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测评联合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价值
2019-02-11刘艳平邓颖辉何泳红
刘艳平,程 珂,邓颖辉,何泳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 广州 501655)
目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是食管癌,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临床常用放化疗方式治疗并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但长期作用下导致饮食量减少发生营养不良情况,使得并发症率与病死率增加,因此早期给予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便于达到远期疗效,具时效性[1]。为分析膳食营养测评联合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食管癌患者58例,传统标准膳食调查组(n=29):男17例,女12例,年龄45~68岁,平均(57.42±10.73)岁。简明膳食调查组(n=29):男19例,女10例,年龄44~67岁,平均(57.39±10.62)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可比(P>0.05)。
1.2 方法
传统标准膳食调查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自主进食,按时用药且实时监测病情。简明膳食调查组实施膳食营养测评护理干预,①心理指导:主动交流沟通改善心理应激反应,详细阐述疾病知识与注意事项,给予同伴教育讲解护理配合要点,掌握心理动态给予对症护理,及时疏导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2]。②毒副反应护理:化疗期间实时监测患者病情,组织病友交流会分享防治并发症的经验,告知其利用软毛刷刷牙,做好个人卫生与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发生交叉感染,每日多饮水并对水出入量详细记录,尿量较少遵医嘱给予适量利尿剂。③每周连续三天用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丛明华教授认为[3],肿瘤患者饮食模式有规律可循,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模式:每天只能喝点纯液体流食、每天喝三碗粥或烂面条等半流质食物、每天吃一餐比较正常的饮食、每天吃两餐比较正常的饮食、每天三餐基本正常,快速了解饮食摄入量范围,便于提高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营养指标:测定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与红细胞计数。
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利用百分制表示,完全依从:完全遵医嘱口服营养补充剂,未发生停止口服情况;基本依从:基本遵医嘱口服营养补充剂,偶尔发生漏口服情况;不依从:并未遵医嘱口服营养补充剂。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营养指标
简明膳食调查组与传统标准膳食调查组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1.28±1.16 kg/m2,18.43±1.39 kg/m2;血红蛋白分别为129.15±5.43 g/L,104.18±7.05 g/L;白蛋白分别为43.19±6.12 g/L,38.54±4.01 g/L;红细胞计数分别为(5.09±0.25)×109/L,(3.84±0.17)×109/L,t=8.4773、15.1108、3.4224与22.2656,P<0.01,简明膳食调查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与红细胞计数较传统标准膳食调查组高,P<0.05。
2.2 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
简明膳食调查组完全依从20例,基本依从8例,不依从1例,依从率96.55%;传统标准膳食调查组完全依从13例,基本依从10例,不依从6例,依从率79.31%,x2=4.0616,P=0.0438,简明膳食调查组较传统标准膳食调查组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率高,P<0.05。
3 讨 论
食管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饮食结构改变或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患者表现为咽下困难症状,给予放化疗措施能提高生存质量,但长期治疗导致能量消耗增加或摄取量减少,营养不良,使其不良反应加剧,对患者免疫功能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切实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很重要。
有研究报道,给予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确保生理功能早期恢复正常,包括胃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两种形式,提高人体抵抗疾病能力;主动交流沟通改善心理应激反应,纠正其与家属对疾病的错误理解,阐述治愈良好病例,重建信心且提高依从性,待病情稳定合理制定饮食计划,严格遵守易消化或少食多餐原则,利用穴位按摩措施能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且提高免疫力,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确保其具有舒适感,保持空气清新且流通,定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便于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具有时效性。
本研究简明膳食调查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与红细胞计数及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率相较于传统组来说较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说明本研究与赖晓明,吴修洪,张群贵等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食管癌患者采用膳食营养测评联合营养支持护理干预能改善营养状态,提高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