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产房与母婴病区交接缺陷率中的效果观察
2019-02-11陈杏华有常娥
陈杏华,邹 宁,有常娥
(丹阳市人民医院产科,江苏 镇江 212300)
品管圈是指在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主动组成几人(通常7~13人左右)一圈的活动团队,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采取科学的统计工具及方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解决工作现场和管理活动的问题与课题,由此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1]。我院有两个产科病区,核定床位70张,产房与母婴病区之间相互交接频繁,交接人员涉及到助产士、产科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交接缺陷是指产房与母婴病区在互相交接过程中发生的母婴的身份识别、病情、护理文件书写、医嘱执行、记账、物品交接遗漏或者错误。由于交接缺乏规范性,在护理质量督查中经常发现有交接缺陷的发生。为了完善和优化交接流程,同质化管理产科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笔者将品管圈应用到母婴交接的护理管理中,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品管圈概况
1.1 圈名及圈徽
我科品管圈圈名为“乐呵圈”,象征着我们快乐地呵护每一位产妇和新生儿,让产科安全、和谐、圆满,充满欢声笑语,同时也让每一位护士在这平凡却又充满挑战的工作岗位中获得成长和快乐,用心服务,用爱服务。圈徽的意义:中间的花朵代表天真可爱的孩子,双手代表护士的呵护,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花朵中间妈妈和宝宝深情相望,代表母爱,向日葵代表积极向上、阳光的队伍,花瓣表示团结合作、精益求精,为母婴服务。
1.2 人员组成
护士长担任品管圈辅导员,负责各项工作的协调及推进,一名资深助产士担任圈长,负责品管圈的策划及组织工作,6名圈员由产科骨干护士及助产士组成,负责各分管项目的实施。
1.3 活动阶段
包括以下步骤:活动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及改进。
2 实施步骤
2.1 主题选定
在辅导员的协调下,圈长召开第一次品管圈会议,圈员提出母婴病区及产房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头脑激荡法,并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以及上级政策这四个方面进行主题评价并评估打分,最终选定“降低产房与母婴病区交接缺陷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并上报质管办审批,通过后立即开展品管圈活动。
2.2 计划拟定
本次活动时间2018年03月~11月,建立科内品管圈微信群,便于快速有效地沟通。运用甘特图制定活动计划表,并严格按计划进行。
2.3 现况把握
召开圈会讨论并制定了查检表,查检时机包括病区转运临产产妇以及需要入产房行人工破膜、行催产素静滴引产等特殊治疗的患者时;产房转运引产后、生理产后2小时的产妇及新生儿、入产房行特殊检查治疗的患者返回母婴病区时;查检的项目包括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份信息、病情、护理文件书写、医嘱执行、携带物品、记账。调查2018年03月20日~03月31日期间,进入及离开产房后所有的产妇及新生儿共54人次(324例次),其中护理文件书写缺陷19例次,产妇及新生儿特殊病情交接缺陷17例次;医嘱执行缺陷10例次,物品交接缺陷8例次,记账缺陷5例次,新生儿身份识别缺陷1例次,交接缺陷率为18.5%〔缺陷率=总缺陷例次/(产房与母婴病区交接母婴人次*6)*100%〕。将现况调查的数据用柏拉图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护理文件书写缺陷占31.6%、产妇及新生儿特殊病情交接缺陷占28.3%,根据“二八”原则将此作为改善之重点。
2.4 目标设定
目标值计算公式:现状值 -(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8.5%-(18.5%×75%×65%)=9.49%,因此将目标值设为9.49%,改善幅度48.7%。
2.5 解析
全体圈员运用鱼骨图进行解析,对两个改善重点从人、物、法、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要因圈选中解析中原因13项,解析小原因30项。2018年04月7日~04月12日,共调查产房与母婴病区的交接50人次,对末端原因进行真因验证,再次确认导致交接缺陷的真因为:文件书写未形成良好的习惯、JCR评审文件书写修改内容较多、缺乏标准流程图、入院评估不到位、未查看当日PDA、新护士培训考核不到位、口头交接流程不完善,并列为重点改进项目。
2.6 对策拟定及实施
根据5W1H原则,进行要因圈选,圈员对其可行性、经济性、效果性进行打分,拟定PDCA计划。
2.6.1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责任护士加强入院前宣教,让患者住院时及时提供产检信息并核对。产房巡回班每日下班前查看当日PDA执行情况,交接前后及时翻看病历、电脑、PDA,及时发现交接缺陷。各个环节运用SBPA模式进行交接,护士长督查护士的各项工作,发现核心制度未落实与绩效考核挂钩。
