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与权力的互动

2019-02-10戚媛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社会分层教育公平

戚媛媛

摘 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作为人民群众关注焦点的教育也是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高等教育学研究方面,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研究更是十分紧密。教育公平也一直被认为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而社会层级的高低又成为制约教育资源获得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社会分层 教育公平 知识与权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1本书框架结构

本书第一章从传统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角度分别探讨了教育公平观,同时站在批判视野角度上看到了高等教育中隐藏的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联系,为文章后面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紧接着第二章知识与权力的互动就向我们传达了社会分层对弱势群体的排斥,第三章讨论了高考与教育公平,第四、五、六章通过大学教育与高职教育让我们了解到教育的社会筛选功能,最后第七、八章,作者重点关注了贫困带来的教育放弃同时鼓励通过捐赠来扶持贫困家庭的教育。

本文不试图对全书作全面的概述,而是结合知识与权力的互动部分内容以及自身的理解,重点探讨社会与教育分层间的联系。

2对教育公平的重新认识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丘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且首创“私学”,为广大平民子弟接受教育创造了机会。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传统的教育公平观,作者认为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谈到传统的教育公平,发表于1966年的“科尔曼报告”开始了西方学界关于“教育公平”概念等同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传统,书中分别从伦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元视角探究了教育公平的涵义。而在这本书中,作者更多的是通过批判教育学的视角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教育公平。批判教育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用来维护不公平的工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阶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随之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优势阶层的子女享受了大部分优秀的教育资源,而低阶层家庭的子女要十分努力才可能争取到享受这些优秀资源的机会。这样以后,低阶层家庭出来的孩子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仍然低于优势阶层家庭的孩子,也就违背了教育公平中关于教育可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这样一个初衷。

3知识与权力的互动

3.1知识的性质到底是什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阶段理论,预计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在今年底超过50%。

知识一开始被认为是客观的,是对自然界规律的客观认识,权力是被排斥在知识之外的存在。但是随着知识论的新发展,知识的客观性受到了挑战,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客观认识,它更多的是一种阐释性的。至于为什么说知识是非客观的,我们从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可以了解,世界1是物理世界,世界2是精神世界,世界3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及知识世界。他认为这三个世界都是实在的,并且它们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作用,其中世界1和世界2,世界2和世界3都是相互作用的,而世界1和世界3则要通过世界2发生作用。总之,人和科学的发展都要通过这三个世界发生作用,因此必须要承认知识是经过人的精神世界加工的产物,它是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和价值性的非客观的存在。

3.2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知识就是力量”在文艺复兴时期由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提出。我们知道,在英语中“力量”的英文单词也叫“power”,而“power”又包含权力的涵义。因此,在后现代主义的观念里往往会把它理解为“知识就是权力”。

早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就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知也者,争之器也”,他认为知识就是权力斗争的工具。而在西方社会,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关注着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直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后,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葛兰西又提出了“文化霸权”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保证他们的领导地位,通过各种方式使得被统治阶级接受他们的文化理念。在这里,作者通过知识与权力的互动让我感受到我们可以通过高等教育学习的知识来反思目前的社会教育,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社会目前存在的教育的不公平奉献一点点自己的力量。

4社会分层与教育排斥

高等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形势也是越来越严峻。因此,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保证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实现教育公平以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重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4.1社会分层对弱势群体的排斥

什么是弱势群体?我的理解是因为经济实力差而无法满足自身基本权利的这样一类群体,他们通常处于我们社会的底层,辛苦的劳动也只能享受极少的社会资源。我认为文章作者为什么会重点关注我国弱势群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虽然叫弱势群体,但他们的人口基数在我们的总人口中占据了一定位置,容易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鼓励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先富带后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一来那些最初富裕起来的人们就自然的划为同一阶层群体,因为他们的内部消费水平相似、他们的经济实力相近,甚至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受到影响而变得类似,而那些没有能够富起来的阶层也自然的因为贫穷走到了一起,成为了现在的弱势群体。

为什么说社会分层排斥我们的弱势群体?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要求都越来越严格,因此高等教育下的高学历便成为选拔专业人才的一块敲门砖,而能否接受到高等教育对于弱势群体而言都是一个未知数,又何谈拥有高学历。依据我國现在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北京、上海地区的985、211高校在数量上就占据优势,更不用说他们的试卷还比其他地区的简单,他们的分数还比其他地区的低。而那些家庭经济资本不足的孩子,因为在抢占教育资源上没有能够付出足够多的成本,父母也没有能够提供他们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开阔他们的眼界,使得他们往往是早早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4.2教育中的社会排斥

说到教育中的社会排斥,我们在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现在的研究生阶段可以说是感受最深刻、参与感最强的人。二十一世纪初全国的幼儿园覆盖面很低,基本上只有在城镇的孩子才能享受的到;小学阶段还好,因为升学压力不大,所以城乡间的差异还不大;直到初高中升学阶段,城市里的孩子基本上是全部升学,次一点的镇上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市里读书让他们有机会升入一个好高中,而剩下来的那些既不住在城市里经济实力又差的家庭的孩子的结果往往就只是就读职校,几年后出来打工,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早早地辍学混迹社会,他们误入歧途的可能性也就明显高于那些经济实力强的家庭的孩子。

现代国家的教育制度,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排斥成为社会排斥的主导力量,我国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视角研究了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扩招后,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明显下降,优势阶层的子女多从事热门专业,低阶层家庭子女的入学机会往往低于优势阶层并且这种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所以在差异化巨大的家今天,我们的社会需要一些更完善的机制来帮助这些低阶层家庭向上流动。

5结语

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阶层的变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转型中低阶层向优势阶层流动的最重要的途径,必须保持它的公正性。只有保证高等教育的客观公正,那些低阶层家庭的子女才有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跨越到优势阶层,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水晶.教育与社会分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 杨钰娟,谷正杰.浅析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2).

[3]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96.

猜你喜欢

社会分层教育公平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