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比较研究

2019-02-10景晓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材比较教材分析

景晓菲

摘 要 随着第八次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17版新课标已经发布,课标作为教材制定的依据,其更新必然带来新教材的应运而生。根据2017版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对应的人教版新教材也已经编写好,本文通过对比新旧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从地位与作用、内容结构以及教材难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一线地理教师在教材分析上以及实际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教材比较 教材难度 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运用比较法对比新旧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并通过教材难度的定量分析公式,从地位与作用、内容结构以及教材难度三方面对新旧地理教材进行分析对比。

1教材地位与作用比较

旧版地理教材为3本必修+7本选修的结构,必修一为必修中的第一本学习教材,侧重自然地理知识,是学习必修二人文地理以及必修三应用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以及《环境保护》这些选修教材的基础。

新版地理教材的结构为2本必修+3本选择性必修+9本选修,必修一同样侧重自然地理知识,是必修二学习的基础,更是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的知识基础,同时也为其他选修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材内容结构分析及对比

旧教材对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结构上以自然地理为主,包括5章16节内容,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展开。第一章主要介绍宇宙中的地球,从宏观层面对地球及其所处的宇宙环境进行分析,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进行阐述,第五章则总体论述自然地理环境。在教材体例结构方面,包括各章以及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一),其中各章则包括:章标题、章节内容提要、各节以及问题研究。各节的体例结构则包括:节标题、正文、图像、阅读、读图思考、案例以及活动。阅读、读图思考、案例以及活动均属于教材的文本内容部分,不可缺少,且不可随意调换位置。

新教材对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在内容结构上包括三部分: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共6章17节内容。包括第一章——地球科学基础,二、三、四、五章分别论述了地球上的大气、水、地貌以及植被与土壤,第六章介绍了自然灾害以及3S技术的应用。在内容上相比旧版教材更加注重自然地理实践,注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教材体例结构方面,在旧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旧版所没有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附录二),各章结构则在问题探究部分前增加了本章要点部分,对各章节知识要点进行了梳理,有助于学生宏观把握各章整体内容,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巩固复习。具体到每一节的安排上,将原有的“阅读”部分替换为“自学窗”,内容上则没有太大变化,名字的变化反映出新版教材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新旧版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的内容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在内容上由旧教材的5章16节变为了6章17节,从新版到旧版不仅在章节数量安排上增多,在章的内容上增加了植被与土壤以及自然灾害的内容,各节内容上则增加了旧版教材没有的地球的历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海水的性质、地貌、植被、土壤、自然灾害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相关知识。整体上相较于旧版教材更加“宽”,且更加符合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体系上更加完整。

3内容难度比较研究

依据史宁中教授的教材课程难度评价模型,教材难度(N)由教材深度(S)、教材广度(G)以及教材时间(T)共同决定。四者之间的关系式为N= S/T+(1- )G/T,参考有关论文,由于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对于教材的难度体现同样重要,故 取0.5。

参考李文田、李家清的课程深度的赋值标准,结合行为目标的分层表述,本文建立了课程深度的赋值表(表1),对新旧版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课程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赋值,得到新旧版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课程深度表(表2)。

在进行深度赋值时,考虑到课程标准中(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33页)“或”字,对于此类情况,考虑取中间值来赋值。另外,考虑到课时内容不变,故这里课程深度取必修一所有内容的总数,而不是取均值。最终得出,旧版教材的深度为68,新版教材的深度为50.5,新版教材相对于旧版教材深度大为降低。

教材广度则由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数量来体现,经过统计,旧版教材的知识点数量为45个,新版教材为46个,新版教材知识点数量多于旧版教材。

教材时间即完成教材教学所需要的时间,由于新旧版教材整体的课时量是同样的,故在此不进行课时量的具体计算与取值。最终计算得到:旧版本地理必修一的难度为56.5,新版本为48.25,新版本教材相对于旧版教材难度大大降低。

综上,通过对新舊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的各项分析,除了内容体系与地位作用上的变化外,总体上来说,新版教材更加“宽而浅”,利于中学生全面了解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改变学生之前学习地理“难”的情况与现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其应用性与实用性也更加广泛。新版地理必修一教材不仅很好的反映了新课标的要求,学习对中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也有利于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如地理实践力等)。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孔凡哲,李淑文.课程难度模型:我国义务教育几何课程难度的对比[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151-155.

[2] 李文田,李家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地理教科书课程难度变化的定量分析——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5):65-69.

猜你喜欢

教材比较教材分析
不同知识呈现方式下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习题综合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