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点思考

2019-02-10曹庆琼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压力解决途径心理健康

曹庆琼

摘 要 他们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该如何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该怎样疏导失意与焦虑,不仅仅是学生的苦恼,也是学校的难题。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压力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中学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的佼佼者们,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针对大学生以上问题,我想就此谈谈我的一点点看法。

1问题出现的根源

1.1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学习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他们造成的紧张感。有些同学很勤奋,但是成绩可能总是不如人意,就很容易在学习上感到些微压力,更不用说预备考研,参加各类证书考试等等带来的应试压力了。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并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性的成熟带来性心理的变化,由于经验不足,阅历太浅,理智性差,出现感情与荣誉之间强烈的心理失调等等。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15%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左右是特困生。对金钱压力的切身感受,让他们感到自卑,更加深了在学习上的压力。

1.2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上,对未来的生活虽有向往和迎接挑战的兴奋,但在没有丝毫社会经验和对未来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没有他人的引导,反而更易产生迷茫的心理。在受挫之后,更加容易采取被动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徘徊不前。

1.3择业的难题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对受“进入大学门,就是国家人,就可以端铁饭碗吃皇粮”的传统观念影响,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

1.4社会因素

由于市场经济引入竞争机制,人们充分施展才能,展开平等竞争,大学生平静的心理自然会受到冲击,当一些意志薄弱的學生面对这种挑战时,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他们的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和实用化。社会上出现的追求享受,腐化堕落现象也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主要表现为对政治不感兴趣,冷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道德出现滑坡。

1.5健康教育制度的原因

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表现为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网络空白” ;方法、渠道单一;专业队伍不齐且缺乏专业化。

2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完善教育制度,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高校应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建议高校系统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避免出现挤占或挪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时的现象,充分保障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开设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高校系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意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孤立出来,而是要更好地体现二者的互补和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因素有机结合,共同加强学生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专业化师资培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心理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

2.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

家庭在学生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家长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高校的办法。

2.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基本上是在此时形成。适当增加心理学课程,如开设“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使大学生丰富这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剂能力,明确方向,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对于大学生缩短心理适应期,及时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环境,加快人格成熟,将起到积极作用。

2.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有科学家认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因此,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范骄骄.探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47+56.

[2] 陈妍廷.从多元视角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交际,2019(16):112-113+111.

猜你喜欢

压力解决途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