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9-02-10吴白桦黄翠宝

科教导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幼小适应性内容

吴白桦 黄翠宝

摘 要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相邻近的教育阶段,并且都属于基础教育。但是他们却存在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环境以及生活制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身心发展面临重大转折,跳跃式的改变让他们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感到不适应,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够从一个发展阶段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甚至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而通过发展适宜性能够有效促进有效课程的衔接,推动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结合发展适应性内涵,探析其课程观念,分析有效衔接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 发展适宜性 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66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Cohe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WU Baihua, [1]HUANG Cuibao[2]

([1] Longyan Xinluo District Organization Kindergarten, Longyan, Fujian 364000;

[2] Mi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ongyan, Fujian 364000)

Abstrac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primary education are two adjacent education stages, and both belong to basic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ir educational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nvironment and living system. When children enter primary school from kindergarten,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facing a major turning point. The leaping change makes them face many new problems and feel uncomfortable, which directly affects whether they can smoothly transition from one development stage to the next, achieve good educational effect, and even affect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A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ilit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hesion of effective cours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development adapt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ffective conne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cohes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在強调“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新时代语境下,要求幼儿教育做好幼儿各个学习阶段的衔接工作,尤其是幼小衔接工作,关系着我国幼儿能否顺利从学前教育转换到小学教育阶段。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方法、课程组织及课程内容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二者间的差异性特征确定了幼小课程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也是影响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而发展适应性理念是美国教育协会针对“小学化”问题所提出的指导理念与教育哲学,能够全面解决我国幼小衔接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1 发展适应性的理念内涵

1.1 幼儿年龄适应性

由于儿童在不同年龄层次的器官、骨骼和大脑发育状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所表现出的学习规律,心理特点,行为规范也会存在较大的不同。从儿童个体发展的视角来分析,在特定教育和社会环境下,幼儿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发展适应性观念对传统学前教育进行批判,指出幼儿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性,应杜绝人为地超越或加速幼儿的发展。学前教育应从幼儿年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并观察幼儿,促使学前教育始终与幼儿的年龄发展相适应。由此可见,学前教育虽然能够有效引领幼儿得到不断的发展,但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教学行为,展开超过幼儿年龄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将会极大地限制幼儿的全面成长。

1.2 幼儿个体适应性

幼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特定的共性特征,不同的幼儿会在不同阶段展现其独有的特殊性。其一,幼儿在发展与成长的速度上并非完全相同。其二,不同幼儿发展的弱势领域与优势领域存在的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其三,由于家庭环境、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逐渐形成独特的学习风格、气质、性格及认知规律。因此在幼儿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发展适应性观念要求学前教育教师兼顾幼儿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在教育活动、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方面应避免统一化,标准化的教学方式出现。而由于幼儿的兴趣点、学习动机、记忆容量与注意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教师应构建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此实现因材施教。

1.3 幼儿文化适应性

美国发展适应性理念指出,幼儿是在附加独有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入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学习的,文化是幼儿与家庭生活的总和。学前教育教师唯有对幼儿所拥有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语思考,遵循文化发展的理念才能促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全面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学前教育课程发展上,教师应通过社会文化课程的建设来满足拥有不同文化属性的幼儿的学习需求,以此为幼儿创造出公平、充分的发展和学习机会。尤其在我国应注重对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思想文化背景幼儿的关注,才能有效推进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

2 中国幼小衔接问题

2.1 目标衔接问题

现阶段,我国部分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是很准确,盲目地将算、读、写作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将小学教育的课程目标作为幼儿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错误的教学目标设置下,学前教育机构过早引领儿童掌握小学教材知识,内容体系,造成幼儿知识重复获取,学习积极性低下。具体来讲,虽然在该模式下,幼儿在小学学习初始阶段,具有充分的领先优势,然而由于知识的重复性习得,难以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从而形成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而伴随小学教学难度的提升,内容的加深,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所储备的知识将不断被消耗,加之长年累积的不良习惯于态度,便会导致幼儿在课业学习上出现困境。

