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9-02-11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461400许磊
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461400)许磊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HICH患者分两组,对照组40例,女16例,男24例;年龄60~80岁,平均(69.80±4.00)岁。观察组40例,女17例,男23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87±3.60)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选例标准 纳入:与《神经病学》中HICH诊断标准符合[1];凝血功能正常;知晓同意本研究。排除:外伤引起的脑出血;出血破入脑室者;生命体征不稳者;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存在传染性疾患者;脑动脉畸形者。
1.3 方法 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以影像学检查为依据确定血肿位置及最大层面,标记,在颞部行10cm左右切口(马蹄形),对骨瓣予以分离,以穿刺血肿术定位血肿位置,进入血肿腔,对血肿予以清除,电凝止血,反复冲洗血肿腔(冲洗液为生理盐水),留置引流管,术后3d将引流管拔除。观察组(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头颅CT定位,对血肿在体表的投影进行标记,确认血肿最厚层,将最厚层作为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将锥颅器直接刺入头皮,血肿最厚点正对锥孔,穿透颅骨,穿刺针刺破硬脑膜,血肿内置入软通道,连接注射器(10ml)和硅胶管,轻微抽吸血肿确认置管是否准确,进行CT扫描明确引流管位置准确,缓慢抽吸部分血肿(≤总量1/3),将硅胶引流管固定于患者头皮上,连接三通阀及引流器引流,开放引流2~4h后将2万~5万U尿激酶注入管内,夹闭2h后开放,2~3次/d,及时进行CT检查,观察血肿变化,血肿消失后拔管。术后均给予脱水、抗感染等综合干预。
1.4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残留血肿量;并发症。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3.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差异显著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50.80±7.30)min较对照组(74.20±9.50)min短,术中出血量(41.70±6.60)ml及术后3d残留血肿量(7.70±3.21)ml较对照组(74.16±10.3)ml、(11.60±4.42)ml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血肿压迫邻近脑组织,继发脑水肿,不可逆性损害脑组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相比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预后恢复快等优势,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HICH患者,结果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d残留血肿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老年HICH患者,术中出血少、手术用时短,可有效清除血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无需打开患者颅骨,大大缩短了其手术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且避免了开颅损伤;②对患者脑深部无法实施开颅手术的血肿,通过抽吸引流的方式可有效清除脑深部血肿,减少血肿残留量,消除占位效应;③立体定向准确,可确保引流管置于血肿中心,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受阻所致再出血的发生;④分次清除血肿,可防止一次性清除血肿所致压力骤减导致再出血的发生;⑤无需全麻,对患者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干扰小,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此外其术中所用硅胶软管具有良好的变形性,易于调整,不影响引流效果;且进管时可对脑组织产生分离作用,减轻对脑组织的损害,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微创锥颅抽吸引流术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效果确切,主要体现在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d残留血肿量少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方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