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2019-02-11河南省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57000冯文利李月礼张婧
河南省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57000)冯文利 李月礼 张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能够使患者视力明显减弱,是导致失明原因之一,同时对患者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也能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就以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1岁~68岁,平均(57.21±3.18)岁,病程3.5年~12.5年,平均(6.27±1.24)年;空腹血糖6.84~12.87mmol/L,平均(7.95±1.24)mmol/L。
1.2 手术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系统(美国博士伦公司提供)进行手术。患者取平卧位,进行常规心电监测,球后阻滞麻醉,与患者距离角巩膜缘3cm处、颞上、颞下及鼻上处分别做巩膜切口,注射针头在颞下象限内置入,导光纤维在颞上象限内插入,切割头在鼻上象限内置入,进行玻璃体切除。用平镜处理眼底后迹与中央玻璃体。用斜镜(在顶压器辅助下)切除周边的玻璃体。处理视网膜前膜、下膜时要压平视网膜(用气体交换),视网膜裂孔封闭用眼内激光光凝或巩膜外冷凝。填充用惰性气体或硅油。术毕时在检查患者眼底,关闭切口。并在结膜下给予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注射,用无菌纱布包扎。
2 结果
35例患者均完成玻璃体切除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正常,无1例手术意外发生。术后经眼底检查手术患眼的玻璃体腔明显,无视网膜脱离、继发性眼底出血、术后合并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大多5~7d后出院。经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视力均有所改善。
3 手术配合
3.1 术前准备 ①宣教及心理护理 术前1d进行患者术前访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术中配合注意事项等。对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估,有的患者伴有基础性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要做好预防性控制。并尽量安排上午手术,以防止患者禁食时间长出现低血糖、休克等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与物品。②手术物品及设备准备 在手术的前1d,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次日手术需要的手术设备进行逐个检查,确保设备性能正常的运行。术前将手术设备调整为合适的位置或状态。准备好手术所用的惰性气体、可吸收线、人工晶体及激光纤维等。
3.2 术中配合 ①生命体征护理 由于手术是采用的局部麻醉,患者意识是清醒的,因此在术中要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观察患者呼吸、血压、电解质、血糖等情况,患者如果出现疼痛情况要及时处理。②设备仪器配合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要配合手术医师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调整显微镜灯光、连接灌注液、接插气液交换管等),向玻璃体内注射硅油或惰性气体时,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调整交换压力。对术中所需要的药品及物品要认真核对,并做好手术记录单等。
3.3 术后处理 手术完毕后,护理人员及时给患者交代手术的情况,术中向玻璃体内注入惰性气体或硅油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防止气体或硅油导致视网膜裂伤而影响复位。手术中使用的的器械要注意认真清洗,做好消毒及保养工作;手术中使用的设备要注意关闭和归位,最后做好使用记录等。
4 小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很容易导致患者失明,适时对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是改善患者视力的有效方法。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往往并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因此手术护理更加重要[1]。在围术期,护理人员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耐心的心理护理,术中正确配合手术医师进行各种设备及仪器的使用配合,做好血压、血糖、心电图、电解质等各种生命体征检测,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手术成功非常重要[2]。在本研究通过对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的观察来看,经过认真的手术配合,所有病例的手术均顺利进行,也无手术意外发生。术后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经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视力均有所改善。进一步证实术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密切的手术配合对手术顺利的进行及手术的成功意义重大。术前患者准备、仪器设备、物品的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密切的术中配合与术后的处理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