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语文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艺术审美策略初探

2019-02-10余萍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诗歌生态高职

余萍

[摘           要]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构建语文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提升审美情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语文背景下,充分注重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对高职学生今后思想发展,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生态语文教学中的一次有意义的实验。

[关    键   词]  生态语文;艺术审美;金黄的稻束;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18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近年来,一直坚持生态语文教学的探索,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与途径,新的语文教学策略也不断生成。将生态语文教学研究贯穿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对提升高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尤其是艺术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着积极的帮助。

一、生态语文教学的内涵

所谓生态语文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把整个语文教学看成一个生生不息、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协调、有序,形成完美的整体配合。基于学生,以文为本、个性教学、适性发展是它的基本理念。

就语文课程而言,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语用能力四个方面。生态语文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求教师在设计授课环节的各个方面要协调、有序,在师生自然、默契的配合下,学生完成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语文教学模式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教师和学生形成双中心、双主体,共同主导整个课堂进程。教师以问题为引领,推动语文实践和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形成及情感的提升。

生态语文课堂的构建对语文教学、学生和教师发展有较大意义。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尊重社会发展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在课内外广阔的空间里,追求人本、文本与生活之本三者的统一,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接近质朴、自然的本真状态,并以自然状态促进和谐发展。

二、生态语文教学对提高高职学生艺术审美的意义

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情趣就是要求关注学生审美发现与鉴赏,即提升审美情趣。高职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蕴含人类文化传统中各个领域美的积淀。其中第三册第四单元“艺林漫步”中,选取了《小树林中的泉水》《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五月的鲜花》等篇目,其中涵盖了文字、建筑、音乐等各种艺术门类。要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将这些艺术门类中所涵盖的审美元素集中而透彻地进行分析与讲解,就要求高职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审美能力。

生态语文教学提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升审美情趣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重要的部分。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自身文学与艺术鉴赏能力均处于基础阶段。基于生态语文教学思想,在高职课堂中强调艺术审美教育,借助高职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建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达到完善人格、陶冶情感、发展智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目的。

三、生态语文教学提升高职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策略

在探索提升高职学生艺术审美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关注到高职语文教材第一册“飞扬的诗情”单元中郑敏的诗歌《金黄的稻束》。作为“九叶派”代表诗人的郑敏,其长期从事西方古典哲学研究,诗歌中借鉴了西方文学表达感情的方式。同时,西方音乐、绘画、雕塑等都对她的思想感情与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西文化的双重滋养使郑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鲜明的形象、瑰丽的想象、精深的哲理、隐秘的诗意柔和巧妙地衔接、交融在一起。《金黄的稻束》正是一首将文学的语言美与艺术的画面美充分结合,并进行了哲学升华的诗歌。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沉浸在文学与艺术的多重审美之中,令学生对诗歌意象、哲学思考产生共鸣,是对提升高职学生艺术审美策略的一次有效探索,也是“生态语文”研究中有意义的一环。

(一)有效利用艺术素材,导入激发兴趣

经过前两首诗歌的学习,学生对人生理想与人生目标的体会已初见端倪,但并不深入;对生命的思索、歷史的敬畏只有空洞与漠然,更加缺乏哲学思想与哲学理念。授课班级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艺术的他们对色彩、画面有着较高的领悟与体会,学生艺术上的修养略有基础,但文学素养更需锤炼。郑敏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受到的艺术感染正与学生每天接受的艺术学习相呼应,共同的艺术熏陶,让学生能够迅速与诗人产生共鸣,为难点的突破留下充分的教学时间。

针对这样的学情,课前积极预设课堂的各个环节,充分做好资料准备,以信息化平台推送图片、音频作为课前预习。课上在平台中以名家名画的欣赏辅以配乐诗朗诵,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激发兴趣,形成多艺术角度的融合。当成熟的麦穗低首垂立的图片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油画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时,敏感的他们立即融入了画面的意境之中。伴随着配乐诗朗诵,《金黄的稻束》油画般浓烈的色彩和极强的绘画性引起了学习平面设计专业的各位学生的共鸣。

