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展演模式化对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促进研究
2019-02-10胡娟杨美男
胡娟 杨美男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在职业教育中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培养音乐表演人才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我院的音乐表演专业与其他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有所不同,主要针对幼儿教育方向培养专门的艺术类教育人才。教学展演模式就是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基于多年办音乐表演的经验与深入探索研究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内容主要是阐述如何将教学展演舞台化,将展演内容模块化,教学展演对实践教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就业的促进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 键 词] 高职;音乐表演;实践教学;教学展演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222-02
目前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强化实践教学,尤其是对音乐表演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言,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对于专业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如何提高该专业的能力发展水平,设计、实施适合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门人才,这是我们需要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教学展演模式的构建
(一)音乐表演(幼儿教育)专业的特点
中华女子学院高职学院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专业,以为北京市学前教育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为主要任务。该专业有别于其他音乐表演专业的纯音乐技能的培养,也有别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全才”式幼儿教师培养,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系统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也需要在艺术技能上达到一定的能力水平;既能熟练地掌握实施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又能根据儿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具备有一定音乐、舞蹈等艺术素养和设计、组织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能力,能够在幼儿园中担当艺术主力军。
(二)教学展演模式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园艺术师资,具有幼师和艺术幼师的双重性,从实践教学内容上可以分为专业实践教学和艺术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从操作、实施策略上主要有三个环节:课堂实践环节、艺术展示环节、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展演模式主要是根据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的专业特点,针对艺术展示环节,结合课堂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而设计的一种成果教学模式,既可以强化课堂实践环节,又可以很好地衔接社会实践环节,使三个环节产生联动,承上启下,互相促进。
教学展演可以使学生在实践和展示的过程中,既能掌握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音乐表演的一般规律,又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提高一定的表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也能通过实践了解和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促使他们不断挑战和完善自我,使其成为既有艺术技能,又有系统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展演的内容与特点
(一)教学展演的内容
教学展演主要是针对艺术课程而设计,是在前期艺术课堂实践教学基础上,把课堂教学内容经过精心整合、打磨、编排,把展示内容模块化(围绕声乐、钢琴、舞蹈、美术四个模块进行),有组织有策划地将艺术教学成果以舞台实践和现场展览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实践形式更加真实,更加贴切,符合实际,十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和音乐表演教学质量。
声乐、钢琴、舞蹈模块的具体展示内容有:民族、美声或通俗歌曲的演唱,儿歌表演唱,钢琴曲的演奏,儿歌弹唱,民族舞、现代舞、拉丁舞或芭蕾舞的表演,幼儿舞蹈的创编及表演(学生自编自演),主要以舞台表演形式展示;美术模块是以现场展览的形式呈现,有黑白线描画、彩色儿童画、画册(含绘本),以及幼儿玩教具制作和创意手工作品。
(二)教学展演的特点
1.过程长期性。教学展演是需要经过长时间課堂教学、训练和课外排练、强化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而最终形成教学成果的一种形式体现,突出了过程长期性的特点。在教学展演的准备过程中,除了需要前期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践,使学生掌握艺术技能技巧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舞台表演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舞台表演规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对舞台的感觉体验,这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磨炼才能达到的效果。
2.艺术观赏性。教学展演中各个模块的展示都是有观众来欣赏的,所以在每个模块的具体设计上都要从舞台效果或展览效果,以及观众的审美品位、欣赏水平等角度来考虑,而且每年的教学展演内容都会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创新,与时俱进,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给不同年龄段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体现了艺术观赏性。
