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禁止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
2019-02-10邢广桥
邢广桥
[摘 要] 通过相关调研和分析,提出禁止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理由和具体做法,为高校教师和管理部门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供一点建议和参考。
[关 键 词] 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050-02
一、该不该禁止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
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尽管教师在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选取精彩的案例,把理论讲解得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但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被智能手机的屏幕深深吸引,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难怪不少教师发出喟叹:“不是我授课不努力,而是手机太有魔力!”
笔者身为高校教师,曾作为学院教学督导,深入课堂一线进行过调研,经过两个学期下来教学督导的总体情况是,任课教师的授课基本上都没问题,绝大部分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只要静下心来,思维跟着授课教师的教学步骤走,边听边记边思,在教师的引导下参加互动、讨论,一节课下来,可以说是收获满满。但学生的课堂实际学习情况不太乐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关于学生听课率与看“机”率的概况
教学名师授课,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大概三分之二的学生听课比较认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后排的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与手机打交道,只是在教师讲得特别精彩的时候才偶尔抬起头,当特别精彩的内容结束以后,这些学生继续低头摆弄手机。一般教师授课,学风较好的班级,坐在教室前半部分的学生听课相对认真,互动热情比较高;坐在教室后半部分的学生几乎都在看手机。学风较差的班级,坐在前排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自觉性很高,手机没有出现在桌面上,抬头率较高;坐在中排和后排的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几乎都在欣欣然与手机“约会”。
(二)授课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情况
总体而言,大多数教师都注重对课堂的管理。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的同时,也在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于那些坐在中后排低头看手机的学生,授课教师一般会边讲课边走下讲台去巡视,试图走近学生近距离观察他们是在“玩”手机还是在“用”手机。然而当教师刚走下讲台时,看手机的那些学生“耳听八方”,反应特别灵敏,往往会神速地把手机塞在桌洞里藏起来。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做贼心虚”,在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打游戏、看电影电视剧、聊QQ和微信、刷微博、逛购物网站等)。当教师走回讲台后,这些学生又在蠢蠢欲动,伺机拿出手机再看。
本校如此,那么省内其他高校的情况如何呢?笔者曾以“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为主题,分别到省内一所师范类院校和一所理工科院校进行调研,期间特意选取了几个相对热门专业的班级,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上课情况。令笔者惊讶的是,此次调研结果与在本校内的调研情况大同小异,那两所院校单个教学班的玩手机人数占比至少也在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在学校没有相关规章制度的硬性约束下,估计国内其他高校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从小处说影响课堂整体教学效果,从大处说影响学风建设和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校的管理者要当“机”立断,维护学习秩序,净化学习风气。
1.合理性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有限,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一心不可二用,否则会效率低下或导致错误甚至事故。因此,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明确要求自己的员工,在工作(学习、培训、训练、开会等)期间,除非业务上的需要,都要禁止使用手机。
2.有利性
(1)有利于维护课堂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教学秩序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课堂既不是游园也不是广场,而是有一定纪律要求和行为规范的求知殿堂。禁止上课使用手机可以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听课、思考、交流互动。没有特殊情况,包括看手机在内的其他事情原则上都应在禁止之列,除非个别课程确实需要利用手机来进行网络多媒体教学与互动。持反对意见的学生通常会列出以下几种理由:手机是我的私人物品,本人有权带到课堂上来,放在其他地方不安全;我们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自控力很强,上课时该不该用手机自己能处理好;我们上课使用手机是为了查阅课程资料,帮助我们理解上课内容;上课看手机,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家里的动态,如果家里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及时看到相关信息,便于家长与自己取得联系等。针对第一种观点,需要澄清的是,手机的确可以带到课堂上,但禁止上课时使用。最好关机放在自己的书包里,或放在班级的手机袋里,手机放置在这两处都比较安全。针对第二種观点,我们认为大学生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自控能力。有不少学生说自己是成年人,课堂上能把控好手机。但问题是成年人的自控力就一定强?一个简单的例子,作为成年人的汽车驾驶员,明明知道闯红灯和超速驾驶是违反交通法规的,但总有一些人会冒险这样做。请问他们的自控力在关键时刻哪里去了?事实表明,在做很多事情时,自律只是一种软约束,其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除此之外往往还需要他律来加强监控,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效果。