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职业教育二十条视域下如何扎实有效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2019-02-10苏永智
苏永智
[摘 要] 2019年初,国家颁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国二十条”),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可以从彻底转变长期以来国人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确实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待遇水平,切实解决产学脱岗、教学滞后的问题,逐步完善国内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严格控制普职比、改变“差生教育”局面等五个方面扎实有效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国家职业教育二十条;职业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314-02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的美好愿景是在2035年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国家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那肯定离不开职业教育,一旦离开职业教育而去奢谈教育的现代化,那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因此,国务院又印发国发〔2019〕4号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国二十条”),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山丹培黎学校,李克强总理考察黑龙江牡丹江技师学院,足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那么,职业教育将如何在“国二十条”的指引下扎实有效地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呢?笔者抛砖引玉,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扎实有效地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一、思想是先导,彻底转变长期以来国人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笔者认为,彻底转变国人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转变观念就是要改变国人对职业教育的旧观念、固有观念。转变旧观念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相当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必须花上5年、10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因为旧观念影响太深,已经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撼动。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我国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在这个学历至上的社会,接受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会被人看不起的。在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中,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在中学阶段要读省、市、县的重点高中,大学阶段要读“985”、“211”大学,差一点的“三流”的大学也可以,大学毕业后,比较容易找个体面的工作。千万不要上中职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很没面子,也很没前途,将来毕业了,注定只能低人一等,只能从事比较低贱的工作,在别人面前也抬不起头来,这是许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因。
二、制定政策,確实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待遇水平
笔者认为,确实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待遇水平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彻底改变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的尴尬境地,彻底改变职业教育在国人眼中的“庶子”地位,彻底转变人们的旧观念,首先,国家顶层设计必须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的机会、待遇。其次,实实在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其中有两个问题是关键,这两个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也决定着国人能否彻底转变旧观念。一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必须享有参加国家公务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试、招聘的权益和机会;二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国家企业、集体企业工作一辈子退休了,他们的退休待遇要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基本持平,差距不能太大。这两个措施一旦得到落实,大部分人会觉得读中职学校、职业院校前景光明,可以接受,人们的观念马上会跟着转变,人们就会重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很快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否则,大部分的家长还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读职业院校的,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不能参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试、招聘;辛辛苦苦奉献了一辈子,退休时每个月才拿几百元、一两千元的养老退休金,这也是许多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职业院校的一个根本原因。
三、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产学脱岗、教学滞后的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笔者认为,切实解决产学脱岗、教学滞后的问题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保障。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产学脱岗、教学滞后问题非常突出,导致产学脱岗、教学滞后有三大主因:一是教学设备、实训设备落后;二是老师知识老化;三是教学管理滞后。
(一)工科类的教学设备、实训设备落后,不能紧跟飞速发展的时代,也跟不上大中型企业
大中型企业的机械、机器更新换代快,而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实训设备。如,数控机床三轴的一台30~40万元,学校还买得起,但是能买起几台?五轴的一台要100~200万元,大部分中职学校买不起,买得起的又能买几台?有的机器人手臂(机械臂),一支就要150万元,试问一下,能有几个中职学校买得起,买得起的又能买几支?这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三分之一学生在做,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看,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玩,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学校的教学设备与时代、与企业的发展不匹配,学校的教学设备、实训设备没有企业的好,它们的精度、效率和操作自动化水平都没有企业的高。
