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2019-02-10何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非洲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不断扩大,来自非洲的来华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根据教育部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非洲是除亚洲之外的第二大来华留学生源地,2016年共有61594人来华学习,比上一年增加11802人,同比增幅23.7%,增幅位居首位。在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指出:浙江省高校留学生规模在2020年达到在校生数的4%以上,其中优势专业或重点学科的留学生规模达到在校生总数的8%以上。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各高校在推进教育国际化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地域文化、生活习性、学习方式等差异对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展开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非洲来华留学生 教育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海外高校的留学生教育发展较早,他们同样面临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教育问题。像留学生接受大國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的研究者也非常关注跨文化教育问题,从文化适应性、学生心理、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的Yun Yue等,研究了在澳大利亚的亚洲学生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一些学生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适应新的教育体系、文化讨论教学和生活方面遇到困难。他们心理健康一直是许多教育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一个研究焦点。他们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是来自于一所澳大利亚大学的面试。采用定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进行主题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问题主要源于压力、疲劳和原在国身份的丢失。因此,他们为澳大利亚教育机构提出一些策略来帮助国际学生处理文化冲击。Garry Thomson研究了国际学生文化间的压力问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本科生和研究生完成一个邮寄调查,研究他们的文化压力与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往、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平衡。大多数学生回复至少存在有某种程度的文化压力,歧视、生活不适、缺乏安全的感觉并不罕见。文化的压力主要是与学生的文化背景有关,体现在新的文化下他们的沟通技巧及他们的学术成就中。研究发现,文化压力是与社会连通性和生活方式的平衡负相关,但与抑郁、焦虑和压力正相关。研究项目旨在协助国际学生适应新的文化环境。Malcolm Lewthwaite从国际学生的视野展开跨文化适应性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发现和描述国际学生的经历和适应他们的新学术、社会、文化和语言环境。研究在给研究生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考虑到一系列的“文化冲击”常常假定压力甚至病理性质的跨文化转换,帮助留学生最大化地适应跨文化交际。James Cambridge等人对国际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应尊重来自不同国家学生的文化差异,并使之适应本国文化环境进行学习,促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Lorraine Brown的研究认为,国际教育是对跨文化的理解,认为对文化的适应性,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有一些国外学者,则注重对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相关学者认为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是必然的,国家教育市场将成上升趋势,各个高等教育机构应当重视。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对于留学生教育管理、跨文化适应等研究历史较长,成果较多。而相较而言,由于我国来华留学生的招生和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较晚,对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仅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尽管如此,我国的学者和管理人员还是做了有意义的工作。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留学生教育环境研究。李萌在对国外发达国家进行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分析,提出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对留学生的奖学金制度、招生策率以及人才方面等问题进行了着重讨,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刘丽莎、刘慧等分析指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规范、立法和办学方式上。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经济和体制建设两方面。蒋大可指出来华留学生教育能以最快捷和最直接的方式使中国高等教育与全球教育一体化接轨,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化。陈全生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目前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优势和问题,指出只要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并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机遇是巨大的,并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扩张型战略。

(2)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杨军红利用实证进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研究,针对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和建议,并提出应让来华留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学校所在地方的日常文化生活中,使之了解和适应来华的学习和生活安然在系列跨文化适应研究的基础上,思考来华留学跨文化适应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终端完成形式。宋艳艳通过对来自不同国家的20位留学生的访谈分析,发现留学生面对来自生活和学习的双重压力(或文化冲击),分析了影响其适应的因素。黄倩提出了促进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的具体措施,即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来华留学生实施无差别管理、加强与来华留学生的交流沟通、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社会支持。陈向明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研究在美中国留学生的社会交往与跨文化适应状况。张立军则从对不同文化学生管理的角度,认真分析了目前中国高校中跨文化管理的特点和不足,提出针对具有文化差异的外国留学生进行管理,其重点是帮助学生适应我国文化,并针对学生所在国家的风俗习惯,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从而达到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目的。

(3)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陈永庆通过研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结合行政管理的有关理论,指出现行来华留学生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专业建设缓慢,保险、奖学金及勤工俭学方面还缺乏制度性、法律性等规范问题,并据此提出,建立符合国际化需要的留学生管理体制。常健通过探讨跨文化管理的客观规律,试图提出留学生教育的政策制度层面、宏观管理层面和微观管理层面中如何加强跨文化管理,以更好地实施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周荡等在探索出一套能够适应外国进修生需求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介绍了该校的外国进修生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现了留学生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2留学生教育管理现存问题

经对大量留学生教育管理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留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