2.2 内容衔接过度

学前教育在“小学化”的语境下,课程衔接内容呈现出对小学课程内容的预演,在衔接课程的选择上,普遍存在小学课程内容提前学习的问题,在内容上选择“超纲”、“超范围”教学,教师不能在完全结合学龄前儿童学习能力及认知特点的情况下,安排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知识体系。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过度进行超前教育,极易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新的知识体系,造成幼小衔接效果不佳,幼儿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及行为规范。究其原因,在于学前教育机构与幼儿家长的教学功利心,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年龄发展性、心理发展性以及认知能力发展性,造成学前教育内容超纲,知识超前,衔接效果差等问题出现。

2.3 组织衔接问题

学前教育主要植根于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特点,以游戏教育为主要教学方式,以五大领域内容为关键教学内容。旨在从幼儿启蒙阶段培养其各项综合素质。而在教学本质上,小学教育属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以教材为纲领,以课堂教育为平台的分科教育。因此两者在课程组织模式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通常来讲,我国学前教育的集体活动主要在上午开展,而且主要以游戏为主,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然而小学主要就是课堂教学,每节课40-45分钟,在衔接中就存在 “适应障碍”,制约着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顺利过渡。

3 幼小衔接的策略

3.1 目标系统化

幼小衔接的本质是在培养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同时,为幼儿步入小学教育奠定充足基础,引领幼儿顺利从学前教育阶段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因此在课程设置目标上,应基于发展适应性理念与理论的特征与特点。龙岩市区直机关幼儿园在构建衔接课程培养目标中,根据幼儿年齡特征及心理表现,将衔接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主要以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计算的兴趣,努力挖掘幼儿在社会交际、独立意识、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潜能。其次应以培养儿童能力准备为目标,通过思想、身体、能力、习惯等,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意识。最后在大班下在保障内容适当的前提下,利用游戏的方式简单传授与小学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以此激发幼儿对小学课程的兴趣。以此将幼儿教学内容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减小幼儿的心理“坡度”,为幼儿后续的小学教育奠定基础。

3.2 内容能力化

在幼小衔接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许多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存在教学内容与小学教育相重叠,难以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极易致使幼儿在“超前教育”的背景下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因而在发展适应内涵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根据幼儿自身的心理特征及学习能力,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学习准备”。区直机关幼儿园在此方面,深入思考小学内容与幼儿教育的相似性,在规避“内容提前学”问题的同时,以相似内容为衔接点, 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譬如,在数学课程的衔接上,采取儿歌形式简单加入加减运算,在科学角用数字拼图、数字树等操作性游戏为后续儿童学习基本运算铺垫好基础。

3.3 组织制度化

幼小衔接的组织问题,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机构课程结构、课时长短、课堂组织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性,如若不能有效统筹学前教育的组织架构,将造成学生难以适应未来的小学学习生活。区直机关幼儿园在充分分析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教育差异性的前提下,将幼儿园课程结构与课时长短与小学教育相整合,在大班下集中教学课上适当延长教学时时间,组织大班幼儿到小学去体验课堂教学,并通过相关的“生活准备”、“思想准备”、“生活准备”的教学流程,促使幼儿全面了解小学教育的方法与模式,以此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满足小学教育对学前教育的基本需求,推进幼儿教育长远的发展。

4 结语

幼小衔接问题是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机构共同关注度问题。学前教育机构应以发展适应性理念出发,以幼儿年龄层面、文化背景、认知能力为依据,整合衔接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结构及组织形式。竭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知识准备、学习准备、生活准备及思想准备,以此推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及小学教育的顺利展开,为我国教育体系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

课题: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幼小教育衔接学生适应性研究——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幼儿园和小学为例》,编号JAS171092

参考文献

[1] 王声平,杨晓萍.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1):148-153.

[2] 许浙川,柳海民.OECD国家实施幼小衔接的目的、原则及启示[J].基础教育,2018.15(01):32-39.

[3] 赵炎朋,黄茜.幼儿园、小学和家庭幼小衔接工作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5,7.

[4] 崔春龙,甘泉.幼小衔接的认识及实践:日本的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12):39-45.

[5] 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61-63.

猜你喜欢

幼小适应性内容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