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眼动实验对测谎结果的研究

2019-02-11张佳琪殷晓晨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眼动瞳孔测试

张佳琪,殷晓晨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601)

测谎技术,是指在控制条件下,通过一种或者几种能够测出呼吸、血压、脉搏、皮肤电阻、声音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多种感觉刺激的仪器(即测谎仪,一种可以同时记录多项人体生理反应的仪器),提取人体情绪变化生理参数并加以分析,由此可以测试人心理变化的一种心理检验技术。在侦查实践中,测谎技术也确实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用于排查犯罪嫌疑人,缩小犯罪嫌疑人范围,认定犯罪嫌疑人,击溃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了解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等,以帮助刑侦人员及时调整讯问策略。

眼动仪的出现给测谎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眼动可以较为精准地反映视觉信息的选择模式,对于揭示人的心理认知的加工机制具有深远意义。而早在19世纪就开始有人通过眼球的运动来研究和分析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实验等记录的数据来探讨眼动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眼动仪的问世,起初是为研究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观察眼动与心理活动之间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心理学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

在国外,眼动仪已经逐步发展为法律心理学和电子防犯罪领域的重要手段,至今仍是美国对华的禁运产品之一。

而在我国,就目前所知的,把眼动用于测谎的是台湾的黄孟隆等人,他们的实验验证在撒谎时,瞳孔大小会受认知冲突的影响。其结果是撒谎时的瞳孔明显大于未撒谎时的瞳孔大小。在大陆,也有学者的研究验证了撒谎时瞳孔会显著放大。但在传统的眼动测谎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大多选择是被试的瞳孔大小。因为人的瞳孔大小反应,会受到人体自律(交感)神经管控,而呈现不同状态:当人一紧张或陷入情绪困境、不知所措时,会自动启动交感神经系统,造成瞳孔放大,因此,瞳孔是眼动测谎的重要指标.

眼动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眼动仪可以获得受测者在观看过程中的视觉信息的即时数据,以便来探究被测者视觉加工信息的信息选择模式等认知特征。与其他心理学的研究方式相比,眼动仪在使用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强,比较自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使用眼动仪来测试使用者所想。

眼睛是灵魂之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觉器官。正常人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依赖经由眼球所进入大脑的讯息,故而眼球的移动轨迹提供教育者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及困难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从一个世纪以前,科学家便对人类的眼球移动高度的好奇。多数人从一出生,视觉就支配其主要知觉来源,接收来自于周围的讯息,使我们能够与环境有良好的互动关系。眼睛及眼球移动是人们脸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藉由它们可以表达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情绪状态,在人与人的互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目前的眼动大脑—眼睛一致性假设是指人们所注视的和所想的通常是一件事。当然有时这个假设并不成立,比如你可能在注视红绿灯变化的过程中,却在思考接下来的午餐要吃什么;或者只是简单地注视图片上的一个元素,大脑却没有赋予这些元素含义。但是通常这个假设是成立的,特别是关注某一特定任务时。正是因为大脑—眼睛一致性假设的存在,我们就可以通过捕捉眼睛运动的情况,来了解哪些事情是我们所关注的,哪些事情是没有吸引我们注意的;更进一步地,可以通过眼睛运动的轨迹来间接了解我们的思维过程。毫无疑问,眼动仪为我们了解人的思维活动提供了一条便捷而客观的途径。

眼动测试实验(即眼动追踪技术),是通过视线追踪技术,监测用户在观察特定目标时的眼睛运动和注视的方向,并由此进行相关分析的过程。实验基本原理:基于眼睛视频分析技术,即用摄像机将眼睛运动录下来再通过图像的方式分析判断视线落点,在整个过程中,传感器与用户没有直接接触。被测试者的视线在移,眼球也在转动,所以要推算出被测试者的视线方向,就得在眼睛图像中找到在眼球转动的同时仍然保持不变的某种特征,并计算其与瞳孔中心(其中心线即视线方向)间的向量关系。这也是眼动实验数据分析的重中之重,并由此数据得出相应结论,如果数据分析存在差异,则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目前眼动实验研究也被广泛应用到文本阅读的研究之中,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阅读文本信息时,通过研究分析眼睛的移动频率和对部分文字的停顿时间,来对文本中相应的字段信息加以释义与批注。同时,这种方式也被应用到测谎研究中,当被测试人在观察文本信息或者图像信息的时候,当遇到之前相似信息或者之前从未遇到过的信息的时候,被测试人在心理和外在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外在的表现的变动通过眼动仪等测试出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则很容易判断出被测试者是否存在说谎的嫌疑(如存在说谎,则数据波动显著)。

