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
2019-02-10李悦
李悦
摘 要 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它也衍生出许多了教师问题,如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身份危机等,都和教师职业认同有关。本文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来说明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以期促进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教师 职业认同 影响因素 形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35
On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LI Yu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0)
Abstract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pawned many teachers' problems, such as teachers' job burnout, teachers' identity crisis and so on, all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orm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dividual, school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words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fluencing factors; formation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能从心底接受教师职业,并能对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确的评价,从而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心理感受。如今,教师群体屡屡出现职业倦怠、离职倾向等消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职业认同的缺失,因此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对于教师职业生涯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教师职业认同的意义
(1)完善自我,促进专业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德才兼备,适应新的教育潮流,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这种自我的更新与完善需要教师较高的职业认同。只有当教师有了较高的职业认同,才会激发其教育理想,使其对教育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相应的教育行为,付诸于实践,才有可能发现专业的教育规律,产生专业的教学行为,真正凸显教师的专业特性。一般来说,有较高职业认同的教师,会把自己的职业发展与人生发展紧密相连,不断提升自我,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
(2)提升活力,强化学校氛围。每个学校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耕耘。教师较强的职业认同能提升其工作的活力,使其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顺利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若一个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有较强的职业认同,这个学校必然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在此氛围中不断被潜移默化,学校的整个教育氛围就会被强化。长此以往,整个学校的教师会形成良好的从教氛围,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3)提升意识,推动社会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一名优秀的人才;一名优秀的人才,离不开一名优秀的教师的教育和培养。教师较强的职业认同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较强的教师职业认同,能唤醒教师的教育意识,能让教师充分的认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社会的需要,是国家、民族的需要,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为教育勇挑大梁,都能为社会、国家的繁荣富强无私奉献,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出现更多的优秀人才,整个社会才能蓬勃兴旺。
2 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2.1 个体因素
(1)家庭。家庭成员对教师的职业认同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家庭成员的职业、行为、背景等都会对他们在职业认同和选择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成员若有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相对来说,在此家庭氛围生活的教师,他的职业认同感会更为强烈。
(2)专业发展结构。由于教师年龄、教龄、学历、专业等方面的不同,其专业发展的结构并不相同。普遍来说,年龄较大,教龄较长,学历较高的教师职业認同较强,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等更为突出。
2.2 学校因素
(1)教学任务沉重,现如今,由于教学任务的繁杂和各种教学活动的接踵而至,教师的工作量较为沉重,中学教师尤为突出。中学教师的课时较多,以大科为主,一般每周课时为12课时以上,而学校为了方便班级的管理,大科教师一般还需要充当班主任的角色,这样,除了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花费诸多精力去处理班级的琐事。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周围的大部分教师普遍感觉自己工作压力过大、幸福感较低。同时,较重的教学压力,使教师们无暇钻研教材,无法详尽的掌握教育动态,阻碍了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2)学校环境偏差。首先,部分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施简陋,不能给老师提供相应的支持,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形式单一,教师看似是接受了相应的培训,可往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接受的培训不能帮助教师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教师会产生挫败感,并会对自身的职业生涯产生怀疑,那么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会不断降低。
2.3 社会因素
(1)社会地位低下。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生产力水平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畴。而经济地位对社会地位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教师摆脱了受剥削的境地,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使教师队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由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较为落后,再加之近年来教师队伍的增长,使教师在经济地位等方面还是不尽人意,导致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经济待遇低下。《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均就教师工资水平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要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尽管党和政府近年来提高了教师的经济待遇,但面对如今物价房价水平较高的社会现状,教师这份职业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仍然堪忧,更不用说自我的发展与提升了,因而导致很多优秀教师纷纷转行。导致很多教师无法在工作中有获得感,对教师职业认同不高,从而不能很好地促进专业发展。
3 促进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
3.1 个人层面
(1)体悟职业乐趣。在教育教学的同时,教师自身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感受到教育事业的崇高和神圣,要充分意识到教书育人的价值,从而坚定教育信念,实现教育目标,体悟职业乐趣。
(2)提升专业素养。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能够促进教师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增强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只有源源不断的汲取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其次教师要学会要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经验=成长,只有不断研究、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加深理解,获得成长。
3.2 学校层面
(1)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学校要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目前,部分学校仍把学生视为应试教育的产物,实行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从而来提升学校的升学率,教师也因此相应的被分成三六九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剥夺了学生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教师造成了心理压力,高层次班级的教师由于班级和学生的成绩而身心疲惫,教低层次班级的教师不能在教学成绩上有充足的获得感,并且学生大多过于顽皮,使教师身心受到折磨。
(2)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应该要创设一定的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首先,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完备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创设民主的校园氛围,让教师潜心于教育教学。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不能仅仅只凭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有“一隅之见”,在这种评价机制的压力下,教师只会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教师自身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因此需全方位的对教师进行评价,可以通过自评、学生评价、家长的反馈等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保证教师评价机制的相对公平,从而来保证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其职业认同感,达到教学相长。
3.3 社会层面
(1)提升社会地位。国家和社会一直在提倡“人才强国”,成才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因此教育事业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教师这份职业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时间的磨砺,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社会必须理解和支持教师,真正做到尊师重教,形成这一良好风气,只有这样,教师的地位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提高经济待遇。党和政府还要不断加大力度来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从而来稳定教师队伍,防止教师队伍的流失。解决好物质生活的需要,让教师有一定的获得感,才能使教师产生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来推动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4 结语
教师较强的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对自身的这份职业并没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而是把这份职业当作是谋生的手段,仅仅是敷衍了事,更不用说加强自身对专业的提高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等方位的支持,同时教师也应当提升自我发展,树立职业信念,增强职业认同,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自身教育理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栗波.获得感:教师职业认同的时代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9):36-38.
[2] 张宪冰,杨桐桐,张蓓蓓.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6):24-26.
[3] 郭二梅.他们想离开农村学校的原因——基于教师职业认同的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7(04):80-84.
[4] 郭二梅,曹文劍.农村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7(10):62-66
[5] 张睆,张晓辉,胡卫平.工作角色与社会身份:教师职业认同的双重内涵及其价值审视[J].教师教育学报,2018.5(05):22-30.
[6]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
[7] 孙苏敏.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7.
[8] 张文峰.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对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