课堂教学内容再精彩,都没有手机上的内容精彩。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规章制度的制约下逐渐锻炼出来的。禁止上课使用手机的做法,至少可以帮助那些想要认真听课而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凝心聚力,回归课堂,听课、思考并参与互动,真正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第三种观点“带手机上课是用来查阅学习资料”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因为课后照样可以用手机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请教,干嘛非得上课期间查阅资料呢?听课时查阅资料属于典型的“一心二用”,有可能把教师讲课的重要点给遗漏掉,得不偿失。此外,遇到问题不尽力思考,动辄上网查资料、找答案,长此以往思考能力就有逐渐退化的危险。最后的观点,说上课看手机是为了便于家长有急事及时联系上自己,这种可能性虽然存在,但发生的概率极低,为了这种概率极低的事情而时刻关注手机上的信息,影响听课效果,值得吗?即使真有紧急事情需要联系,家长可以先联系辅导员,再通过辅导员去联系在教室里上课的学生。总之,说来说去,学生上课期间真的没有必要使用手机。
(2)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手机族”,部分学生患有“手机依赖症”。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分时间和地点,上课期间依然在“泡”手机,无疑将会严重影响学业,出现“玩‘机丧志”的危险。况且,手机对人体尤其是眼睛有一定的辐射,长期看手机不但伤害眼睛,而且始终保持低头姿势对颈椎伤害也较大。适度远离手机有利于摆脱“手机依赖症”,有利于缓解视觉疲劳,减少对眼睛和颈椎的伤害。学校不可能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去管控学生的手机,唯一且合理管控学生手机的时间就是上课期间。上课期间加强对学生手机的管控,是医治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有理、有力、有效的举措,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禁止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方法
如果上述分析成立的话,那么,采取何种措施才能达到禁“机”效果呢?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做法。
(一)依靠授课教师的教育和监管
授课教师第一次上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说明上课时用手机的得失利弊,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积极配合,课前把手机处理好(设置静音、飞行模式或关机),并放置好。教师一旦发现此类现象,要及时加以制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从逻辑上讲,此种方法没有问题,但实际执行起来有困难。首先,授课教师的主要精力是放在讲课和教学互动等环节上,不可能时时关注是否有学生在玩手机,如果偶尔发现个别学生在玩手机,最多能够及时制止并进行短暂的批评教育,但这样做会中断课堂教学的连续性,或多或少影响教学效率;授课教师如果同时发现有多位学生在玩手机,有限的教学时间不允许其对学生一一地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其次,客观地说,授课教师即使有时间对违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当时是有些效果,但很有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类似的错误会重犯,因为手机魔力太大,自控力弱的学生很难抵挡住它的诱惑。因此,批评教育的效果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者,有些教师非常在乎期末的评教分数,在学校没有明确出台课堂手机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担心对玩手机的学生批评教育缺乏制度依据,学生可能不服,不但不领情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最终会给自己的评教分数打得过低。因此,有这种顾虑的教师即使发现学生上课在玩手机,也有可能假装没看见,由此可见,仅靠授课教师管理学生手机的做法,犹如隔靴搔痒,效果十分有限。
(二)在教室内设置手机信号屏蔽仪
实践证明,在教室内设置手机信号屏蔽仪只能屏蔽掉无线信号,让学生无法上网。但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学生玩手机的欲望,因为一些学生可以事先在寝室等其他场所下载好离线游戏或电影、电视剧,保存在手机里,上课时照样可以拿出手机玩游戏、看影视剧。因此,这种做法顾此失彼,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三)在教室设置手机袋,让学生“人”“机”分离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经过多次教学管理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应该说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具体的做法是,教务主管部门可在教室的墙面上挂上手机袋,每个自然班级手机袋的袋口数约为50个,在每个袋口上标上学生的学号,授课教师要求每位学生上课前5分钟,把自己的手机放在标有自己学号的手机袋口里,让学生彻底断了玩手机的念头,集中注意力听课。课间休息期间可以让学生查看手机,缓解一下听课的疲劳。另外,此种做法还可以提高课堂点名的效率,上课期间如果教师发现哪个手机袋口是空的,就说明该生缺席。
谈到这里,或许会有人提出两点质疑:(1)禁止上课时用手机,学生不会有不满和抵触情绪吗?学生一开始肯定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效果的明显提高,他们会逐渐理解、慢慢习惯的。(2)如果遇到一些课程,要求把手机当作教学工具,怎么办?特殊情况特殊对待,遇到此类情况当然允许学生上课携带、使用手机。然而,把手机当作教学工具的教学模式,目前仅限于极少数专业的教学尝试。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不具有普遍推广性。如果每门课程都推广手机教学模式,一学期下来,其他的影响不说,光是学生的颈椎和视力无疑将会受到较大程度的伤害。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建议,教育部或各个省级教育厅要与时俱进,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并发布《高效课堂禁止使用手机的若干规定》。有了这个“尚方宝剑”,各个高校就能理直气壮地对课堂手机进行管理,挖掘课堂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芳.大學生手机依赖对课堂教学的不良影响及应对[J].黑河学刊,2014(1).
[2]蔡雪珍.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