(1)留学生教育所获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在留经费预算、管理人员配备、奖学金体系、教育资源和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局限性造成了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滞后。现阶段,非洲等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在华留学生仍需要依靠中国政府和高校提供的奖学金完成学业,因此奖学金的数额成为这些学生选择就读院校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缺乏国家奖学金、地方政府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等系统性资助体系的高校很难实现增加留学生招生数量的目标。

(2)留学生教育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拥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才是其吸引留学生的关键。例如:医学类高校,在全世界“中医热”和“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下,吸收了大量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相关专业;语言类高校利用全世界“汉语热”以及自身对外汉语专业的优势,吸引大量留学生前来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但总体上说,很多高校的学科专业趋同现象较为明显,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缺乏核心竞争力,对留学生无吸引力。

(3)留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一是留学生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与中国学生趋同,没有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需求相结合;二是课程设置国际化程度较低,尤其全英文课程体系不健全,全英文授课师资不足;三是包含中华文化的课程欠缺,大量研究调查显示,多数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专业知识和汉语,更希望能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中国人民的生活;三是跨文化教育缺乏,以非洲学生为例,时间观念较弱,人情观念较淡,多数学生乐忠于娱乐消遣活动,与中国学生交往比较困难,对留学生开展跨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生活,适应文化差异带来心理上冲击。

3留学生教育管理对策分析

一是健全留学生政策及管理体系,完善留学生奖学金资助体系,增强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二是加强留学生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加强留学生一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意识、服务意思、法律意识以及外语水平,可定期开展留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加强留学生教师队伍的建设,人事管理部门应有目的地引进可进行留学生教学的高质量人才,给予较为优厚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对已有教师应给予专项经费定期培训;四是改进留学生培养模式,健全留学生全英文授课培养体系,逐步实现留学生教育趋同化管理。

4非洲留学生教育管理对策分析

(1)加大对非洲留学生学习等经费投入。非洲国家多数相对贫穷落后,在华学习尤其依靠奖学金资助,高校在奖学金制度上可适当倾斜非洲留学生;设立留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可适当减轻贫困非洲學生的学生生活费用少的困难。

(2)加强对非洲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非洲留学生生性自由,时间观念较弱,中国人讲究守时守信,在生活和学习中,非洲留学生容易与中国学生和教师产生矛盾,应加强非洲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培养,减少文化交流障碍;开展中非活动交流活动,促进中非学生之间互相了解,提高非洲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3)在学习上对非洲留学生增负。严格非洲留学生的考勤管理,加大平时成绩在考核中的占比。非洲多数学生乐忠于娱乐消遣活动,上课缺勤现象较为严重,强化考勤制度,既可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又可减少留学生违规违法事件的发生。

(4)改进课堂制度。可安排实验课、调研课留学生和中国学生集体上大课,既可促进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中国学生的外语水平,也可在专业知识上有中外学生的探讨交流。

5结语

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但有着相同的留学目标和留学生身份,尤其非洲留学生,虽国家不同但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留学生更愿意和留学生交流,与中国学生交往较少。中国高校应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大力发展在华留学生教育,为“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献策献力。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编号:2018SCG335)。

作者简介:何洁,(1982.3-),女,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浙江农林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参考文献

[1] 马佳妮.来华留学生就读感知形成路径及积极感知提升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7(02):37-41.

[2] 王春刚,刘卫财.来华留学生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及应对之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2):65-67.

[3] 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与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J].中国高等教育,2017(08):9.

[4] 李玉琪,崔巍.语言社会化进程中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南亚留学生为例[J].语言与翻译,2017(02):93-96.

[5] 魏浩,赖德胜.文化因素影响国际留学生跨国流动的实证研究——兼论中国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战略[J].教育研究,2017,38(07):55-67.

[6] 吴迪龙,熊宇仙.来华留学生教育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展开样态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7(04):104-110.

[7] 唐静.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的行为意向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框架[J].高教探索,2017(08):90-94+116.

[8] Alan Olsen.The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and its Benefits[J].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2009:1-17.

[9] James Cambridge&Jeff Thompson.Internationalism and globalization as context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J].Compare,2014,34(02):161-175.

[10] 宋艳艳.在华非洲留学生的特征分析[J].Collection & Investment,2018(01):153.

[11]  柯乐乐.“一带一路”背景下在浙非洲留学生文化适应研究[J].文化·文化产业论坛,2018(01):36-37.

[12]  刘韬.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8(16):171-172.

[13]  李巍,马丽杰.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现状与发展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12):39-41.

[14]  蒋大可.试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状与创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

[15]  陈全生.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7.

[16]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17]  刘丽莎,刘慧.高校中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18]  李萌.来华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19]  陈全生.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7(01).

[20]  邓欢.湖南大学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非洲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