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术后下肢运动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2019-02-11代亚金董花丽郭琳
代亚金 董花丽 郭琳
(1 渭南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护理部,陕西 渭南714000;2.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陕西 渭南714000)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病情凶险,由于患者大量失血会导致血压下降、心率严重异常,甚至导致患者昏迷,而因手术中的麻醉作用,患者不能早期下床活动,长时间卧床导致下肢功能活动受阻,血流下降,再加之输血治疗给机体凝血功能造成负性影响,非常容易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1-3]。有研究证实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进而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此本院观察集束化护理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及相关治疗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师: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位同学摸几何体模型并描述它的特征,另一位同学猜猜它的名字,然后交换进行.老师提两个要求:第一,描述几何体的时候,注意使用数学语言,要有条理的表达;第二,自己选择一个你认为描述最准确最好的几何体,准备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18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年龄为21~36(30.54±1.65)岁,发病时间为4~23(14.33±2.03)h,休克指数 为1.0~2.2(1.57±0.33);实 验 组 年 龄 为22~37(31.46±1.78)岁,发病时间为5~22(14.16±2.14)h,休克指数为1.0~2.1(1.47±0.31)。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休克指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均衡且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基础护理支持,包括药物干预、健康宣教以及心理干预等。实验组在其前提下针对患者情况给予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措施内容包括如下:(1)筛查及评估;(2)心理支持;(3)健康宣教支持;(4)临床护理措施;(5)护理质量控制。观察指标及评估为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48h股静脉血流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采用Fugl-Mc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定下肢运动功能[4]。
1.3 统计学方法 整理文中的各项指标资料,将收集的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予以统计学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呈正态性分布,可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可采用百分率表示并给予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48h股静脉血流情况、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48h股静脉平均流速与峰值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结 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情况 实验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病率为2.33%,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病率为11.63%,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65,P<0.05)。
2.3.6 稳定性试验 按“2.3.3”项下方法配制ZG02低、中、高质量浓度(2、100、200 μg/L)的质控样品各5份,按“2.2.4”项下孵育2 h后,考察其在室温下放置12 h的稳定性(以实测质量浓度与理论质量浓度的比值即回收率表示)。结果,各质控样品回收率的RSD均小于10%(n=5),表明其在室温下放置12 h稳定,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分级情况[n(%)]
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孔武有力,刀枪不入,可惜其致命弱点又恰恰在全身最不起眼的部位——脚踵,经不起被人一击。敌人于是窥准了这个弱点,略施小计,就使他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人物之一。莎士比亚的一个剧本,里头有个带点灵气的小人物,善于奉承主人却得不到好报,于是诅咒,意思是希望主人脚趾头生冻疮并被人踩上一脚。这话听起来有些滑稽,不过自有妙处,诸如“出门被车撞死”一类的恶骂,让人觉得恶毒。
表2 两组患者术后48h股静脉血流情况、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48h股静脉血流情况、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平均流速(cm/s)峰值流速(cm/s)对照组 59 3.32±0.20 9.27±1.23 13.81±2.03 18.45±2.21实验组 59 2.24±0.30 6.27±1.05 16.35±2.44 24.28±1.09 t值 / 4.994 5.818 4.066 5.108 P /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技术、环境与指导、关心与爱护以及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分级情况 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的总体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关心与爱护 服务与技术 环境与指导 总分对照组 57 41.22±5.63 35.41±4.32 32.37±4.43 98.56±9.62实验组 57 52.71±6.33 58.59±5.57 57.78±6.65 118.25±13.20 t值 / 6.864 9.295 8.647 7.473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集束化护理最早被临床运用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护理中,该模式将循证医学融入其中,且每一个护理措施均有较好的依据作为实施操作的基础,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以及相关护理研究证实[5-6],可以改善患者疾病结局的有效措施。发生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大多数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末端静脉收缩情况,导致机体下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也进一步增加了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同时患者在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也导致机体的血液循环不畅,血流速度下降,缓慢的血流状态影响肌肉的松弛程度,这也是造成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7-8]。在集束化护理的运用中,在早期阶段对患者积极予以深静脉血栓发生可能性评估,并进一步给予筛查分析,针对性为患者提供了早期的护理预防干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心理疏导,促使患者与家属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这也为有效预防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10]。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按摩,依顺序给予患者小腿进行按压,促使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有效保护穿刺的静脉,减少了穿刺的反复性操作,有效保护了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加之给予患者临床相关的各项预防护理,促进患者早期进行锻炼,改善下肢运动的功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11-12]。此外还通过质量控制,确保在护理中能够将集束化护理的相关措施有效落实,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在本次分析,研究结果指出,采取集束化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仅为1.69%,低于对照组的11.86%,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总体状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48h的股静脉平均流速与峰值流速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血流滞缓情况,促使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增进护患的良好关系,也因此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集束化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中运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干预,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护患关系融洽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