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2019-02-11黄冬梅
夏 燕,黄冬梅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此研究中笔者将着重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髋部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6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且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60-92岁,平均(72.15±3.24)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髋关节骨关节病9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强直3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冠心病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0-91岁,平均(71.83±3.16)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例,髋关节骨关节病11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强直2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冠心病1例。患者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有手术适应证,病历资料齐全,依从性良好。两组患者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围术期间都实行常规护理:疾病宣教,术前准备,用药指导,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指导,体位护理等。研究组加用临床护理路径,详细如下。
(1)患者入院当日,将其一般资料录入,并向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科室规章制度和责任护士等,同时遵医嘱采集患者的各种检验样本完成相应的检验工作。(2)入院第2~3天,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做好患者的会阴及皮肤护理工作。(3)术前1d,详细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和时间等,帮助患者消除心中的焦虑和恐惧感。(4)手术当日,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术后,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吸氧护理,并严格执行医嘱。(5)术后第1-3天,于患者长时间受压的部位下方增垫软垫,避免发生压疮。此外,还应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功能训练,并予以肌肉按摩护理。(6)术后第4天到离院,指导患者做适量的踝关节屈伸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离院后,定期对其进行随访,充分了解其康复训练的情况及病情恢复的情况,并针对患者康复治疗期间遇到的问题,经分析后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统计并发症发生例数,并经分析后作出比较。利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该调查表总共有20道题,采取5级评分法(1-5分),最高分为100分。同时采取问卷调查法评估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内容有:护士的接待工作、病房清洁、护士长工作态度、入院介绍事宜、护士工作态度、病区环境、护患沟通等。分值在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8.62±2.47)d,短于对照组的(10.95±3.6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67,P<0.05)。
2.2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度比较
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为(86.13±11.18)分,高于对照组的(69.24±13.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93,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比对照组的22.73% 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62±7.15)分,比对照组的(65.37±8.46)分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77,P<0.05)。
3 讨 论
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能够对关节运动功能进行重建,并能起到减轻髋关节疼痛以及纠正肢体畸形等作用[1]。而临床护理路径则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施护,以起到将护理活动变得更加标准化以及程序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护理效率,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2]。此研究中,44例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干预,可取得比常规护理更显著的成效,建议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