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底检查在脑卒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2019-02-11曾瀛漆伟男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5期
关键词:脑卒中诊断应用

曾瀛 漆伟男

[摘要]目的 探讨眼底检查在脑卒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00例非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眼底检查。比较两组的眼底指标、眼部症状和视力减退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视盘病变、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棉絮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动脉管径变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视、视物模糊、一过性黑曚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视力减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底指标、眼部症状、视力减退对脑卒中的发病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患者眼部出现任何症状,都应该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对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眼底检查;脑卒中;诊断;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2(b)-0049-03

Application of fundus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stroke patients

ZENG Ying   QI Wei-na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un City, Jiangxi Province, Yichun   33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fundus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100 non-stroke patient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Fundus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both groups. Fundus indicators, eye symptom and vision los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tic disc mutation, retinal hemorrhage, retinal cotton batting,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defect, retinal vein dilatation and retinal artery diameter narrowing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incidence of diplopia, blurred vision, and transient cyanosi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ate of vision los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undus indicators, eye symptoms, and vision loss have important warning effects on the onset of stroke. No matter what symptoms appear in the patients′ eyes,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as soon as possible. Early detection of eye diseas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Fundus examination; Stroke; Diagnosis; Application

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位居世界首位。在2011年,我国超过45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标准化发病率约为240/10万,新发病人数高达133.9万[1]。引发脑卒中的发病因素有很多,糖尿病、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体力活动较少、体脂分布异常、肥胖等都会引起脑卒中。其中,引发脑卒中疾病最危险的因素为高血压,约75%的脑卒中患者由于高血压引起[2-3]。眼底指标会伴随着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程度而改变[4]。脑卒中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脑卒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非常重要[5]。本研究旨在探讨眼底检查在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的100例非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男44例,女56例;年龄40~65岁,平均(52.36±2.64)岁。研究组患者,男45例,女55例;年龄40~65岁,平均(52.34±2.3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有正常的言语交流能力,能正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②患者精神系统正常;③患者年龄40~65岁;④能积极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②其他原因引起的生活不能自理者;③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

1.2方法

采用西安信捷智能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CF600型眼底照相机检测设备,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两组患者均由两位专业的眼科医生对患者的眼底镜像进行评价。如果可以清晰地判读患者眼底镜像,评价眼底指标选择损害较重眼;如果患者双眼屈光间质浑浊,眼底镜像不能判读者,则排除本次研究;如果患者眼底屈光间质浑浊,使一眼的眼底镜像不清晰者,可以选择清晰的另一只眼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底指标、眼部症状和视力减退情况。

(1)眼底指标评价标准:包括视盘病变、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棉絮斑、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defects,RNFLD)、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动脉管径变窄6个方面。①视网膜血管改变,包括视网膜静脉扩张和视网膜动脉管径变窄。视网膜出现静脉管径扩张,并且血管弯曲度也增加。视网膜动脉硬化,是指视网膜动脉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变窄[6-8]。②视网膜病变,包括视网膜出血、棉絮斑。③RNFLD是指,视神经纤维层缺损的范围超过1个视网膜主干静脉管径的宽度[9]。④视盘病变:指视盘表现出视盘出血、视盘水肿和视盘苍白。(2)眼部症状评价标准包括复视、视物模糊、一过性黑曚。(3)视力减退情况评价:包括视力减退≤0.1,视力减退0.2~0.5,视力减退0.6~0.9。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眼底指标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视盘病变、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棉絮斑、RNFLD、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动脉管径变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眼部症状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复视、视物模糊、一过性黑曚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视力减退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视力减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类疾病的患病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根据201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关于脑卒中可控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依旧存在不足,对引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和预防脑卒中疾病面临的重要问题[10-11]。导致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及其他特定心脏病、血脂异常、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过少、肥胖和体脂分布异常等。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在發生脑卒中的患者中,有78%由于高血压导致。高血压患者眼底指标的改变随着高血压的病程及严重程度而加重。颅内动脉主要包含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颅内段、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12]。目前脑卒中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包括MR和CT等大型仪器,价格比较昂贵,不适用于对普通群众进行筛查,因此寻找一种花费低、准确度高的检查手段非常必要[13]。

目前,视网膜成像技术的发展已比较成熟,使用自动化视网膜图像分析系统可以对视网膜图像多种微血管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眼底检查不仅属于眼科的一项常规检查,在内科、神经科、急诊科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是一种实用的检查手段[14-15]。视网膜微血管改变成为脑卒中(包括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临床与亚临床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反映了视网膜微血管与颅内微血管的代谢及调控机制近似。其他相关研究也显示[15],眼底表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栓子、老年性黄斑病变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很高,建议临床在评价脑卒中发病风险等级时加上眼底检查。本研究主要对脑卒中和非脑卒中患者进行眼底指标、眼部症状和视力减退情况进行检查。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视盘病变、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棉絮斑、RNFLD、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动脉管径变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眼底指标变化可以对脑卒中发病起到一定警示作用。研究组患者的复视、视物模糊、一过性黑曚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视力减退程度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眼部症状和视力减退也可以对脑卒中疾病的产生起到相应的警示作用。

综上所述,眼底指标、眼部症状、视力减退情况对诊断脑卒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患者眼部出现任何症状,都应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对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金文,卓缘圆,周玉梅.眼底微血管特征与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7):73-75,78.

[2]李文爽,胡琨,刘斌.眼底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亚型的关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8, 21(4):402-405.

[3]韦琛琛,张舒婷,潘若素.眼底病变与不同亚型脑卒中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研究[J].华西医学,2018,33(6):678-683.

[4]朱敏,李国培,陈玉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8,26(2):154-156.

[5]宋伟琼,周小平,邝国平.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151-2153.

[6]馮晓燕,曹利民,李红琴.眼底血管分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浙江医学,2017,39(13):1091-1093.

[7]王竞男,曹利民,李红琴.眼底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研究[J].浙江医学,2017,39(7):545-548.

[8]卓缘圆,于海波,杨卓欣.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眼底血管特征及脑梗死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J].广西医学,2016,38(5):635-638.

[9]谢海峰,谢岳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与颈动脉超声、颅底大动脉TCD的改变[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3):190-191.

[10]李成武,庄曾渊,刘静.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脑卒中患病调查及血管测量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6, 26(2):75-78.

[11]本刊.视网膜静脉阻塞与脑卒中发生高度相关[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3):380.

[12]王旭东.不同时段动态脉压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5.

[13]张莉,徐亮,杨桦.眼底指标改变与脑卒中患病的相关性[J].眼科,2015,24(1):13-18.

[14]赵明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与颅底大动脉经颅超声检查结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78-79.

[15]吴兴萍,郭露萍,黄娟.45例老年人伴眼部症状的缺血性卒中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6(12):1761-1763.

(收稿日期:2019-09-09  本文编辑:焦曌元)

猜你喜欢

脑卒中诊断应用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