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019-02-11周诗立罗舒文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川楝子金钱草利胆

周诗立 罗舒文

湖北民族大学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000

慢性胆囊炎以结石性胆囊炎为主,约占90%,其临床表现以反复上腹部疼痛,偶为绞痛,疼痛难忍,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胆囊炎的治疗多以手术切除治疗及消炎杀菌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为主[1];慢性胆囊炎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胁痛”“黄疸”“胆胀”“痞满”等范畴,中医治疗从整体观出发,辨证论治的看待每一位慢性胆囊炎患者,具有多样性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福音。

1 病因病机

慢性胆囊炎其病位在胆,与肝、脾、肾、心等脏腑密切相关,关键病机在于肝络失和,病理性质有虚实两大类,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气滞、血瘀,其病因病机具体分析如下:

1.1 外感湿热

湿热之邪外袭,郁结少阳,疏机不利,肝胆经气失于疏泄,《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

1.2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损伤脾胃运化,蕴生湿热,胆汁分泌排泄受阻,内结于胆,甚者致胆汁外溢,浸渍肌肤,致全身皮肤黏膜黄染;

1.3 情志不畅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胆互为表里,肝气郁结,失于条达,气阻络痹,不通则痛;若气郁日久,血行不畅,淤血渐生,阻于邪络,亦致胁痛,《临证指南医案》“久病在络,气血皆窒。”

1.4 久病体虚

久病耗伤,劳欲过度,使精血亏虚,肝阴不足,血不养肝,脉络失养,拘急而痛;

2 中医治疗

2.1 中医辨证论治

2.1.1 肝胆湿热型

其临床表现多表现为右胁疼痛难忍,厌油腻,口苦呕恶,腹胀嗳气,小便黄,大便粘滞不爽,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滑;常增伟[2]利用疏肝利胆汤治疗,其方药为::柴胡,香附,茵陈,金钱草,川芎,元胡,川楝子,枳实,陈皮,郁金,黄芩,生白芍,炙甘草;经治疗后有效率达89.6%;郑坤玉[3]自拟化湿利胆汤治疗;其方药组成:龙胆草、金钱草、黄琴、茵陈、川楠子、郁金、白术、云菩、厚朴,2个疗程后的有效率为93.3%;刘爱萍[4]运用疏肝清胆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其有效率达92.5%,显著优于仅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75%);其方药组成:茵陈、白芍、柴胡、甘草、枳壳、姜黄、延胡索、川楝子;牛祎明[5]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疏肝清胆汤治疗;4周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4.87%,方剂组成为:白芍、蒲公英、姜黄、茯苓、炒枳壳、茵陈、党参、白术、延胡索、,柴胡、炒川楝子、炒鸡内金、甘草;姚明鹤[6]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消炎利胆汤剂内服。药用:金钱草、龙胆草、黄芩、柴胡、车前子(包煎),栀子、泽泻、生甘草、大黄(后下),2周治疗后有效率达96.7%; 陆剑豪[7]采用柴芩清胆汤治疗,总有效率达95.83%,其方药组成:茵陈、白芍、金钱草、蒲公英、黄芩、枳壳、茯苓、白术、香附、木香、甘草。

2.1.2 肝脾不和型

其临床表现为右胁部疼痛,偶有胀痛,伴纳差嗳气,不欲饮食,舌质淡、苔白腻,脉弦;范谆运[8]用香青利胆煎治疗,其方剂组成:香附、青皮、丹青、白芥子、垂盆草,治疗有效率达90.07%;韩希栾[9]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其方药组成:炙甘草、柴胡郁、郁金、薄荷、木香、当归、川楝子、半夏、炒白术、茯苓、半夏、白芍;治疗有效率达88.00%,且复发率低;何孝洪[10]、张永良[11]均运用逍遥散加减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张红娥[12]予以痛泻要方加减对症治疗,其方药:陈皮、木香、白术、茯苓、白芍、砂仁、防风、山药、甘草;李春[13]予以柴芍六君汤,其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半夏,陈皮、柴胡、炙甘草;刘万方[14]利胆健脾汤 (炒柴胡10g、党参30g、茯苓30g、杭白芍15g、炒白术15g、香橼15g、粉葛30g、金钱草15g、茵陈15g、炒鸡内金10g、甘草10g)。

2.1.3 肝气郁结型

临床表现为胸胁胀痛,走窜不定,疼痛因情志因素变化而变化,胸闷腹胀,得嗳气后疼痛稍缓解,舌苔薄白,脉弦;张红娥[12]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其方药:柴胡、枳壳、白芍、香附、陈皮、川楝子、延胡索、甘草等,疗效显著;郭凯[15]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其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白芍、生姜、大黄、大枣、枳实;刘学强[16]予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其方药:柴胡、钩藤、黄芩、生姜、山栀、党参、桃仁、枳壳、香附、白芍、牡丹皮、菊花、丹参、甘草。

2.1.4 淤血内阻型

胁部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舌质紫暗,脉沉涩;邵铭教授[17]以疏肝利胆活血为治则治疗,常用。方药组成: 醋柴胡,炒枳壳,杭白芍,炙甘草,金钱草,鸡内金,皂角刺,川芎,地龙,瓜蒌皮,丹参,桃仁,绞股蓝;夏林燕[18]采用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法治疗,药物组成:当归、白术、柴胡、桃仁、川楝子、大黄、牛膝、金钱草、延胡索、黄芩、甘草,临床疗效显著。

2.1.5 肝阴亏虚

多见于慢性胆囊炎病久,胁部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心中烦热,偶有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多以养肝柔肝为治则,多以一贯煎为常用方,常用药物:生地黄、枸杞、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

2.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诸多的优势,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灸治疗起到全身经络气血调节,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等优势。

张伟[19]运用针灸治疗慢性胆囊炎33例,其选取的穴位主要有梁门、厉兑、阳陵泉、足三里、章门等,其有效率达90.90%。刘亦辰[20]采用脐灸法治疗脾虚湿阻型慢性胆囊炎,将用制附子、黄芪、丹参、丁香按比例制成的药粉,填满神阙穴,运用温灸法治疗,健脾和中化湿,通阳散结,活血止痛,其疗效显著。胡少瑾[21]采用小针刀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2.3 综合治疗

谭延琦[22]在疏肝利胆汤的基础上予以超短波治疗,治疗有效率达93.88%;单连美[23]在温阳利胆方(干姜、肉桂、吴茱萸、白术、茯苓、 柴胡、郁金、姜黄、砂仁等)的基础上针刺足三里、期门、胆俞、胆囊穴,有效率达90%。董燕[25]予以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患者痊愈15 例,显效20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5%。

3 结语

胆囊炎的病因总结为与饮食、外感邪气、情绪有关,病位在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性多为实证,久病后可见虚实夹杂,其病理因素多为湿热之邪、气滞、血瘀;其治则多为疏肝理气,清肝胆湿热,佐以活血化瘀排石;日常生活中,注意畅情志,中医治疗从整体观出发,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系统全面的考虑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及研究。

猜你喜欢

川楝子金钱草利胆
川楝子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绞股蓝水提醇沉液抗川楝子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金钱草醇提水沉工艺的优化
施肥水平对金钱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金钱草,不起眼儿的排石良药
川楝子治病验方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
利胆止痛片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