教师充分引领,从艺术角度切入课堂,将艺术审美贯穿课堂,打开学生感官的窗户、思维的阀门,踏出生态语文教学实践的第一步。

(二)充分结合专业课程,展开意象分析

在《金黄的稻束》中,秋天的傍晚收割后的稻谷静立在田野中,一个个意象就是一幅幅写生。课前搜集学生色彩构成课的优秀习作,设计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课上结合色彩色调的专业知识,配合学生色彩构成的作品展示,让学生感受郑敏在诗歌环境描绘中冷暖色调的过渡与变化。在这一铺垫之后,将课堂交予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用头脑将诗歌中的景象想象出来,用素描的画笔勾勒出来,用色彩的构成渲染出来。最后进行课堂展示,并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有一定的色彩与素描绘画理论和实践基础,画面感与审美感具有天然的优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快速结合专业技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简单的水彩画,通过自我诵读、想象、描绘与展示,学生对场景的感知力与想象力也得到提升,描绘的景物远近层次感鲜明,冷暖色调调和。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进行自主探究,将意象分析以艺术绘画形式展现出来,将抽象的文字描述用形象的画笔描绘出来,再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在自然而然中完成“读、绘、说”三种技能的训练,艺术审美的提升在文学鉴赏过程中得以完成。

(三)紧扣细节反差,深化情感体验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综合学科。其人文性就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生命为目标。《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跃入眼帘,却又逐渐营造出消极、“静默”的氛围,利用两者的不协调,将读者的关注点从外在强烈的画面转向内在深沉的生命感受,带来一种庄重、严肃之感,进而将诗歌之“思”推向永恒。

学生再读诗歌,要求关注环境描写中时间推移的变化。诗人欣赏着田野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落幕,明月升起,整幅画面由明亮走向阴暗,暖色调逐渐暗淡为冷色调,热烈的丰收气息被强烈的冷静感替代。引导学生紧抓诗歌中反复出现的“静默”一词。静态下的稻束,寂静的环境,庄重的画面,浓烈的敬意,画面与情感交织于一体。“疲倦”的母亲化作雕像,“静”的环境给人以“敬”的情感体验,而“雕像”的出现,予以“敬”的情感一个实体的寄托,营造出静默的庄严感,引发学生共鸣。

在充分体会到诗歌意象的细微特点后,课堂自然过渡到情感,甚至哲理內涵的挖掘,和谐有序的教学设计也正是生态语文对课堂提出的要求。

(四)化抽象为形象,深挖哲理内涵

作为诗歌的结束语——“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这里的“思想”含义丰富而令人费解。一切哲思的出现都是有源可溯的,作者也是经由眼前景物与氛围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发散出哲理的感悟。

课堂中为了处理这一难点,灵活利用现有实物雕塑《思想者》。课上,实物展示石膏像——思想者,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反复向学生动态3D展示石膏像整体。学生在静物素描课中早已对“思想者”雕像十分熟悉,他们脑海中雕像的细节与内涵此刻被再次唤醒。此时,信息化平台中设计插入一幅动画,将垂首的稻束、低头拾穗的“母亲”与“思想者雕像”的形象进行剪影化重叠,稻束—母亲—雕像的外在形象已然融为一体。田地里的稻束幻化出人的形象,黄昏的傍晚静立低首好似“疲倦”的母亲,进而散发出哲理的光芒。学生充分体会、理解诗人将各类意象如何联系与结合,水到渠成,悠远绵长。

随着基础教育质量的逐年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学、艺术审美与鉴赏水平也有着一定的积淀,对生命、历史永恒意义的哲学思考可以在本次课堂教学以及今后持续性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在高职语文教学阶段,注重文学与艺术审美的双重提高,对青少年今后思想的发展,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等综合素养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艾德勒说过:要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文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提升高职学生艺术审美也是美学在生态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此次授课充分利用班级的专业特点,发挥信息化教学平台多媒体的优势,将绘画、雕塑等艺术元素融入授课之中。综合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元素,成为自觉审美的“催化剂”,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构筑的内在世界,领悟诗歌的哲学思索,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情趣的一次有效尝试。虽然专业特点的特殊性令这节课成为一个难以复制的教学过程,但通过这次备课与授课的体验,对诗人和诗歌的深度理解拓宽了今后生态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也激发出更多具有价值的生态语文教学反思,成为今后在生态语文环境下进行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冬初.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艺术审美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2(13):19-20.

[2]赵苗.郑敏《金黄的稻束》的艺术解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6):37-38.

[3]章思楠.伟大心灵的共鸣:读郑敏《金黄的稻束》[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7(1):33-34.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诗歌生态高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