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药芦根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现代化研究
2019-02-11北京建生药业有限公司100039左瑞敏李玉珍李宏强
北京建生药业有限公司(100039)左瑞敏 李玉珍 李宏强
1 前言
中药芦根(Phragmitis rhizoma),是芦苇植株的根茎。芦苇一般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国风·秦风·蒹葭》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蒹”指没长穗的芦苇,“葭”指初生的芦苇。芦苇在世界各地均有生长。中国广布芦苇,其中以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芦苇区,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
芦苇的药用价值极大,其中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芦根之用,以鲜者疗效为佳,量宜大。民间常有俗语“春饮芦根水,夏用绿豆汤,百病不生更硬朗”、“拚死吃河豚,怕死挖芦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
《中国药典2015版》记载: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气微,味甘,性寒,归肺、胃经,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鲜品用量30~60g,可捣汁用。
2 芦根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
《名医别录》首载芦根的性味和功能主治,言“味甘,寒。主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本草经集注》首次提到了芦根的选用标准,“当掘取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也。”表明露出甚至是浮在水面上的“芦根”功效变差。《本草蒙筌》记载:“州渚多生,秋冬才取。掘土择甘美者有效,露出及浮水者损人。”表明芦根的采挖时间为秋冬,而《新修本草》又曰:“二月、八月采根”,但是目前芦根是全年采挖,其功效是否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有差异还需进一步考量。
《冯氏锦囊秘录》记载芦根的属性为:“禀土之冲气,有水之阴气,故味甘气寒无毒。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所以专除胃热。凡噎、哕、呕吐、烦渴、霍乱之属于实热者,并所必需。前症之属于虚寒者,切勿误用”。所谓“土之冲气”,是指其本生于水中土,属性为太阴湿土,为传递水液而“动力”向上;而“水之阴气”,指其寒性。芦根使用之后,津液上行,胃得水液而虚火降。《雷公炮制药性解》记录“味甘,性寒无毒,入肺胃二经。按:芦根主气逆呕哕,故入太阴阳明。消渴之证,亦以气化不及故也。今得芦根以下太阴,而津液之生必矣。”
《本草图经》说:“芦根清泻肺热,兼能利尿,可导热毒从小便出,故可治肺热咳嗽痰稠及肺痈咳吐脓血。”可见芦根既能宣上窍,又可透下窍,故不但对肺郁肺热、痰浊阻遏者可清宣利导,而且对三焦热郁(包括胃热津燥、热移小肠、热郁膀胱、热伤肾燥等)而气化不畅、邪浊留恋者甚合,临床多有验之。温病名方桑菊饮、银翘散均有此君,正缘于此。需要指出的是,桑菊饮、银翘散的主要功效是宣透风热或温热,但宣透需要充足的津液作保障,因此,除用芦根的宣透作用外,还以之甘寒生津,来补耗损。芦根清、润、化、透兼俱,所以于肺肠热痈腐脓之证则具清热散痈、化腐透脓之功。
关于芦根和苇茎的使用,亦随着世人经验的积累,而用芦根取代了苇茎。《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阴养肺,则用根实胜于用茎明矣。”在此举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里面的方子——苇茎汤,世人又唤千金苇茎汤,以区别于后世的其他同名方剂。古方的剂量是: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粒)、瓜瓣(半升)、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渣。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现在剂量通常是:芦根60克、薏苡仁30克、冬瓜子30—60克、桃仁9克。这个方子里面,原方用的是苇茎,多数医家认为是芦苇的茎,因为茎在水上,主升发透邪的作用较强,而现在我们已经主要用芦根来代替苇茎了,芦根生于水中,清热透热的作用更好。我们现在常用于配合治疗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肺热痰瘀互结者。芦根在里面主要功效是透热的,以清肺部之壅结。
芦根之用,以鲜者疗效为佳,量宜大,30~60g。芦根鲜用,因其性较茅根相似,亦可取而代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鲜芦根的使用较为简单,多捣汁或水煎煮服用。其养阴生津之力更强,解毒之效更速,尤其适用于热病烦渴,呕吐;胃热而难进药食之幼儿及中毒急症者。清代吴鞠通在其《温病条辨》中有一名方“五汁饮”,由梨、鲜藕、鲜芦根、鲜麦冬、荸荠五种组成。洗净鲜芦根,梨去皮、核,荸荠去皮,鲜藕去节,鲜麦冬切碎或剪碎,待用。以洁净的纱布或榨汁机绞挤取汁,冷饮或温饮,每日数次。方中鲜芦根可清肺热、养阴生津,此方尤其适合于肺热津伤、咳嗽黄痰、皮肤干燥、咽干口渴者,老少皆宜。
