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症的临床研究分析

2019-02-10孙明军李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孙明军 李娜

【摘要】目的 探讨及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重症中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重症中暑症患者共82例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法划分为参照组(西医治疗)、研究組(中西医结合治疗),每组均分为41例,观察与分析两组重症中暑症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有效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39(95.12)%,显著优于参照组临床有效率的30(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症;效果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0..01

中暑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急症,亦是应急综合征的总称。且死亡率极高,可达80%以上。临床通常以物理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药治疗方式,但获得的效果不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82例重度中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成参照组41(西医)和研究组41(中西医结合),其中参照组男患22例、女患19例;研究组男25例,女16例。各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式

(1)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吸氧及对症支持治疗。参照组:采取冰敷或酒精等物理降温,结合患者体温给予氯丙嗪25~50 mg稀释于500 mL生理盐水中,1次/d。补液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针对尿量<30 ml/h者,给予补钾治疗;脑水肿及颅内高压者,给予甘露醇滴注。

(2)研究组:基于参照组之上联合西医治疗,中药配方:生石膏25 g、知母8 g、银花15 g、连翘15 g、竹叶12 g、藿香10 g、水牛角15 g、西洋参3 g、菖蒲6 g、荷梗12 g、甘草3 g。使用方法:煎剂灌肠,2次/d。热衰竭者加用生脉饮口服液50 mL,热射病者加用安宫牛黄丸3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评价两组重症中暑症患者治疗后及临床有效率情况。

1.4 疗效判定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判定:体温、症状及各项指标正常,则判定有效;体温、症状及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则判定好转;以上达不到任何意一项者,则判定无效。有效率/100%=有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百分比为计数资料,x2检验,(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 论

临床西医通常以物理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认为重症中暑症主要发病机制因夏季暑气当令,暑为阳邪,内郁化火故发热、灼蒸人体而致,故中暑患者出现高热、神志昏迷等表现。应以祛暑清热、益气生津为治疗原则。据有关临床实验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佳,深受临床医生及患者选择上的青睐[1]。为此,本文通过对所有重症中暑症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中医配方即石膏、藿香、知母、西洋参等中药材能够清暑泻热、益气生津及清心开窍等功效。

本次研究证实:研究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参照组差异,则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5.12%,高于参照组临床有效率的73.17%,这与马建波[2]在研究报告中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3.33%的结果基本吻合。综上所述,针对重症中暑症患者而言,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正宽,李金勇.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05):758-760.

[2] 马建波.中西医结合对重症中暑症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4):81.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