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评价体系与监测研究
2019-02-10冯雪彬杜安然
冯雪彬 杜安然
[摘 要] 应用本科转型试点改革工作是高等教育突出应用性教学特点的具体举措,以PDCA循环理论为工具,基于产教整合背景下开展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与监测研究,势必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产生推力。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总结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关 键 词] 应用本科;产教整合;评价;监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046-02
一、评价体系现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部门协同、部省合作,持续推动转型改革向政策保障、深度转型、示范引领迈进。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最早的一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学院以承办的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为平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服务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将企业生产(项目)引入教学,实现校内生产,工学交替;学生全学程实现识岗、跟岗、顶岗实习实训,实现对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面临一些问题:(1)评价模式单一。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根据专业需求及学科特点分类进行评价,无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全覆盖;二级教学单位的评价标准参差不齐,无法全部纳入学院整体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无法脱离传统理论的评价,局限于学院内部教学质量评价、同行评价、教学单位管理人员评价,缺失了企业和社会评价部分,注重了内部评价而忽视了外部评价。(2)评价执行力不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缺乏自上而下的执行效力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很多工作停留于形式和文件,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需要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然而大多数部门忙于各自的本职工作,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之间配合默契度较低,很难实现有效沟通、共同协作。(3)评价创新建设力度不足。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评价体系集中在基本教学管理上,对于教学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控、分析、反馈和改进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未形成闭环结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持续改进[1]。(4)评价体系师生参与度不够。教师和学生是评价体系中的两大主体因素,教师的奖惩激励机制与学生成绩评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评价。建立完善的教师奖惩激励机制与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对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多元化、多维度”分级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工学交替、三岗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的内涵
通过政、校、企三方协同,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校内具有生产性、服务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将实际生产(项目)引入教学之中,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融入学校有计划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渗透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学院“工学交替、三岗递进”构建评价体系即针对工与学,识岗、跟岗、顶岗全过程。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制度与决策、教学资源、运行与管理、信息收集与数据的回收等内容进行质量监测与评价。
(二)评价体系主体因素
評价包含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评价,包含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环境及管理等不同要素的一个全面的评价,但我们关注的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因素的评价。
1.学生评价
学生是教学全过程的主体,教与学的“好”与“坏”,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学生。学生是教学与实践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教学素质及教学的行为表现都能通过学生反映出来。学生评价以班级为单位,教务处统一对该学期的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测评和统计,归纳总结,汇总存档。不定期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存档。目前评价的方法倾向于不同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使评价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更具有科学性。
2.教学单位评价
教学单位评价主要由各教学单位成立的评价小组来完成,系主任任组长,成员为教研室主任或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单位的评价是对教学单位内部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开展的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和评价,教学单位将自查评价结果上报学院和教务处。教学单位不仅包含同行间的评价,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同时管理人员对教师也要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
3.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也被我们称为督导评价,由部分退休后的行业专家、教授组成,定期对学院的期初、期中、期末及整体教学情况通过听课、观课、看课,深入系(部)与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督导评价,进而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整改建议。
4.学院评价
学院评价是组织专家组、督导组与教务处、各教学单位密切配合做好定期教学质量检查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与实践各环节做全方位的评价和总结,各教学单位要自行汇报自查结果与不足之处,学院将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通报。
5.社会评价
应用型本科类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除一小部分继续深造外,大部分在毕业后都走向了工作岗位。社会评价主要体现于社会对这类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上,学生的就业率、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程度成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因此不定期对用人单位的人才满意度调查、社会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调查是办学质量好与坏的风向标。
(三)“多元化、多维度”分级评价体系
2016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学校应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通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让高校教师回归教学本位”。
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树立多元的评价理念,美国评估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同时评价也不是为了甄别和评定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高校的评价不仅仅为了建立一种奖惩机制,更多的是为了激励教师上进,促进教师未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其次,要有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是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评估与监测的系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实行双评价标准,包含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1.制度、决策与管理
學院成立教学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院长全面负责,以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评价办公室为核心,系(部)为一线单位的管理机构。系(部)内成立本教学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教学项目的设计与方案的出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项目进行过程管理。
2.教学资源管理
教学资源监测包含对教学软硬件资源,校内实验、实训资源,校外实习、实训教学资源的监测。在传统优势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加入信息化、现代化教学资源对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整体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专业门类对实验、实训环节制定相应教学评价标准,实验实训课程的开出数量、实验室使用情况及学生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监测等获取相关评价数据。学院制定实验实训(室)基地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定期对其进行全面检查。
3.教学运行管理与监测
院、系两级常态化监测,实施动态评价。学院层面的管理者应当按照当前社会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和学院的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教学管理方案,协调好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系(部)应把学院制定出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同时要协调各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教学质量的管理活动。根据监测体系获得的真实信息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及监测系统做出适当的调整,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的灵活性。
4.信息收集与数据管理
目前信息收集最主要的途径有听评课、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教学信息反馈、企业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和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等。教学质量、实习实训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等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好与坏,通过各项竞赛的获奖率、创新能力、毕业率、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数据信息来反映,未来将从学院、园区、企业三个方面开展信息数据收集。
5.质量评估诊断与改进
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实行动态、常态化的监测与评价,根据反馈信息适时调整评价体系,掌握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同时要加强专项质量评估,促进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运用PDCA循环理论,评价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力求实现将个性化、差异化生源通过多元化、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学生引入多路径、多目标的人才培养渠道,产出企业的领跑者、并跑者与跟跑者。
参考文献:
[1]王彬.运用PDCA循环模式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12).
[2]黄宗德.运用PDCA循环提升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质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5).
[3]赵毅.试析PDCA循环法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1).
[4]冯雪彬,张玉香,杜安然.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措施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3).
[5]蔡敏.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及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