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侧胫骨骨折患者压疮的护理
2019-02-11沈荣
沈 荣
(苏州市颐养老年公寓,江苏 苏州 21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目前此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尚无根治方案[1]。胫骨骨折属于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随年龄增长,老年女性骨密度下降,易发骨质疏松,因而此病常发于儿童及老年妇女,发生后患者丧失行动能力,生活质量下降[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胫骨骨折病情复杂,由于其病情治疗需要,需长期卧床,如何避免压疮发生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我院收治1例患者进行观察,分享相关治疗、护理经过,报道见下文。
1 临床资料
张根英,女,85岁,有反复胸闷气促10年余,加重1月余,2019.3.28入我院接受治疗,1月余前其无诱因出现胸闷气喘加重,咳嗽、咳痰,入院就诊行相关诊断确诊,其右侧胫骨骨折,属高血压病例。入院查体:心率80次/min,双肺未闻干湿性啰音,右侧胫骨骨折已行石膏固定,右足踝处约2x2.5 cmIV期压疮,右足背见2x2cm皮损,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给予其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血压、补钙壮骨治疗。4月9日仍有咳嗽、气喘症状,右足踝处约1.8x2.2 cmIV期压疮局部较前明显干燥,右足背见1.7*1.7 cm皮损好转。4月24日右足踝处约0.4x0.5 cm压疮局部较前明显干燥,右足背处压疮好转,末端循环可。5月3日仍有咳嗽症状,X线片提示骨折对位线尚可。6月12日X线检查发现骨折断端对位线良好,骨折处骨痂形成,6月25日可在护工监护下偶尔自行扶着行走15 m,活动后气喘明显,7月4日患者自述有头晕、头痛、咳嗽症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7月27咳嗽好转,无发热、胸闷等,7月30日自动出院,期间旧压疮完全恢复,未发生新压疮。
2 护理措施
2.1 病房环境护理
筛查病房内存在的风险因素,年龄较大,兼胫骨骨折,若地面存在积水、小石子等危险因素,可导致其摔倒,严重时可能造成骨折二次移位,因此每日定期维护病房环境,打扫清理。外界刺激源可导致其发生咳嗽、胸闷症状,为此定期开窗透气,并控制室内人流量防止粉尘飘散。此外,做好室内温度调节,避免着凉加重咳嗽、气喘等症状。
2.2 压疮护理
针对患者胫骨骨折后无法下地活动,患者入院早期定期协助其进行翻身,并对其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进行药物治疗。具体操作为碘伏消毒,清除感染分泌物,生理盐水冲洗后干棉球吸干,喷生长因子待干,红外线理疗20分钟/次,1次/d,涂创灼膏外包纱布,此外每1 h护理人员协助其翻身1次,并在翻身后按摩其受压部位3 min,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疾病特点,每次翻身后保持患者头部侧偏,防止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气道,引起呼吸困难。检查确定患者骨折线愈合良好后,给予其被动训练,提高肢体功能,进一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并对其肌肉进行适当按摩,避免长期不运动导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经检查骨折线基本愈合后,在护理人员监护下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适当利用轮椅推送患者在院外活动,减少卧床时间,避免压疮发生。
3 效果评价
此例患者于2019.3.28入院,2019.7.30自动出院,其旧压疮已消失,胫骨骨折恢复良好,整个治疗期间未发生新压疮,其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虽有缓解,但依然存在。
4 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成因尚未彻底明确,此病病程长,易反复,如何减少患者发作次数为控制此病的关键,临床研究提示,此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越多,患者生存期越短,反之控制发作次数则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3]。
此次我院收治的此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右侧胫骨骨折,病情危重,治疗及护理难度较大。我院分析后一致认为除给予患者相应治疗措施外,需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压疮发生。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受外界刺激影响较大,因此做好病房环境护理,防止咳嗽、跌倒发生,为护理重点之一,而入院前患者已发压疮,为避免再发压疮,给予相应压疮护理,从体位、早期运动等方面防止压疮发生。总体而言本次治疗及护理效果较为满意,整个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压疮,且骨折恢复良好,不过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彻底好转,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仍为当前难治疾病[4]。
综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侧胫骨骨折患者的护理难度较大 ,需做好压疮护理,防止其治疗期间发生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