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究

2019-02-11陈卓朱西昆张梦晨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新媒体价值观大学生

陈卓 朱西昆 张梦晨

摘 要:随着新媒体相关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用户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这个群体。文章的研究基础为新媒体以及大学生的价值观,对新媒体如何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做了一个全面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文章阐述了大学生价值观养成受新媒体的影响而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新媒体

一、新媒体成为时代语境

关于新媒体定义的研究。新媒体作为当下应用较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媒介,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对其定义的解释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对新媒体定义的解释学术界并没有固定统一的说法。上海戏剧学院新媒体领域的陈永东副教授认为,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但也有学者定义新媒体为:“新媒体是二十世纪末在世界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数学技术传播社会信息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这种媒体形式。大力扩大信息传播,加快传播速度,丰富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传播手段。目前,这一新媒体的定义更加全面,在学术界具有权威性。杨洁红编辑的《谁是新媒体》一书是关于新媒体扩展的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媒体列举了30多种新的媒体形式,包括经过改进的传统媒体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以及传统和新的媒体形式相互融合、互补形成的形态。杨继红认为,根据移动终端反映的结果来看,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是互联网,而最具潜力和想象力的新媒体是手机。

当今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应用的新媒体主要为以下几种:

(一)微信。微信作为一个即时通讯工具,其功能早已不局限于联络通信。其开发的媒体类功能例如:公众号,朋友圈短文等等。这些媒体都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文章篇幅短,信息涵盖量大,短时间传播速度快,覆盖人群广。同时作为新媒体极大的充占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但是其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入门门槛低,即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的用户均可以注册自己的公众号自媒体。且由于庞大的基数,让审核部门也不可能对所有内容完成全部把控。

(二)微博。最早也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在国内目前新浪微博已做到了一家独大。微博在很多方面与微信公众号类似。但微博还能做到一点其用户群涵盖面广,且发布形式的特殊性,能使其受众面有随机性。并且某些著名人士或团体也能拥有其自己的认证官方微博账号。

(三)国外新媒体。虽然目前国内互联网在GFW的工作下对境外网站无法访问,但是也能通过某些VPN端口来访问国外的自媒体例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一类的新媒体。

在上述的媒体当中,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其客户端覆盖移动电子设备及PC;发布篇幅短,信息内容量大、广泛传播、短而迅速、信息来源众多、传播门槛低、信息内容涵盖广泛的领域。正因为这些特性,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和追捧。

二、目前国内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新媒体研究问题

在广泛的新媒体背景下,在校学生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和实践是当代学生思想和政治教育的一个紧迫问题,也是思想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和新任务。

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健康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此同时,其中也存在着个别问题。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多元,政治价值观较功利,偏向实用化;一些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观与他们的知识和实践背道而驰,甚至一些学生的消极价值观缺乏集体意义,很容易得到满足。总的来讲,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主观价值取向存在“功利心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薄弱”等问题,此外,部分学生还存在“政治意识弱化”、“道德水平和实际行为存在偏差”等方面的问题。然而,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影响因素中影响较大的除学生自身因素外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和不同文化的冲击”、“教育环境和体制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等五项因素。关于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研究人员总结了八种方法:“增强教育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快思政课改革”、“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加强互联网教育”、“树立以自己为榜样”、“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吴岳军指出四条培养途径:“发挥大众传媒的传播职能”、“发挥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生的实践主体职能。”

三、新媒体与大学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生活已经离不开新媒体,新媒体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新媒体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不断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另一方面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

第一,新媒体使大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授课老师在多人课堂中针对大批学生进行授课教學,但是在近几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教育的崛起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落后。现如今,在校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渠道的使用能够很容易的收获很多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便捷的远程交流平台展开学习交流,例如“慕课”在高校的快速发展和被师生广泛接受为学生提供了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方法更为活跃、便捷的教育形式。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方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媒体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瓶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可选择的学习资源,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使学生学习方法和实践更加自由和有效,形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开放、自主、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第二,新媒体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中,报纸等平面纸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但其有时效性和传播范围、传播效率受空间限制等特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学生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新媒体在知识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大量有效信息,大大的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学生将新媒体融入到学习当中,把其作为学习的工具和知识传播的载体,不仅能够在学习方法上有所创新,还能改进知识结构,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提高综合能力。通过在新媒体上的积极的网络互动,大学生可以形成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

第三,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社交平台和交往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传统通信交流的局限性开始普遍显露,传统的通信交流不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社交和生活需要。大学生的交流空间和交流意向逐渐由面对面的交流,转向互联网新媒体互动,这种突破时空限制、及时性的交流方式,普遍受到了大学生们的青睐。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響

第一,由于青年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容易产生过度依赖互联网和新媒体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其培养对新事务的思考和创新的思维。目前,网络抄袭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非常普遍,这种严重的欺诈行为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互联网和新媒体中不乏消极的不良信息,这类信息的大量传播和泛滥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并且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也有一些大学生道德上出现问题,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这些负面信息也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因而猝死的案例呈高发趋势。根据学校的调查,76%的学生每天上网2到3小时,而19%的学生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大部分学生在午夜左右睡觉,不良的作息习惯不仅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同时也降低了第二天的学习效率。调查显示,在假期里,学生用于与家人交谈上的时间比用于使用新媒体时间的数量少得多,这大约占样本总量的51%。78%的人更喜欢与新媒体沟通,而不愿意与他人面对面交流。

第三,新媒体使大学生鉴别和辨别能力下降。大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和新媒体上传播的信息持信任和依赖的态度,但却不具备针对新媒体的辩证思维,缺乏分辨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无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导致大学生的鉴别和辨别能力下降。根据调查显示,44%的大学生对新媒体提供的信息几乎不会怀疑,28%的大学生持偶尔怀疑的态度,28%的大学生则不相信新媒体提供的信息。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因欠缺自主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新媒体上非主流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乃至误入歧途。

第四,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对法律观念淡漠。网络的虚拟和开放性使学生很容易忽视道德和伦理方面的约束,使学生忘记社会责任、法律、规章和道德信念,以及本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在这种虚拟环境下一部分大学生很容易出现道德上的败坏甚至做出违犯法律的行为。如随意谩骂、批评,散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侵犯他人隐私,传播不文明语言、图片、视频等行为也屡见不鲜。

大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易受环境影响的价值观形成阶段,对事物的接受速度快,但往往缺乏批判和辩证的思维,对周边环境和事务的认识能力也尚未成熟。而高校作为基础教育和社会的衔接阶段,故应当承担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培育工作,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为社会未来建设不断输送专业和人格上双重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陈卓(1988.11- ),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