护理管理:详细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及相关的设施和注意事项,介绍责任护士与主治医师详细情况,并向患儿及家属发放小儿慢性腹泻疾病的日常保健知识手册,耐心细致地做好相关讲解工作,向患儿家属详细说明小儿腹泻的形成机制及临床症状;注意事项和合理消毒护理,避免病毒传播,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消除患儿家属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患儿及家属树立信心,提高其医嘱依从性。②住院期间护理管理:定期密切观察患儿各种生理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主治医师处理,根据病情给予调整饮食结构、饮食护理,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母乳喂养与饮食方案知识,母乳喂养的患儿严格坚持母乳喂养,奶粉喂养的患儿如果腹泻情况程度减轻可继续使用原来奶粉配方喂养,根据患儿大便性状由流食向半流质食物逐步转变;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根据病情进行补液以预防脱水症状的发生,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品及输液,结合患儿的临床实际合理控制输液的速度,加强对患儿的日常护理巡查,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神志表现和举止行为;指导患儿家属使用透气性较好且消毒过的尿片,并增加换洗频率。③出院后护理管理:定期做好出院后的回访记录工作,制订锻炼和营养补充计划表,叮嘱患儿家长注意食品卫生及对餐具进行消毒,注意天气冷热变化,注意患儿个人卫生[4]。
(2)中医治疗 附子理中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4273)口服,每日1.2 g,分3次温开水口服。治疗1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②复发评定标准:腹泻停止后继续喂养2周后,患儿粪便性状和次数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达到小儿慢性腹泻诊断标准;复发率=复发例数/100×100%。
3.2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但未达到发病前的大便情况,全身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粪便性状和次数无好转甚至恶化,全身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NF-κB、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F-κB、TNF-α、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F-κB、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腹泻患儿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慢性腹泻患儿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8.0%;观察组复发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5.0%。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腹泻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小儿慢性腹泻病程长,病情缠绵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倒退,影响小儿免疫器官(尤其是胸腺组织)的正常发育[5]。小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易使腹泻迁延,持久腹泻,小儿慢性腹泻与免疫功能低下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6]。
NF-κB在调节细胞反应中相当重要,属于“快速作用”初级转录因子,不需要新的蛋白质合成就能被激活。本研究中,慢性腹泻患儿血清NF-κB、TNF-α、IL-1β水平较高,NF-κB、TNF-α、IL-1β升高表明Th1免疫应答增强,说明存在Thl/Th2失衡现象,提示免疫调节Thl/Th2失衡是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根据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特点,慢性腹泻与脾、肾功能密切相关,遵“治太阴保少阴”“三阴统于太阴”之理,选用附子理中丸治疗。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主要组成有附子、人参、干姜、甘草和白术,附子温阳祛寒,配以炮姜温运中阳,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益气健脾,炙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附子、干姜为辛大热之品,归脾胃经,温中祛寒,扶阳抑阴,为君药;党参、甘草补中气,和脾胃,为臣药;白术苦甘而温,健脾燥湿,以运中州,正合脾喜燥恶湿之性,为佐药;炙甘草补脾益气,并调和诸药,为使药;五药配伍,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NF-κB、TNF-α、IL-1β水平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附子理中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患儿肠黏膜NF-κB的激活,从而抑制TNFα、IL-1β过度表达有关。临床护理路径有针对性强、持续性久的特点,以患儿及家属为中心,根据患儿病情,通过心理护理疏解患儿及家属负性情绪,合理消毒护理,饮食护理,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及密切观察患儿状态,提高依从性,改善腹泻状态,避免因腹泻导致的营养不良,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患儿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能够有效抑制NF-κB 的激活,下调TNF-α,IL-1β表达,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