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融合教学模式,提升航电专业学员任职能力
2019-02-10李永田伍逸枫李玉成
李永田 伍逸枫 李玉成
[摘 要] 说明目前航电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思想,构建了其岗位任职能力需求分析、工作科目设置、关联课程分解、学习任务划分的实施过程。该教学模式突出知识应用的连贯性,有利于发挥教员的团队合作,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关 键 词] 航电专业;教学模式;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310-02
目前的机载航空电子设备,信息化程度高、更新换代快、新技术应用广泛,且具有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航电系统之间相互交联,维修保障工作的内容、范围和技术性,复杂性明显增大,传统的专业界限模糊,专业之间跨度大,交叉多,联系紧密,综合技术保障日趋明显,对航电专业机务人员的维护技能要求更高。
一、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务士官和学兵是航空兵部队机务保障的主要力量,其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强弱关系到航空装备维修的质量,是影响航空兵部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是航空机务士官学校当前教学工作面临的中心任务。为适应新的使命任务和办学定位,航电专业注重教学模式研究和改革创新,开展了阶段化小班带教式、信号功能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模式实践,好的经验做法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但现行任职教育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程体系架构不清,专业总体认识不足
航电专业课程综合性强,课程之间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无论教还是学,对于整个航电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清楚每门课程的地位、作用以及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教,有目的性主动地学。但现行各单位专业课程各自为政,没有将专业课程知识点贯穿在一起,学习内容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例如:雷达原理课程涉及的地形测绘、距离模糊、速度模糊、脉冲压缩、全相参、合成孔径等,无线电通信原理课程涉及的射频频谱、甚高频、自动相关监视等等不一而足。每一个概念均含有较深的理论知识或背景知识。难以用一两句話表达清楚,如在讲授设备课中引用,学员难免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学习的内容不全面,即使教员再进一步解释,效果也一般,即所学内容存在力度、广度、深度相对较弱的问题。
专业课程间的知识点是交叉互联的,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掌握几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更需要深刻理解课程间相关知识点的逻辑控制关系。有效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应是全面、系统的课程,即面向专业的体系教学。
(二)教学虽强调实践,但仅限于某课程实验
目前,航电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多采用独立式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均根据本课程独立设置,即每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员讲授及辅导,考核评价也仅针对本课程所学内容单独进行。
从考核评价的结果看,学员对单一专业设备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工作处理能力虽有所加强,但如果实习科目需要应用多课程的知识点时,学员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学员中多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仅会做一些单一的课程实验,不知道应用或不会应用其他专业知识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也较难突破。即面对综合性实践环节,学员常常不知所措。
讲授理论时,原理抽象,学员没有感性认识,又单调乏味,效果一般,实验课安排又相对滞后,随意性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实现无缝衔接,学员把没有理解透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对实验设备无从下手,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制约了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达不到实验目的。
(三)教员独自承担教学,缺乏团队教学机制
教员被指定承担某班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员与班级、课程即成一对一关系,并非是多个教员共同讲解课程内容。这样虽能发挥教员个体的特点,但无法发挥教员团队的集体智慧。如果一个教员固定地讲授两三门课程,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成熟,课程知识理解比较透彻,讲授起来轻车熟路,而对专业体系中其他课程知识的理解深度相对较弱,这就无形中隔离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因此,教员的单打独斗无法全部和更好地打通课程间知识点的联系,一定程度阻碍了教员教学水平的提高,学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打了折扣。
为提高航电专业的教学效果,提升航电专业学员岗位任职能力,需要构建适合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思路
课程融合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一系列工作科目的完成达到岗位任职的要求,在科目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将科目分解到所涉及的课程,依据科目对知识点的要求,将课程的教学计划分为不同的教学任务。将航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备课程进行融合教学,旨在“教学中互联互通,实践中相互验证”。
