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多元共同体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2019-02-11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张小云

小学时代 2019年30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课题

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张小云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的潮流和趋势,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个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引领与助力,有力的团队支持,可以促进教师在相互学习、有效激励、适度竞争中逐渐成长。基于此,近年来,我们着力于合作教师文化的构建,开展了以“构建教师多元共同体”为主体的研究,建立了以市级项目制管理团队为龙头、以45个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以区域学科研训共同体为补充、以教育联盟和教师发展学校为延伸、以各校校本研修共同体为主阵地的五级培训管理体系,通过将个人自主成长、搭建平台发展与团队共同提升有机结合,形成网络学习、校本研修、专业技能、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等不同风格和内涵的多元共同体,助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在合力抱团中成长。

一、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以示范辐射助推教师抱团成长

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我们依托浙江名师网,进一步完善名师工作室网络平台建设,组建了42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各工作室由学科教研员为顾问,由首席导师担任专业领衔和主要建设者,以各科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名优教师以及有进取心的年轻教师为成员,组成42个网络学习共同体,各共同体聚焦热点问题,每月开展一次及以上的活动,通过开设教育博客叙事、集体备课与说课研讨、网络教学直播、网络互动评课、主题沙龙、微格教学等有效方式,开创了在合力状态下区域内谋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师培训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全市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各工作室持续开展工作室建设与应用工作,对于研发成体系的专题资源或微课程的、发布的资源应用效果突出的工作室在年度考核中给予特色加分。

如:高爱敏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了“畅聊”语文人沙龙即“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运用好积累的写作素材”主题活动,活动由浙江省教坛新秀、工作室核心成员毛倩宜老师主持。在活动中,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分别谈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工作室顾问吴云芳老师提纲挈领,关于素材的累积与运用,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思路,重点引领与会人员关注余党绪老师提出的“整本书阅读”理念,希望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仔细琢磨、细致研读,并将这种“精读”中得到的经验和体会应用于素材的运用中,这次沙龙活动有效促进了高爱敏工作室成员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二、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以联动整合实现研训智慧共享

为全面深入地推进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更好地将学校校本研修优秀经验进行共享和优化,我们开辟了“校本研修网络化管理平台”,组建了由研修院培训项目负责人、学校领导、督导专家、校本研修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等多种力量介入的市级校本研修共同体,同时根据各校特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资源共享”为原则,建立了以学习、研究、实践、合作与交流为基本要素的校级“教师学习共同体”,全市各校教师在校本研修共同体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我们还充分利用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学校空间,不定期在“校本研修网络管理平台”上传研修活动展示与特色创新展示,包含专题培训、专题论坛、交流反思、读书报告、课例研究、教法研究及专家讲座等内容,加强校际之间、联盟之间、城乡之间的交流,形成一种“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有效促进了全市教育资源整合和校际分享沟通。在此过程中,市级项目管理员以网络督查、进校抽查、随堂听课及电话访谈等方式实行指导和监督,在各学校校本研修共同体和全市负责人组成的市级学习共同体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共同体活动的过程,也是成员校之间相互启发、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相互交流是立体式、融入性的交流,真正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实践证明,“校本研修共同体”有利于推进校际联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成果推广,以整合联动实现研训智慧共享。

三、构建专业技能发展共同体:以同伴互助助力各类教师共长

各学校是一个天然的专业技能发展共同体。 学校学习共同体是在校长引领下辐射到全校的学习组织,因此,我们以“立足校本、专业发展、形成合力、共同提高”为目标,以学校校本研修和教师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形成分层分类共进、多种策略并举的培训机制,鼓励各校形成诸多以不同学习目的、学习形式为组织形式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如班主任微团队、课题组、特色项目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行政中心组等各类不同的学习共同体,让大家以“抱团”的方式,朝着同样的目标,共同学习、互动分享,彼此共同成长。

如:针对新教师,我们强调学校校本培训时,要多一些可操作性的技能技巧培训。近年来,针对新教师的粉笔字普遍较差,难以胜任写字教学的现状,培训部结合调研情况,决定在每所有新教师的学校再挖掘和聘任一位校级书法导师,有计划地组织新教师参与钢笔字、粉笔字培训活动,着力提高新教师的写字教学技能,要求新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练写,每周完成5张钢笔字或粉笔字,并以合作小组形式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校级书法导师每周集中一次给予新教师必要的技法指导。培训部加强培训过程的督查和管理,做到“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旨在提高新教师的书写基本功,更好地起到传承书法文化和提高写字教学能力的作用。

