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罢宴”背后的真相
2019-02-11王德彰
王德彰
京剧中有一出传统戏叫《罢宴》,演绎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宰相寇准,于庆寿前夕竞斥资24000两银大宴宾客,彻夜歌舞。府门内外,张灯结彩,豪奢异常。老仆人刘妈妈曾与寇准同度艰苦岁月,见此情景,感触良多。恰在这时,仆人陈山不慎将价值4000两的庆寿珊瑚树与翡翠寿星打碎。他怕受責,请刘妈妈代为求情。刘妈妈往见寇准时,在走廊里被蜡油滑倒,于是拿出一幅图画,借图画中太夫人生前劳苦和孤灯教子的情景,登堂陈述。寇准为之感动,遂传令罢宴停觞,并赦仆人陈山之罪。
这出戏是1957年剧作家吴少岳根据清代杨潮观所作《寇莱公思亲罢宴》传奇剧本改编,属于艺术创作,史上无此事。
历史上的寇准既然没有“罢宴”之举,而剧作家却又偏偏让他“罢宴”,个中原因令人玩味,背后的“真相”更令人深思。
人所共知的是,寇准(961年-1023年)是历史名人,陕西人,北宋名将名相,在当时是一位比较正直、有功于国的大臣,是受历代百姓拥戴的清官。他是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为人刚直不阿,敢于多次上疏直谏,渐被重用,宋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为三司使。在军事上,他坚决主张抗击辽军入侵,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役”的组织领导者,是他力主宋真宗亲征。在政治上,他遇事敢言,宋太宗赵匡义(赵光义)曾将他比作唐代的魏徵。至宋真宗景德三年(1007年),因受同朝大臣王钦若排挤,被罢相。天禧元年(1017年)复相位,后又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同朝大臣丁谓排挤,被贬到雷州(今广东海康)、衡州(今潮南衡阳),至病故。应该说,寇准在中国历史上是有作为的。
然而,这样一位声名赫赫的宋朝大臣,生活上却又非常奢侈,经常大讲排场。宋太宗晚年,由于在立太子问题上,寇准惹得宋太宗不高兴,再加之他敢于直言,与一些僚属意见不和,于是被贬到邓州任知州。平时,寇准就非常喜欢饮宴,《宋史-寇准列传》记载:“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燃炬烛。”到邓州任知州时,生活上更加奢侈:“为花蜡烛,名著天下,虽寝室亦燃达旦。厕溷间,烛泪成堆。”在当年蜡烛属稀缺之物,一个大臣在屋里点烛尚说得过去,而在厕所中让蜡油流成堆,就有些过分了。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在其《归田录》中,也曾说他“早贵豪侈”。
《罢宴》一剧中所演绎的寇准奢靡情况,折射出他历史上的生活真相。剧中的刘妈妈虽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历史上寇准确实有一个名叫茜桃的侍妾,很精通文墨。有一次,寇准在就宴时,与来宾们狂欢豪饮,而且有歌妓侑酒。歌妓每唱“一曲清歌”,寇准便赏赐“一束绫”。茜桃见状,感到很不应该,于是便作《呈寇公二首》,对寇准的行为表示批评。其一首云:“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其二首云:“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在这第二首诗中,茜桃进一步诉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织女之苦,表达了对织女的同情,宛若织女凄苦生活的独白。茜桃把歌妓说成“妖姬”,表现出鲜明的爱憎之情。
寇准见到这两首诗后,便和诗作答,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和的是第二首的原韵为:“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在这首和诗中,寇准并不掩饰地说,自己作为一名堂堂的宰相,天天忙得团团转,日理万机像奔梭,应该享受这些。这些事你不必多问,还是坐在酒席前听歌妓那艳丽的歌曲吧!寇准根本不接受批评,茜桃的诗也就没有起作用。而在《罢宴》一剧中,表现寇准接受了刘妈妈的批评,当即罢宴。这样写,表现出剧作家的“匠心”,兴许是要表达人们对清官的一种美好愿望吧!
“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时。”寇准作为宋代的一位名相,他的“政声”已载入史册。但是,赫赫的“政声”掩盖不了他生活上的奢华。生活上的奢华不是小事。宋代名相寇准可作为一面镜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