2.6.2 正确书写护理文书
护士长加强护士强调护理文书书写重要性,说明JCI的要求是更高的标准,与目前的文件书写并不冲突。护士长及时培训新下发的护理文件书写的要求,对频发的书写错误及时反馈并提醒,及时督促护士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执行JCI的文件书写要求。护士长及时督查容易遗漏的护理文件书写部分,如新生儿产瘤及血肿情况、新生儿缺陷情况等,及时反馈及整改。
2.6.3 加强环节督查,提高护士及助产士的专科知识水平
定期组织年轻护士与助产士的专科知识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组培训。科室编辑专科知识口袋书携带方便,简明易懂,每日晨间提问。加强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监督,高年资护士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工作中的各项指导。护士长每周检查轮转护士、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考核计划完成情况,并针对个人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每月进行专科应急预案演练,强化产科护士及助产士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科内采用SBAR交接,落实到人,物,环,法中,并制定相关规范。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即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的首字母缩写,该模型能规避交接、沟通过程中重要信息的遗漏,减少医疗差错,被美国联合委员会和医疗保健改进研究所推荐使用[2]。护士长跟班督查助产士与母婴病区护士是否按照ABAR交接流程进行交接,强调其慎独精神,并纳入绩效考核。
2.7 效果确认
继续追踪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母婴病区与产房的交接情况,对活动开展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公式计算,目标达成率为110%,进步率64.5%。
2.8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x2)对其予以检验,当满足P<0.05时,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3 结 果
(1)开展品管圈实践活动后,针对产房与母婴病区者交接缺陷情况,通过对策实施,继续追踪了2018年11月08日~11月20日50例产房与母婴病区的交接情况,总检查项目数300项,交接缺陷5例,缺陷率1.33%。
(2)无形成果:使用雷达图评分量表,对品管圈手法、沟通协调、脑力激荡、团队精神、发掘问题这五项内容进行评价,统计各圈员评分的平均值,改善前后对比,尤其在QC手法、团队精神及沟通协调方面取得显著无形成果。
(3)标准化:对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JCI评审要求,形成标准作业书《产房与母婴病区交接规范》,文件号DRYBM-CK-043。
(4)检讨与改进:圈员对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逐一评析,对品管圈实施过程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期望挑战产房与母婴病房交接缺陷零发生,在活动计划拟定时应更具体、全面,现状把握时应将影响的因素再深入广泛些。目标设定环节考虑圈能力及护理人员能控制的因素来设定,解析时未系统分析护理人员的其他影响因素。对策拟定环节对每条问题相应的对策量少,创新性不够。对策实施过程,护理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缺少互动的一面。规范交接流程后,交接缺陷率显著降低,但部分护士慎独精神仍然不足,未深刻意识到规范执行流程是保障母婴及自身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深入地确认效果。
4 讨 论
(1)据调查分析,90%的医疗投诉纠纷不是医疗事故,属于非过失性医疗投诉纠纷;单纯因医疗技术原因引发的医疗投诉纠纷不到20%,而80%的原因则是语言沟通不到位、服务态度不满意等方面的问题[3]。产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由于护理人员交接沟通缺陷造成的不良事件,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所以加强产科各个交接环节的规范性和正确性,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基本措施。
(2)本次通过品管圈的实施,产房与母婴病区交接缺陷率由改善前的18.5%降低到1.33%,效果明显。在品管圈实施过程中,全体圈员目标一致,逐步掌握了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并在工作中积极影响产房及母婴病区的其他护理人员,规范执行制定的交接规范,使用SBAR交接流程进行交接,提高了全体护士的素养和护理风险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