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9-02-11魏雪丽林辰蕾
魏雪丽,林辰蕾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51)
十二指肠溃疡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后出现厌食、胃部反酸、腹部胀痛等情况,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导致病情恶化,严重时会出现急性胃穿孔、血管性大出血等问题[1]。同时此疾病病程长且病情反复发作,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很多患者出现负性情绪,依从性不佳,因此临床注重配合开展有效的护理服务,以促进疾病更好地恢复。本文探究了临床护理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对照组、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5~78岁,平均(51.53±3.92)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4.24±3.32)个月;试验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4~78岁,平均(51.01±3.56)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4.01±3.12)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说明疾病恢复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疑问,做好病情监测工作,叮嘱患者作息规律,禁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强化临床护理:(1)强化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患者密切交谈,创建信任关系,评估患者情绪状态,了解患者性格特点,给予针对性指导,对于伴有抑郁、不安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介绍成功案例,消除患者消极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对于躁动、焦虑、紧张患者,护理人员做好聆听着身份,引导患者主诉,让其发泄情绪。此外指导家属多关注患者,与其共同面对疾病,共同找寻兴趣爱好,创建支持体系;(2)饮食、运动指导: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喜好,为其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患者应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营养充足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餐后1 h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散步、太极拳等为宜,时间控制在20~30 min范围内;(3)强化对症处理:创建静脉通道,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每餐后冲洗患者胃部,使用生理盐水,1 h后排出,记录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出现异常问题及时上报医生。
1.3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评估,使用SF-36量表[2],评估患者生理状态、健康情况、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情况,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于护理前1 d和护理后4周评估;(2)护理满意度评估,采取调查问卷评估方式,患者出院前发放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服务态度、环境、健康教育、应急处理等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划分三个等级:91~100分为非常满意71~90分为满意,0~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x2检验,差异显著为P<0.05。
2 结 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
试验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5.21±3.78)分,对照组为(65.34±3.9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试验组为(76.17±3.27)分,对照组为(70.23±3.62)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13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非常满意8例,满意11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76.0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
3 讨 论
十二指肠溃疡发病受多因素影响,患者出现明显腹部不适情况,伴有厌食、疼痛等情况,严重影响营养摄取,长此以往会导致营养不良情况,严重时会加重病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恢复时间较长,且患者恢复情况受自身行为习惯影响较大,因此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强化临床护理重点在于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综合性较强的护理服务,兼顾患者身心整体状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自护能力。针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护理干预注重心理疏导,调节患者负性情绪,一方面减轻了情绪波动导致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疏导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依从性,利于护理工作开展,其次进行饮食和运动指导,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机体免疫力,最后重视对症处理,解除疾病危险因素,促进疾病更好地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利于疾病恢复,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