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019-02-1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孙建丽张菲菲李倩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孙建丽 张菲菲 李倩
临床上对于心脏瓣膜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术后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给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展开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的主体为我院收治的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为24~64岁,平均年龄(33.2±3.4)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5.7±2.3)年;32例患者为先天性瓣膜病,30例患者为风湿性心瓣膜病,18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所有患者入院前经检查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
1.2 方法 ①心律失常护理:心律失常是心脏瓣膜病患者极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其中包括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等各种心律失常,引发这一并发症的因素较多,包括心房扩大、心房压力升高、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对于合并房颤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应当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严密监测,如果患者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变化存在异常,应对血容量及时调整,并对胶体进行补充,升高胶体渗透压。患者手术后应科学的调整呼吸机参数,30min复查,如果患者存在酸碱失衡或缺氧现象,应及时进行纠正。电解质失衡主要是由于术前服用强心利尿、体外循环转流过程所致,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将血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还要对镁进行及时补充。②术后出血及其护理:引发患者术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体外循环所致的机体凝血机制紊乱、术中止血不彻底等。活动性出血会出现引流液较多的血凝块现象,且患者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患者突然减少引流量,或升高中心静脉压,应当注意患者是否存在无心包填塞的并发症。对于早期引流量较多的现象,应对鱼精蛋白用量进行精确计算,给予患者缓慢的静脉推注,医护人员需要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同时对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③术后感染及其护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感染也是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来说,发热、畏寒是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处理,将可能引发患者全身感染,严重的情况下将导致动脉栓塞。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高热护理,如果患者发热超过2天,且未查明原因,应对患者血标本进行采集,及早的确诊患者发热原因并给予及时处理。④术后急性左心衰及其护理:心脏瓣膜病是心脏重构的一个因素,一旦启动了心脏重构的始动环节,心腔扩大或心肌肥大是其最终表现,其给患者健康带来极大危害[1]。早期预防心力衰竭是医护人员尤其要注重之处,手术前,应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另外还应对患者的缺氧表现进行密切观察,对双肺呼吸音进行听诊,使患者氧气的供给得到保障。⑤呼吸系统:对于脑缺氧或氧中毒并发症来说,一般是由于呼吸机使用管理不当所引起,其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失眠、幻觉等症状,因此,医护人员术后3~5消失及术后1天分别常规送验动脉血气分析,并对呼吸机参数及时调整,将呼吸机管道中的水分及时清除,以此使呼吸阻力得到降低。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在将患者送入监护室后应对其进行吸痰处理,在吸痰操作之前,应当对患者吸纯氧或增加吸入氧浓度,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患者出现低氧血症[2]。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各项指标,如果患者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吸痰。为了促进患者更好的排痰,应帮助患者翻身与拍背,同时可给予患者一些化痰药。
2 结果
本文选取我院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有15例患者存在合并房颤并发症,有17例患者存在术后早期引流量较多,26例患者存在术后不同程度的心衰症状,22例患者存在术后感染,通过及早发现并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的不良症状得到缓解,临床症状得到好转。
3 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的情况下将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安全。为了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了解患者术前病情,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生命监测指标,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不良反应,并给予患者系统护理干预,以此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降低,保证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