很多神经语言程序学认为眼动方向与个体内在的信息加工有密切的联系,根据NLP组织给出的试验表明,当受测人被问及相应的问题的时候,其眼珠朝向左上方时,受测人在想象一个虚构的东西。而当眼珠朝向右上方时,受测人在追溯往事。当眼珠在正左方时,说明受测人在构建一种听觉。当眼珠朝向正右方时,受测人在回忆某种音乐或者声音。当眼珠看向左下方时,受测者正在思考某种运动感觉或者触觉。而当眼珠朝向右下方时,被测者更多的是一种内部听觉,也就是自言自语。由此,可以根据眼动的方向来对被测者说的话进行分析和判断。比如测试人在被问询的时候,视线朝左上方移动,则测试人极有可能在建构某种图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被测者就是在虚构谎言。

虽然眼动实验水平和眼动仪的测试的精准度都在逐渐趋于成熟化,但是总结以往的研究实验和数据不难发现,可用于测谎的眼动研究指标少之甚少。现有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瞳孔直接是最敏感的、最有效的测谎指标,对于其他眼动指标用于测谎研究的实验数据较少,验证不足,未能形成相互印证的指标系统。因此,未来实验研究将等待更多眼动指标的测谎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从而进一步丰富眼动测谎指标系统。

传统的测谎模式多数是建立在多道(多道生理心理测试技术是当今用于刑事测谎的最为普遍的技术,其仪器操作简便,反应灵敏,易于学习。多道测试仪的原理是测量情绪反应所伴随的生理反应,非认知过程本身,因此该技术效度较低)技术基础之上的,其设计模式并不是完全符合对视觉刺激进行的眼动分析的考察思路。基于此,要建立完全适合眼动分析的特有测谎模式,必须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和模式研究,不断反复测试,找到适合测谎模式的眼动试验体系。

目前,基于眼动指标的测谎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有些观点和指标仍然存在异议。若作为一种专业的测谎手段,眼动测谎仍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如测试主观性、随意性较大,尚未有完整的客观标准和测谎问题模式等,但眼动技术作为测谎技术的一种必要手段是毋庸置疑的。未来的测谎技术必然是多种技术的有机整合,而眼动技术也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加强眼动试验测试研究,确定有效的评估标准,总结目前的试验数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深度研究:首视点(即第一次注视的位置)、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即从前一个注视点向下一注视点进行视线转移时,两个注视点之间的夹角,通常以角度为单位)、回视数(回视是指从后一注视点又返回以前注视过的区域)、瞳孔直径、兴趣区、眼跳潜伏期(即从刺激呈现到眼跳开始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包括信息传入、所需的时间以及由所经通路的复杂程度决定的中枢加工时间)、眼动轨迹(即被测人观察刺激材料所形成的物理扫描路径)等等。在此基础之上,要运用真实案件信息进行不断检验,不断修正评估标准,使之成为切之可行、易于操作的真正可以服务于测谎实践的应用型技术。

眼动测谎研究不仅仅是自身技术的研究,同时也需要与其他技术方法结合。虽然眼动测谎方法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测谎模式,但是单一指标往往很难证实人类说谎的过程,因此眼动测谎与其他测谎技术或相关技术的有效结合,从多角度多指标多方向,综合推断整个认知过程,将会大大提高测谎的精准性。■

猜你喜欢

眼动瞳孔测试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幽默大测试
基于眼动信号的便携式无线智能交互系统设计
瞳孔检查及常见瞳孔异常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