3.技术难度性。展示内容除了要有艺术观赏性以外,还要体现一定的技术难度。例如舞蹈模块里不仅有基本的民族舞展示,还会涉及其他类型的舞蹈,像芭蕾舞、拉丁舞等,再比如声乐模块里的民族、美声歌曲的演唱,钢琴模块里的钢琴曲演奏,都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完成的,这不仅展示了学生较高的技术水平,也体现了音乐表演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4.幼师职业性。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幼儿教师,所以在教学展演里一定要有针对幼儿教学并体现幼儿园特点的设计。例如声乐模块里的儿歌表演唱、舞蹈模块里的幼儿舞蹈创编、钢琴模块里的儿歌弹唱、美术模块里的手工制作等,这些都是在幼儿园的艺术教学中常用的,也是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5.影响深远性。从教学展演开始准备直到展示结束整个过程,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艺术技能,提高了表演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学生领略到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是如何策划组织活动和编排节目,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影响深远的,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不仅能够教幼儿艺术,还能组织、编排文艺节目,或者代表单位参加各种文艺比赛,真正成为幼儿园里“能教、能演、能排”的艺术多面手。
三、教学展演模式的实施
教学展演的运行模式是贯穿了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整个两年制的学习,它体现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总体布局相结合,通过专业的艺术课教师进行授课、艺术指导、舞台表演实践等途径,将实践教学嵌入到每个学期的教学进程中,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专业能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艺术水平得到相应提高,为教学展演做基础准备。
教学展演分两个部分进行展示,分别是声乐、钢琴、舞蹈的舞台展示和绘画、手工作品现场展览。实施分三个阶段,前期课堂教学阶段、中期打磨阶段和后期强化阶段。前期课堂教学阶段是把艺术课程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与实践,时间分布在前三个学期,第一学期涉及的艺术技能课有声乐基础、钢琴基础、舞蹈、绘画,第二学期涉及声乐、钢琴、幼儿舞蹈创编、手工制作,第三学期涉及儿歌即兴伴奏,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提高技术水平;中期打磨阶段就是把前期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挑选、设计、整合、编排成独立完整的节目,然后进行细化排练,这个阶段主要在第二学期后半段和第三学期前半段,基本是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最后是后期强化排练阶段,在第三学期进行(展演前一个月),主要在舞台上实践,让学生适应表演环境和充分体验舞台表演的感觉,缓解紧张情绪,增強心理素质。
教学展演模式的运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与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启下”就是与社会实践相衔接。教学展演会邀请学校领导和各用人单位的领导共同观摩,这个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也供用人单位挑选优秀人才,顺利地进入到幼儿园实习,与第四学期的社会实践环节形成良好衔接。
四、教学展演模式对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专业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课程内容,改进课堂教学
虽然教学展演是一个教学成果的展示环节,但是整个模式的运行是与课堂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相联接的。一方面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会为学生预设一个教学展演所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进行课堂训练,但是学生的水平各有不一,既要达到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又要让学生达到教学展演的水平能力,教师会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展演我们可以听取校领导和幼儿园领导对教学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尤其是以往有学生去过的实习园的领导老师的反馈,他们能给学校带来最新的幼儿教育的形势和目前幼儿园的需求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以便我们能够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
(二)促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难这一话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学生培养模式可以说是目前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一项合理措施。音乐表演(幼儿教育方向)教学展演模式就是以幼儿园需求为导向,所有课程的设置也都是以幼儿园的用人要求为标准而开展的一种培养模式,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在把用人单位领导请进校园观摩教学展演并现场挑选满意的毕业生这一环节上,更是大大地推动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音乐表演教学展演模式实施已有八年,一直以来我们对专业教学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收效显著,每年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今年更是突破了新高,就业率达到了100%;从就业质量上来看,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到幼儿园工作,这些幼儿园大部分是教委所属的公立幼儿园,其次是机关单位或企事业单位幼儿园,只有少数学生进入到私立幼儿园工作,极少数学生从事其他行业,可以说,教学展演模式很好地推动了该专业的就业率并保证了就业质量,解决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晓研.舞台展演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与实践,2016(12).
[2]武霄.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探析[J].音乐创作,2015(4).
[3]李晖.关于高职教育中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文汇,2011(22).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