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教学中的文化生活机制创新
2019-02-10陈定霞
陈定霞
[关 键 词] 中职教师;职业规划;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126-0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广大教师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学校各项工作要与时俱进,体现新时代精神风貌。工会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需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工作机制,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从而有力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一、提高中职教师自身素质
首先,要提高政治素质,工会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工会“十九大”精神,使自己工作的政治方向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其次,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要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劳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也是工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还应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最后,提高工作业务能力,要不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协调矛盾,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有服务职工、教育职工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口头宣传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是对工会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二、要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个优秀的学校必须有一支团结奋进、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工会组织通过工会工作活动开展和增强凝聚力。
(一)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校要做到校务公正、公平、公开,让教师积极参加教代会,重大事项让全体教师讨论决定,培养教师主人翁意识,对学校取得的集体荣誉、先进事迹,向校内师生广泛宣传,增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2019年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学校举办了教研教学研讨大会,有文化教师的发言,有专业课教师的发言,总结了职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弘扬和提升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学校实施233教学模式,使教师走进学生的学习中来,聆听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这样一来,领导走进教师队伍中来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教师走进学生中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副校长王东成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开展教学专题研讨会是推动我校创建省级示范校建设和落实“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重要举措,学校教务部门要认真梳理每位教研组长交流发言时提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交学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形成制度和规范。他强调,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学校做出的正确选择,改革才能有出路,改革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竞争力,希望全体职专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不断加强学习和交流,以“办有尊严的职业教育、做骄傲幸福的职教人、当阳光自信的中职生”为目标,在各自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帮助教师进行职业规划
我们面对的现状是教师从教以后,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这样一来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不利于学校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帮助教师进行职业规划,特别是刚入职的教师,要做好职业规划,三十年可以从业务水平、学历提高、职称晋升、职务晋升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样教师会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不懈奋斗。近几年,培训项目较多,有专业化培训、信息化培训、示范校建设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培训等国培、省培、市培、县培计划,使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三)关心、帮助教师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学校工会组织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帮助教师生活中的困难。例如,孩子入园问题、入学问题,学校应该发挥教育系人的优势,帮助教师去解决困难,对于教师家中的困难,或者在家中的重大事情上,学校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坚持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体检,使教师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为学校工作。提供机会与平台,让学生感恩教师,让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职业幸福感。每年教师节学校都表彰一些优秀教师和班主任,毕业生送给教师鲜花和掌声时的欣慰和幸福,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教师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三、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学校中教师的工作单调,重复乏味,再加上教师工作久坐少运动,容易产生一些职业病。针对这些问题,工会组织应创新工作机制。
(一)成立职工一家
根据学校现有条件,教师根据兴趣爱好分成不同的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加,并且将每周的活动时间固定下来,让教师既参加了文体活动,又锻炼了身体。学校的太极中大多数都是青老年教师,每天大课间准时参加太极训练,激情高昂,精神焕发。合唱队中年轻教师较多,每天早上上自习前大合唱,唱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文化生活。2019年9月27日,“我和我的祖国”白银市庆祝建国70周年合唱比赛在白银市体育馆进行,靖远职专合唱团代表靖远参赛,在一曲《光荣与梦想》交响乐团的伴奏下拉开了比赛的序幕,高亢雄浑饱含激情的演唱,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唱出了新时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一曲《向往》点燃了全場观众的激情,唱出了当代青年人为实现百年梦想的初心和使命。靖远职专合唱团精彩的演绎,赢得了全场观众阵阵掌声,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赞许。通过这次比赛,中职文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师间沟通更加亲切,师生间更加亲密,使靖远职教人永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二)让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文体活动中
大多数情况下,学校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分隔开来。当前的形势下,应该让教师更多参与到学校学生活动中,增进师生的情感,利于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大合唱、拔河比赛等。2019年学校举办“迎祖国七十华诞展职教时代风采”大合唱歌咏比赛,举行2019年“职教宣传月文艺展演”,此次文艺成果会演的节目均来自我校师生精心编排,他们用歌舞、朗诵、相声、歌伴舞、独唱、健美操、钢琴伴奏、大合唱、小合唱演等形式展示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宣传了我校的职业教育政策,弘扬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其中由4位教师表演的朗诵《一片丹心育桃李》激动人心、气宇轩昂,用他们最诚挚的职教情怀讲述了我校的发展史、崛起、飞跃的点滴记录,将演出推向了高潮。歌声、笑声、掌声、欢呼声交融在一起,仿佛全体师生的希望与热情都在此刻被点燃!尽管天气炎热,但是喜庆欢乐的气氛洋溢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笼罩着整个校园,2个小时的欢声笑语给全校师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所有的节目展示了我校师生们的风采,他们热情洋溢、充满爱心。本次文艺汇演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艺术才华和创新精神,展现了师生们喜迎祖国70华诞的豪迈激情。欢快热烈的氛围不仅体现出我校的新变化,更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校园景象,也助推了我校创建甘肃省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进程。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靖远职专,职教人正以昂扬的斗志、澎湃的激情,抒写着职教事业的新华章,职教人也正扬帆进击,高歌迈向新的胜利。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里,运动的激情洋溢在绿茵赛场。适逢祖国70华诞之际,2019年9月27日下午,我校秋季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我校全体师生也用另一种方式为祖国生日献礼祝福,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全体师生满怀喜悦的心情,以精神饱满的姿态欢聚一堂,参加一年一度的校园体育盛事,在嘹亮的运动员进行曲中,以班级为单位的方阵,学生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洪亮的口号,英姿飒爽、精神抖擞地参加运动会开幕式,响亮的口号展示着全校运动员良好的精神风貌——这既是他们的自我展示的时刻,更是彼此较量的瞬间。在本次运动会中,各班的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展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短短几天的校运动会期间,全校各班凝心聚力,团结一心,展现出空前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运动场上各班运动健儿个个生龙活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声枪响,运动员如奔驰的骏马,伴随着学生的呐喊声、加油声,风驰电掣般地跑向终点。各位班主任更是激情澎湃,手舞足蹈加入拉拉队的阵容,或举起手机拍照记录下健儿矫健的身影。他们的积极参与为运动会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与精彩,运动场上生生互勉、師生互动,处处展现着我校文明、勤奋、健美、创新的精神风貌。看运动场上锣鼓喧天,好不热闹,跳高场地、跳远场地、人声鼎沸,运动员们宣泄着自己的激情,观众们忘我地呐喊着……各班级充分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美好品质,秉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参赛作风,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专人的精神面貌。短短三天的校运会结束了,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带上运动场上那种拼搏进取、永不言败、团结一心的精神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来,让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多、更大、更理想、更优异的成绩!本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活跃了我校的校园文化,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还达到了让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在这良好的运动氛围中,运动员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超越自我,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展示了我校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也为学校的明天涂上了最绚丽的一抹颜色。
(三)要举办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教职工运动、教职工联欢会、教职工文艺汇演、教职工演讲比赛等,来丰富学校教师的文化活动,陶冶教师的情操,锻炼教师的身体,增强教师的凝聚力。靖远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扶贫路上心向党”演讲比赛中,靖远职专师晓欢老师情感饱满、文采飞扬、声势夺人,展示出了职专人的精气神,展示出了职业教育的风采和魅力。
总之,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需要广大教职工来完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扎实推进学校示范校创建工作,使教师成为“四有”教师,学校工会组织必须创新工作机制,才能符合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