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圆运动理论探析自拟五味消渴方之理法方药
2019-02-12邓小敏
苏 冬,邓小敏,田 瑛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疾病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全球目前共有4.25亿糖尿病成人患者,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高达1.14亿,已超越欧美国家位居世界第一[1]。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发展迅速,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笔者尝试从圆运动理论的角度探析五味消渴方治疗糖尿病的理法方药,现介绍如下。
1 圆运动
1.1 五行圆运动 古中医中蕴含着“圆运动”的思想,将大自然与人相联系。春气属木,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中气属土,一年中大气的运动概括为春升、夏浮、秋降、冬沉;其运动以春时为始,冬时为终,如环无端,终即始之根也[2]。人之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密切,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体,运动圆则五行融合,只见中和,不见五行,五行一见,便失中和,即是病了。五行整个圆运动图见图1。
图1 五行整个圆运动图
1.2 六气圆运动 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又称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正常情况下,六气圆运动中木升金降,水升火降,土气位于中部;心属火,火曰炎上,主升;肾属水,水曰润下,偏降;肝属木,木曰曲直,偏升;肺主金,金曰从革,偏降;脾胃居中,为气机之枢纽[3]。《素问·六微旨大论》对六气圆运动的周流次序有言:“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退行一步”为“右行一步”,“复行一步”为“复退行一步”,即“复右行一步”。由此推测出六气运行的规律: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大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气圆运动图见图2。
图2 六气圆运动图
2 圆运动与五味消渴方之理法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对消渴的病机多归纳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治疗大法。笔者导师邓小敏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临床疗效不甚理想。她反复思考该病病机,基于《黄帝内经》中“五脏皆柔弱,善病消瘅”的理论,归纳出消渴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基本病机为五脏柔弱。消渴病机复杂,其根本原因是五脏病变导致津液代谢失常,是水精失布、五经不行的结果,与肝、心、脾、肺、肾均有密切关系,其中关键在于脾胃虚弱。《素问·奇病论》言:“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李杲在《内外伤辨惑记》中提到:“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荣血大亏,荣气不营,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日渐煎熬。”火伏血中,阳乘阴位,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枯竭,消渴变证丛生。《黄元御医学全书·金匮悬解卷十一》言:“消渴者,厥阴风木之病,厥阴水母而子火,病则风木疏泄,火不根水,下寒而上热。”圆运动理论指出,中央土气脾胃的运转如圆运动之轴心,木、火、金、水四行的运转如圆运动之外轮。运动圆则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运动不圆则轴不旋转,导致轮不升降;或轮不升降,导致轴不旋转。从圆运动的角度分析消渴的病机为水寒、土湿、木郁,其土湿与笔者导师邓小敏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五脏病变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的改变,临床上采用五脏辨证理论,辨病证侧重之脏腑,合理运用药味搭配。五味消渴方的提出体现了五脏“苦欲补泻”之说,同时利用药物五性理论对应五脏之“苦”“欲”,可视为五味补泻理论之基础。
3 圆运动与五味消渴方之方药
邓小敏教授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基于《黄帝内经》“五脏柔弱,善病消瘅”理论,从五行、五脏及五味关系理论出发,在脏腑辨证理论指导下,提出五味消渴方论治糖尿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五味消渴方基本如下:熟地黄、石斛为君,以人参、绞股蓝、黄连、干姜、乌梅为臣,地龙、僵蚕为佐,甘草为使。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记载五行互含五味变化[4],并制画出五味五脏补泻生克图,提出了组方原理尽在气味变化,这与邓小敏教授提出的从五行、五脏及五味治疗糖尿病一致。圆运动中,脏腑之气相生而相克,共同维持一身之气的圆运动,若五行运动不圆,则生五行之病[5]。
五味入五脏,全方由味甘之熟地黄、石斛为君,清胃肾之虚火;味甘苦之人参、绞股蓝,味苦之黄连,味酸之乌梅,味辛之干姜等五味药为臣药,以养阴生津、斡旋中焦、敷和木气;味咸之僵蚕、地龙为佐,以通络化痰散结;味甘之甘草为使药,以调和脾胃、缓补中气;该方共由10味药物组成,诸药相合,中气旋转,上下交济,轴运轮转,生生不息。
4 小结
消渴病因病机复杂,是五脏病变导致津液代谢失常,水精失布、五经不行的结果,与五脏均有密切联系,其关键在于脾胃虚弱。笔者从圆运动理论,以中土为中心、心火在上、肾水在下、左为肝木、右为肺金,以中气为枢纽,带动左右之气升降于上下的角度,探析了五味消渴方的理法方药,为消渴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了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