市级组建面向不同岗位人员的学习共同体。 一是结合不同层次教师培训需求,每学年合力开发立足课堂的、以学科研修为主的分层次、序列化的培训项目400余个,供全市教师自主选择;二是每年组建“培训者、学科教研组长、教务主任、新教师、校本研修负责人、校办主任”等不同团队的学习共同体,以头脑风暴、小组合作参与、体验式培训、走访名校为主要形式,我们依托华师大、杭师大等一些优质培训机构资源,引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专题研训活动,提升不同参训团体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三是注重发挥名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开展新教师与名优教师结对、名师工作室与学科带头人结对等活动,通过以老带新、帮教帮学的方式,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需要,让青年教师尽早成为骨干教师。比如新教师培训,一方面我们针对课堂教学的激励语言、如何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黑板前如何站位等小观察点,引导他们从模仿开始,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模仿他们的教学组织,做到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跟随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和家校联系等;另一方面,由市、校级双指导师结合,定期对新教师片段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课标解读专题发言设计、单元导学案设计、说课练习、单元作业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日常磨课)等专题进行强化训练和点评指导,督促新教师在相互展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逐步提高。这样的活动,构建了专业技能发展的协作氛围,创建了区域学习共同体文化,导师们在分享共生共长的幸福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成长的目的。

四、构建课题研究共同体:以课题驱动突破教师发展瓶颈

教师的成长,从微研究开始。为努力开创校本研修工作新局面,我们积极探索“以课题研究共同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我们引导学校直面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把微课题研究作为校本研修工作的主要方式,鼓励校本研修负责人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大家在探索实践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策。通过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各个研究共同体分别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文献研究,形成文献综述报告一起分享,共同进行课例教学研讨,一起评课、议课,围绕专题撰写研究心得,相互交流共享……最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小课题,大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寻解决对策,有效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以课题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一个课题就是一个研究共同体。我们坚持“搭建发展平台、引领教师科研、分享实践成果”的工作原则,以课题研究为驱动力,联动搭建“科研培训平台”,一方面鼓励培训部老师积极申报课题,积极开展基于项目的实践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又倡议校本研修负责人带动学校教师承担课题,推动各中小学将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与教科研、教学过程管理与指导等各项工作有效整合,探索区域内互助共进式校本研修新模式和策略,力求实现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如:培训部申报并立项了浙江省教师发展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以学习共同体建设为载体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各个研究基地学校围绕市级课题,又形成相应学习共同体方面的子课题,进行具体研究。教师们围绕专题撰写研究心得,相互交流共享,最终,每个实验基地都有自己的专题点、行动点、成果点。当然,其他工作室导师或成员、各校本研修负责人等承担的各类课题也是如此,一个课题就是一个研究共同体,教师们边实践、边研究、边提升。培训部几位老师结合各自工作,还分别申报立项了“基于教师需求的校本研修项目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和“基于教学核心能力发展的新教师临床式培训的实践与研究”两个市级课题,试图通过课题引领中小学校本研修和新教师培训工作。此外,据统计,各校本研修负责人也积极承担了省市级研究课题,如毛店小学朱国建的“以‘反刍式’校本研修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佛堂镇中学黄春燕的“给予互助研修的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大陈小学刘霞的“案例研究为载体助推教师成长的研究”等都是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的教育科研课题,这些学校确立“科研兴师”的理念,基于课题合作研究和实践以及教师发展的互助关系,把原先零散的研训活动与项目实践研究进行整合,积极培育课题研究共同体,由各课题组长带领其团队开展研修和项目实践,提升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带动团队教师专业发展。

五、构建教学竞赛共同体:以交流碰撞深挖团队教学资源

教师参加优质课评比为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深入挖掘教师自身和团队的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了平台。在工作室导师的引领下,相关学校学科名师、参赛选手、青年教师、新教师全员到场,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与授课教师合力抱团,从课堂目标的定位、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环节的安排,细节的处理等各方面进行了认真研讨,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备课、磨课、说课、制作课件,在交流碰撞中修正完善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散发着活力与激情,骨干教师展示着经验与智慧,有知识的互补、思维的碰撞、潜能的激活和经验的分享,虽然参加优质课、基本功比赛等评比的是少数人,但他们不是教师个人的“单兵作战”,也不是一个人在“成长”,而是“抱团出击”,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成长。正如荣获浙江省音乐优质课一等奖的绣湖小学教育集团付菲菲老师所言:“比赛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我享受比赛的过程,在过程中有泪水、有汗水,有付出就有收获……我认为比赛的成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智慧的结晶,一次又一次听课、修改教案、再听课、再完善教案,反反复复,直到比赛的前一天!在整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团队的温暖以及工作与学习中的幸福。”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课题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