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2019-10-29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3王高峰孙伟李元哲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3)王高峰 孙伟 李元哲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病人,以随机方式进行分两组,各60例。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均为自愿。观察组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20岁~60岁,中位年龄为(40.12±1.32)岁。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在21岁~60岁,中位年龄为(40.56±1.8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各项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①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选择药物为吲哚美辛肠溶片,用法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75mg,于饭后口服,共治疗10天为一疗程。②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针灸治疗,选择与受累关节局部瘀阻较明显的穴位作为主穴,比如筑宾穴、内庭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支沟穴、阿是穴、陷谷穴。对于肘关节肿痛者,加合谷穴、曲池穴;对于腕关节肿痛者,加外关穴、阳池穴、合谷穴;对于膝关节肿痛者,加膝眼穴、阳陵泉穴、血海穴;对于踝关节肿痛者,加解溪穴、昆仑穴;对于第一足跖趾关节肿痛者,加太冲穴。在受累关节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后选择长度适宜的毫针在患者局部病变部位(阿是穴)实施围刺法。其余主穴和配穴均对病变部位进行消毒后选择长度适宜的毫针进行直刺,以捻转提插泻法,留针半小时,相隔10分钟后加强手法,每日一次,共治疗10天为一疗程。
附表 12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以及关节肿胀缓解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明两者间存在差异,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附表。
2.3 对比两组患者关节肿胀缓解情况 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缓解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痛风的治疗尚无明确机制,主要以控制疾病发作、预防尿酸盐在体内沉积、降低血尿酸水平等作为治疗目的。临床对于该疾病通常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虽然药物治疗能够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导致其使用受到限制[1][2]。而针灸作为一种中医疗法,主要以围刺法为主,其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通经络等效果,同时能够缓解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和皮肤温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3]。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灸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