课程融合教学模式,就是以实际的教学科目为载体,将各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交叉融合于所设置的教学科目中,每个科目均需要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才能完成,并注重课程间的交叉和关联,避免重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便于学员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内容的取舍编排上,要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根据航电各个系统或设备的工作过程,融合应用多门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结合航电系统或设备的工作过程特点,突出应用引导启发、实际案例、信号功能教学法,重点培养学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满足学员岗位任职需求为目的,强调以学员为中心,根据学员不同的教学对象、培训层次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实施动态教学。
在考核评价时,结合装备使用,强调工作能力,加大航电各个子系统或设备工作过程以及保障使用等内容的题量和权重。
(二)实施过程
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包括岗位任职需求分析、工作科目设置、关联课程分解和教学任务划分四个过程。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如下图所示。
1.岗位任职需求分析:就航电专业而言,即对航电专业机务维护保障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进行任职分析,剖析专业素养、技能与知识的需求,并作为工作科目选择的重要依据。
2.工作科目设置:工作科目设置要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目的。以日常的机务维护保障工作为主要工作科目,如外观检查、通电检查、原理应用、故障分析定位、设备拆装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以此科目进行关联课程的选取和相关专业理论的学习,并按照工作科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科目的设置。
3.关联课程分解:每个科目的实施,首先要分解到关联的课程,就是各个科目用到哪些基础原理知识,涉及哪些设备课程,如,通信导航原理、显示控制原理、雷达探测原理、对抗干扰原理,机载通信设备、机载计算机、机载雷达设备、机载对抗设备等。这些课程在科目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有怎样的逻辑控制关系。按照上述依据完成课程的分解,如培训层次(干部、士官、学兵、换改装等)不同、学科专业层次(通信维修工程、雷达维修工程、电抗维修工程等)不同,需要对关联课程进行合理的分解,选择教学的课程虽有类似,但选择的教学内容、偏重点不同,深度、广度、难易程度区别较大。
4.学习任务划分:学习任务的划分就是在每个单一科目中,所涉及的课程并非全部实施执行,具体可根据不同机型的使命任务,针对不同航空电子装备的性能要求,细化学习任务。这个环节有可能只是涉及一门或几门课程中的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按照课程的内在联系,划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任务的实施实现科目的完成,通过科目的完成实现融合课程的并行学习,即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进而满足岗位任职的需求。
三、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重新编排内容,注重知识点的联系
打破课程组织格局,重新编排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知识应用的连贯性。任职教育课程编排多是按照学科体系进行组织,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完整,弱化了实践性教学。课程融合教学模式打破了课程界限,对工作科目所涉及课程的知识点,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选择,重新组织编排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科目为主线,将多课程内容融合,知识总量不变,只是组织编排形式变化,强调知识在实际科目中的关联性,更适合岗位任职教育学员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二)强化团队教学,促进合作发挥专长
课程融合教学模式,不仅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同时对授课教员进行融合,组建教学团队,明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分工,避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强化团队合作,进行教学研讨,发挥专业特长和团队的集体智慧,把教学合作形成主动化、常态化行动。同时,给学员树立榜样,使学员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提高学习效果,突出知识应用能力
课程融合教学模式,在学习任务中结合关联课程知识点理论的学习,完成所设置工作科目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学员由易到难逐个完成科目,在产生成就感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固化了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理论知识得到及时验证,人人主动参与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课程融合教学模式强调各课程间知识点的联系,教学内容编排和教學实施过程是以提高学员综合工作能力为目的。课程融合将抽象难懂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于工作科目之中,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实现了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教学过程从单一课程知识传授向多门课程知识获取为主转变,教员角色从教学的主演者向激发学员探索创新的主导者转变,学员的学习过程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学习方法从机械式学习向实践式学习转变。
该教学模式对教员要求高,需要加强团队合作,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实施过程中会受到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仍然需要集思广益,继续深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志刚,韩兆福.基于工作流程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J].中国军事教育,2012(4):86.
[2]朱瑞德,陈慧玲.对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4):60.
[3]江金龙,张堑.通信工程专业多课程融合教学研究[J].教科文汇,2011(16):37-39.
[4]李永田,王江燕.教学竞赛示范效应面临的困境及探索方向[J].航空兵士官,2018(2):34-36.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