总之,芦根可直清内热、生津润燥、宣散风热(或郁热)、降逆止呕、透热除烦、利尿排浊、化痰排脓,集“清、润、宣、降、透、利、化、排”于一身,上中下三焦兼治,普遍适合风热或温热、热毒等温病范畴各个病变过程和病理机转。故可随手而用,且其凉而不凝,润而不腻,轻清味淡,宣利不耗气阴。
3 鲜芦根的现代化研究
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认为“生者尤良”,此“生”实指“鲜”而言。青蒿素发现过程中,受到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这种应用青蒿鲜汁直接服用,鲜药的自然汁具有药鲜汁醇,气味具存的特点,最能保持药物的自然性能。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鲜药有别于干品的作用机制[1]为:①寒凉性药鲜品较干品偏凉偏润;②辛香气药鲜品较干品味厚力峻;③药汁鲜纯润燥之性强于干品;④药汁制备简便,吸收见效快。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恢复了中断达30年之久的传统鲜药的生产应用,开发出曾广受北京各个医院和药店欢迎的芦根、枇杷叶、藿香、佩兰、薄荷、竹叶、石斛、生地、麦冬等10多个鲜药品种[2]。
现代医学证明,鲜芦根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B1、B2以及脂肪1%,天冬酰胺0.1%,蛋白质5%,碳水化合物51%,还含脂肪酸、氨基酸、生育酚、甾醇、多元酚[3]等多种成分。临床证实鲜芦根具有解热、镇痛、提高免疫力、降压、镇静、抗肿瘤等作用,在治疗感冒、支气管炎、口臭、急性扁桃体腺炎、治肝炎与胆囊炎、肺脓疡等疾病,获得满意疗效。通过现代化技术研究以确定鲜芦根活性物质基础,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巫钦海等人[4]用鲜芦根治疗急慢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乙肝患者共108例,其中鲜芦根用量为60~150g,水煎服,每日一剂,儿童根据年龄灼情减量,均获得满意疗效。
3.1 鲜芦根提取液/水提物的基础研究 贾希栋等人[5]用鲜芦根制备芦根提取液,用于雄性大鼠草酸钙肾结石的研究,证实芦根提取液可一定程度的预防草酸钙结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尿草酸及钙的排除,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肾小管细胞,并且抑制肾脏OPN 蛋白的表达有关。
张克等人[6]为研究证实鲜芦根水提物具有较好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作用,以小鼠为实验对象,从SRBC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和植物血凝素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角度,研究了鲜芦根水提物对小鼠细胞免疫的作用,结果显示,鲜芦根水提取物可增强由SRBC诱导的小鼠DTH,有改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作用,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程度,提高T细胞的免疫应答功能。
3.2 天然活性成分的基础研究 芦根多糖是芦根中天然活性成分, 由于其结构和性质的特殊, 抗氧化性强, 具有清除生物体内自由基, 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7][8], 抗肿瘤、保肝护肾等作用[9-13]。基于上述研究,陈景杨等人[14]证实芦根多糖改善大鼠高脂血症的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有关。
目前芦根化学成分所进行的研究大部分都针对其多糖类成分及酚酸类成分阿魏酸的分离与测定。药理学实验表明,酚酸类成分具有清热、止呕、抗菌消炎的作用,与芦根的治疗发热、止呕的功效相吻合。潘春燕等人[15]采用联用技术鉴定确证芦根药材中含有对香豆酸,并建立了适用于芦根中对香豆酸与阿魏酸同时测定的HPLC法,可为芦根药材的开发研究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4 结语
中医药文化是几千年来积淀在中国人心理上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态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变化,世代传承着。鲜药的可传承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结合芦根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现代化研究,发挥芦根鲜用的特点,研制芦根鲜药制剂,以更好的服务祖国的医疗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