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9-08-26岳丽丽崔凌亚
岳丽丽 崔凌亚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29
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的眼部疾病,假单胞菌属、葡萄糖球菌属和其他真菌,细菌感染等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细菌。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眼部症状的严重影响,不及时的治疗会使其失明。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该病,为了提升疗效本文通过对该病患者应用的专科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探讨,现将实验结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集治疗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各45例患者的观察和对照组。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用药,以力度轻柔的动作进行护理操作,避免患者的角膜受到损伤,及时将其眼中的分泌物清理,应嘱患者卧床休息,为了防止健康一侧的眼睛流入药物可以让其选择侧卧休息。观察组专科护理干预,内容为:
1.2.1 心理护理
角膜炎有比较长的病情且会反复发作,患者的视力容易下降从而导致其失去治疗信心,产生悲观失望的负面心态。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状况了解掌握,通过与患者的积极沟通使其稳定情绪。某些患者认为正常视力无法通过治疗恢复,加上承担的经济负担重导致其轻易放弃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安慰患者的同时将病情的进展,对眼球和炎症进行保护与控制和恢复视力同样重要的情况向患者讲明,将控制不好的炎症会导致角膜穿孔而将眼球摘除,严重者甚至会引发颅内感染使生命受到威胁的严重性告知患者[1]。
1.2.2 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急性期频繁的使用高浓度抗生素眼液为患者滴眼,1次/5min,病情进展得到控制后1次/30min,在药物敏感试验和细菌培养实验报告出来前使用0.3%妥布霉素、0.3%氧氟沙星等眼液,患者入睡前为其涂抹眼膏。为了使散瞳充分使用1%阿托品眼膏涂抹,将炎症反应减轻并使眼内肌肉休息,并对虹膜后黏连进行预防。由于阿托品能够对腺体分泌进行抑制并可以扩张血管,因此需叮嘱患者多喝水。对于深部角膜溃疡患者为预防穿孔可加压包扎,局部和全身使用降眼压剂。对于角膜溃疡可使用胶原酶抑制剂在局部使溃疡发展减轻,给予患者大量维生素B、C口服可使溃疡愈合得到促进,为了保护溃疡面并促进炎症吸收可给予患者眼垫包盖、局部热敷。护理人员对患者角膜刺激征、结膜充血、视力和角膜是否存在穿孔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刻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
1.2.3 健康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叮嘱其多摄入营养充分、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注意用眼卫生,尽可能避免长期用眼。为了避免眼压和溃疡穿孔危险增加应保持通畅的排便,注意将俯身用力、眼球碰撞和揉眼等动作避免。为避免交叉感染使用专属的生活用品,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防止眼睛受到外伤,出院后的患者按时用药并进行复诊,一旦出现眼部异常应立刻就诊[3]。
1.3 观察指标
总结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X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88.89%与对照组77.78%比较后明显更高,P<0.05。
表1 :观察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n%)
如表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
表2 :观察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n%)
3 讨论
角膜位于眼球最前面,由于会和外界直接接触容易受到外伤、微生物和理化刺激因素的损伤而导致炎症发生。患者会有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和明显的视力减退,通过眼科检查可见到透明度减低、形成溃疡及角膜光泽消失等,严重者会继发角膜穿孔、眼泪感染乃至失明。细菌性角膜炎由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的化脓性角膜炎又被称为细菌性角膜溃疡,该病病情比较危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引发眼内感染,最终导致眼球萎缩。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起病急,角膜外伤后24~48小时内常常发病,出现畏光、眼痛、流泪、眼睑痉挛、视力下降的临床表现,球结膜混合性水肿充血,眼睑肿胀,黄白色浸润灶存在角膜上,进一步可形成角膜溃疡,严重情况前房会有积脓。不及时的治疗会导致虹膜脱出,角膜穿孔,致使眼内炎和黏连性角膜白斑形成。角膜炎病情会随着不同的细菌引发不同的变化,铜绿假单胞菌最急,受到感染后的数小时便可发病,数天内便会使整个角膜乃至全部眼球感染,最终导致全眼球炎,视力丧失。角膜损害形态受到不同细菌的感染也会各不相同,匐行性角膜炎溃疡呈现匐行扩展至深部和周围且边缘卷曲。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感染的细菌种类进行判断外,细菌种属的鉴别工作还会使用细菌培养、角膜刮片染色镜检的方法。
本次实验中对该病患者进行的专科护理干预,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由于眼睛功能出现障碍,导致患者失去对信息了解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其产生焦躁不安的负面情绪,同时该病患者的眼睛会有疼痛、红肿甚至流脓等情况,生理上产生不良感觉。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对自身疾病正确对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大大提升了治愈疾病的可能性,同时将患者的负面情绪缓解使其治疗依从性提升,从而将临床疗效增强。用药护理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状况合理的使用各种眼药使患者眼部的炎症反应减轻并对溃疡面进行保护[4],明显控制炎症后对局部或全身使用激素治疗使患者的疼痛减轻并促进愈合,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可及时发现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协助医生进行有效处理。健康宣传教育通过科学指导患者用眼卫生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注意用眼的事项,避免了交叉感染、眼睛受到外伤以及角膜溃疡穿孔等,叮嘱患者出院后按时复诊和使用药物,巩固了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对患者的饮食健康加强指导[5],由于患者眼部感染细菌会有热痛红肿的情况出现,因此叮嘱其多摄入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避免肥腻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对疾病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使患者的角膜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使其角膜组织修复能力得以促进。
综上所述,细菌性角膜炎起病急且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临床给予该病患者药物治疗外,专科护理干预也是将疗效提高的重要部分。本次实验通过对该病患者给予的专科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有大大提高,患者的角膜修复速度较快,对其康复更加有利,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