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探析
2019-02-11郁亮
郁 亮
(江苏省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121)
作为临床上主要的科室之一,骨科具有患者数量多、病情复杂以及影响因素多等特征[1]。就目前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医疗人员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修复手术与重建手术两种[2]。实践表明,骨科患者术后切口很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从而对其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在影响因素方面,目前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操作器械、手术方法以及患者免疫能力等[3]。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研究人员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应有效推动手术室护理能力的提升。本次研究中,研究者针对影响骨科患者术后效果的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医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25~68岁,平均(37.5±5.3)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27~70岁之间,平均年龄(39.4±4.2)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以P>0.05,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选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所有患者均采用无菌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
1.2.2 研究组
选取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1)手术前护理:在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环境处于无菌状态,并做好患者手术部位的消毒。在进行备皮时,应将患者的皮肤损伤控制在最小限度。针对层流手术,应做好手术室的选择,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台数,针对非层流手术,应做好常规通风与消毒工作。(2)手术中护理:为了有效避免感染情况的出现,医护人员应采用先进设备,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做好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度。(3)手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后,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对于渗液与渗血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此外,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制定科学饮食方案并进行相关医疗常识的宣讲。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对影响患者感染情况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具体因素包括患者手术感染率与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感染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手术类型、手术部位以及手术用时。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者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来进行数据的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组间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在统计学领域中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感染情况
在感染率方面,对照组的感染率为20.00%,研究组的感染率为3.3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感染因素方面,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患者手术类型、手术部位以及手术用时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其切口出现感染情况,针对上述差异,以P<0.05,代表其在统计学领域中具有意义。
2.2 研究对象感染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手术接台次数越多则导致空气中等的菌落数越多,从而容易对手术环境造成污染,继而造成感染率的增加。同时,手术时间越长,则菌落直接落入从而导致患者感染概率上升。另一方面,手术过程中,参观人员很容易导致患者感染情况的提升,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对于参观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对于避免感染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3 讨 论
相关资料显示,在骨科手术过程中,由于影响因素相对较为复杂,因此,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情况相对较多,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则很有可能诱发骨髓炎,从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4]。为了有效降低这一情况发生的概率,医护人员应有效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水平[5]。现阶段,手术室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缩短手术时间、做好手术准备、加强医疗器械管理以及促进医护人员配合度提升。
本次研究表明,在骨科无菌手术的过程中,患者手术类型、手术部位以及手术用时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其切口出现感染情况,在护理问题上,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手术室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的概率,对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综上,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手术效果的提升,应积极推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普及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