(二)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乃至部分高校工科类的老师普遍存在知识老化、动手能力差(或者说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有的老师没有及时进行知识“充电”,没有及时进修培训,掌握不了该学科的前沿知识、前沿理论;有的老师理论课讲得井井有条,但是动手实践能力差,不会使用现代化机器设备,不能给学生演示,学生当然也就不会使用机器设备。福建某高校数控专业毕业的学生来我校应聘,笔者询问她是否懂机台操作,她摇摇头。问她学校有没有开设实训课,她说老师带他们全班同学到实训室,叫同学们自己摸一摸,看一看,溜一圈就回去了。可见,高校的教学也同样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也是很不合格的。因此,对中职学校、职业院校乃至高校的老师(技师)培训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三)教学管理滞后也是一个主因
如,现在有的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还开设普通钳工、普通铣工课程,这两个工种现在都派不上多大用场了,连普通车床都用得少。可是有的中职学校还照样开设普通钳工、普通铣工课程,这就是滞后,这就是与时代、社会相脱节。脱节还表现在:有的学校订的教材有的也很老旧,老师还在给学生讲解十几年前的知识。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新近发生的事例举不胜举,难道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事例来替代吗?这也很值得商榷。毕竟事例太老旧,让学生产生陌生感,与时代有隔阂感,不容易理解。此外,有的中职学校订的教材是新版的,但是实训设备却是旧的,不能匹配。
笔者认为要办好中职学校、职业院校的工科类专业要做到多管齐下:(1)政府要下大力气,在资金上扶持,在政策上倾斜;(2)鼓励、发动社会力量办学,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出资出设备参与办学,采取联合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培养适销对路人才,使办学格局呈现多元化;(3)深化校企合作,大中型企业必须派出他们的师傅、技术员到联合办学的学校对老师进行培训,给学生上课;参与学校编写教材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反之,学校的教师也要到企业跟岗实习。否则,职业院校、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是不合格的,因为一走出学校的大门,进入企业、工厂,面对先进的机器、机台,感到束手无策,不会使用,无可奈何,也许只能望“机”兴叹了。
四、多措并举,逐步完善国内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难题是如何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要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很关键的是完善我国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必须把职业教育作为和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类型进行建设,一碗水端平,不要让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德国的工业举世闻名,这和他们很深的职教情怀和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首先,德国人有很深的工程师情怀,对高级技工不歧视,而且德国很多高级技工都是从大公司、大企业里的学徒工出来的,他们是很受人尊敬的。在德国,成千上万的高级技工之所以存在感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比从大学出来的人低一等,他们的收入、地位和大学出来的差不多,接受两种不同类型教育的人走在一起,高级技工(技师)不会感到自惭形秽。反观国内,人人都想上本科院校,人人都想上好大学,说到职业教育,说到技术工人,人们马上觉得低人一等。因为在中国,有一些固化在思维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拆掉中国思维里的固化思维这堵墙,才有可能改变中国的职业教育现状。
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到底能不能发展到更高水平?如何破解職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逐步完善国内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
(1)改变用人制度以及人们的观念,使企业和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待遇、劳动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完善的保证,给“技师”应有的社会位置,以此改变职业教育不再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2)从制度层面上科学设计,发展“本科高职”和培养“本科技师”,科学确定“本科高职”的内涵性质、培养方向、教学方式等,让中职学校与技术本科对接,让中职技能专长通过继续深造得到延续和发展,体现职业教育体系中各层次的连贯性;(3)对口升学计划要向一流大学延伸。目前对口高考之所以吸引不了优质生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口的大学都是一般性大学。如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也安排有对口升学计划,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就会立竿见影。
五、严格控制普职比,改变“差生教育”局面
在职业教育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的情况下,在职业教育还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可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控制普职比。国家在普及高中教育阶段的同时如果没有控制好普职比,要在2035年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那一切都是空谈。大家都去读普通高中,那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基层技能型岗位人才严重不足,供求之间已经严重失衡。另一方面是每个人的潜质也不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必须接受本科教育去搞学术研究,有的孩子只适合接受职业教育,学习技能技术。两者只是左右之别,并无高下之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开篇第一句就是“定海神针”,文件是这样写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类型不同,不是高低贵贱不同,职业教育不是低人一等的教育。
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普职比?还有一个原因,成绩好、素质高的学生都去读高中,让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读中职学校或职业院校,这种“差生教育”也严重影响了技术技能人才质量,也会严重影响中职学校、职业院校的“技师”“技术工”的培养生源素质太低,一方面省学业水平考试不能顺利通过,另一方面一些理论知识学不懂,不会理解,这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这种“差生教育”弊病很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不少企业老板感叹:职校毕业生不仅文化素养低,职业素养也差,职业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太少了。职业教育深深陷在“差生教育”的泥沼里,如果不能摆脱这个困局,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蓝图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笔者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决定自己是上普高还是上职校,拥有一技之长,一技成,行天下。
综上所述,笔者抛砖引玉,粗浅地认为:在国家职业教育二十条视域下,可以从以上五个方面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当理清了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时,也一定会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也必定能助推国家在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