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想象点亮书法课堂

2019-02-11魏海丽

江苏教育 2019年93期
关键词:横画右耳左耳

魏海丽

想象力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是大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能力,它渗透到学习活动的一切方面,想象力是认识的翅膀。书法自然也和想象有不解之缘。陆维钊在《书法述要》里说:“书法成就之高下,除学问修养外,其初步条件有二:其一属于心灵的,要看其人想象力高下,如对模糊剥落之碑版,不能窥测其用笔结构者,其想象力弱,其学习成就必有限……”由此可见,想象力在书法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对于以具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我们在书法教学时如何将抽象的书法艺术通过想象转化为形象的物体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一、猜字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对刚步入书法殿堂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仿佛是一把打开殿堂之门的钥匙,而课前导入正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时机,笔者在三年级一节书法公开课上曾利用猜字导入新课,出示象形图片(如图1),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上有哪些字。

(图1)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本来未适应课堂的紧张情绪一下子得到了放松,一双双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笔者曾在五年级书法课《左耳和右耳》这样导入:猜一猜,想一想,左耳和右耳的字分别和什么有关?

学生的探究兴趣瞬间激发出来了,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猜想,以及教师巧妙的引导,最终发现左耳旁的字和山有关,右耳旁的字和住所有关。书法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

运用想象,猜字导入(见图2-3),让学生通过观察象形文字的特征联想到现在的文字,从而理解汉字的历史和演变,了解汉字和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潜移默化的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书法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图2)

(图3)

二、事物想象,理解点画写法

书法形象有“形”又有“势”。“形”的着重点是具体的点画和结构形态,它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观察的,因而更多的是空间的形态,古人所说的“千里阵云”,从静态来观察,我们可以想象,古代的士兵在战场列阵于前,一望无际,兵马肃然、战旗猎猎,一种静默的杀气自然生发,一种凝聚的力量弥漫在战场的空间。书法的横画,书写时就需要这种凝重之力。横画书写由于位置不同可分三类:即横画在上,需有包含和保护下面之势,黄自元说“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横画在中,需要有开拓、开张之气势,这种开张不是无限度的,而是服从于这个字的结构空间的,故黄自元说“横担着中画宜长”;横画在下,需有承载和支撑上面的力量和刚度,黄自元认为“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笔者在一次听课中惊喜地发现,一位教师将横画的三种形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展现出如下三种状态(如图4-6),使得学生轻松掌握三种横画书写时的长短、方向、轻重。

(图4)

(图5)

(图6)

另外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书法线条的丰富性、趣味性、形象性,以《左耳旁和右耳旁》教学为例,在教学生学写左耳和右耳时,先拆分部件:横撇弯钩、垂露竖、悬针竖。通过读帖,分析左耳和右耳的异同点,左耳:高,收,耳框形小,且上开下合,竖取垂露,且呈左弧状。右耳:低,放,耳框形大,两处转折在一直线上,竖取悬针,饱满有力。相同点:1.左耳和右耳的弧钩出锋较平。2.横撇和弧钩都是虚接,笔断意连。在指导书写时,结合三个部件的特征,以具象事物为参照,进行讲解:我们读帖不仅要读字的本身,而且还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弯钩就像滑冰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下移,平稳适度;左弧竖要像弯弓一样,紧绷有力;垂露竖要像冰锥一样,饱满挺拔。

除了从点画想象,还需从结字来想象,后汉大书法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深”字为例(见图7),“深”的字形结构出乎意料又巧妙和谐,充分地体现了欧楷“劲健险绝”的特征,左边的三点水以草作真,三点笔断意连,似有一根无形的丝绳连接着,右部的点和横折构成的形态就像一顶贝雷帽那样歪戴在头上,诙谐幽默,为了强调和呼应这顶帽子的趣味状态,下面的两个点做了很好的配合,偏左而写,穿插得当。底部的“木”起到稳定和平衡的作用,所以要写的周正,最后的反捺,和上面的帽子形成遥相呼应的状态,上有来言,下有去语。经过这样形象的分析,学生对“深”字的结构认识才会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图7)

三、丰富想象,体会书法意象之美

书法之法得于法象而取意,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然万物感受书法的意象之美,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书法的笔法意象。书法之笔法皆为自然意象而得,蔡邕在《九势》中论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古人所说锥画沙、虫蛀木、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坼壁路等正是将难以言说的笔法借助自然事物一言以蔽之(见图8)。笔者在讲解楷书笔画时,楷书发笔逆入时速度要快,将其比喻为如“惊蛇之入草”,钩法蹲锋得势而出“峻快以如锥”,短撇要快,如鸟之啄物,点贵乎重,其势如高峰坠石。

2.书法形的意象。书法形的把握绝不是对自然形的简单模拟,而是意的会通。如蔡邕在《笔论》中说道:“为书之体,须人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纵横有可像者,方得谓之书矣。”汉字最早的形式是以象形出现,具有画面感,以篆书“幽”字为例,如何让学生理解对称里求不对称,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自然事物来比拟(见图9)。

(图8)

(图9)

3.书法势的意象。书法之“势”也是对自然万物之势的意化,并含有自然势之理。把“意”的“意形”提升到了“意理”。崔瑗在《草书势》中有文字:“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兀若竦崎,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后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蜩螗挶枝,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杜伯揵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摧焉若阻岑崩崖;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书法本是空间艺术,是静止的,这里的鸟兽想要“飞移”;狡兔突然受惊将要“奔驰”,给人强烈的时间艺术的动态感。笔者在带领学生了解行草书风格时采用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书法的形态之美(见图10)。

试想之,如果不能在抽象的书法艺术和具象物体之间架设想象的桥梁,那么书法欣赏则会显得匮乏枯燥、生涩苍白。当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欣赏书法作品时,学生对书法的理解才不会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更多的是向艺术层面和文化层面延伸,从而慢慢领会到书法的精髓。

一点一画一想象,一字一篇一想象,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想象之于书法学习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想象之于书法课堂可谓知趣并获,师生共长,愿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书法的海洋,愿想象如同点点星光点亮书法课堂。

猜你喜欢

横画右耳左耳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一)
画说汉字——百
用右耳听 记得更牢
学生写不好“横画”的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左耳问题
左耳问题
凡高的左耳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