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管道堵塞的预防及护理
2019-02-11何小宇
何小宇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如皋 226006)
有报道指出,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管道堵塞,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选择了重症监护患者110例并予以不同护理干预,选择最佳的重症监护患者护理方案,现将试验详情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重症监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ICU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79例,女51例,年龄21-76岁,平均(46.25±6.37)岁。依照入院顺序将11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重症监护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依照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对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开展中心静脉置管管道堵塞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服务。具体包括:(1)加强巡视力度。(2)合理冲管。定期组织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参加培训,同时,可不定期对护理人员操作合理性进行督查[1]。(3)管道堵塞处理。(4)拔管护理。
1.3 观察指标
监测和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导管状况,调查和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程度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则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予以评估和对比。
1.4 评价标准
接输液器抽取不畅或抽取无回血,并伴有阻力为完全堵塞;接输液器抽取有回血,输液重力滴速21-60gtt/min 为部分堵塞;接输液器顺利抽取并有回血,输液重力滴速>60gtt/min为顺畅。管道堵塞率=(完全堵塞+部分堵塞)/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管道堵塞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n=55),管道完全堵塞(%):1(1.82),部分堵塞3(5.4 5),管道堵塞率(%)7.2 7,感染率(%)3.64(2/55),非计划性拔管率(%)5.45(3/55)
对照组(n=55),管道完全堵塞(%):6(10.91),部分堵塞10(18.18),管道堵塞率(%)29.09,感染率(%)16.36(9/55),非计划性拔管率(%)18.18(10/55)
观察组患者管道堵塞率、感染及非计划向拔管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化庄南相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32例,部分依从30例,不依从3例,护理依从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20例,部分依从25例,不依从10例,护理依从率为81.82%。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5例,共29例较为满意,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0例,较为满意27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85.45%。观察组护理依从率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8000、4.9495,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分别为(83.53±4.62)分、(85.42±5.23)分、(81.54±4.63)分和(80.73±4.25)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6±5.37)分、(73.26±4.26)分、(70.53±4.15)分、(71.25±5.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846、13.3692、13.1323、10.2661,P<0.05)。
3 讨 论
结合本文实验研究内容,笔者所在医院选择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ICU中心静脉置管管道堵塞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所得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管道堵塞率为29.09%,感染率为16.36%,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8.18%,患者护理依从率为81.82%,护理满意度为85.45%。开展ICU中心静脉置管管道堵塞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管道堵塞率为7.27%,感染率为3.64%,非计划性拔管率为5.45%,患者护理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55% 和 98.18%,观察组患者管道堵塞率、感染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总依从率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足以证明重症监护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期间,辅以ICU中心静脉置管管道堵塞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管道堵塞、患者感染及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符合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生理需求,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