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国大典中的18个大忙人(下篇)

2019-02-10闫树军

党史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政协林伯渠彭真

闫树军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和毛泽东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1949年春中共中央入驻香山,金秋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从香山开始,特别是从新政协筹备会开始,从中共领导人到普通工作人员便开始日夜操劳。为了开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开国大典,他们成为最忙的人。

让我们回首70年前如歌的岁月,翻开开国大典的档案,再次回顾开国大典时的18个大忙人。

第一个大忙人:毛泽东

1949年,毛泽东56岁,正值盛年。

这一年的毛泽东,用“特忙”两个字来形容非常贴切。从《毛泽东年谱》中可以看出,从1949年1月1日至10月1日,200多天的日程里,毛泽东起草电报210件,主持会议、作报告9场,出席会议21场,听汇报、接见、会见10次,谈判、谈话3次,写新闻稿、评论、批注38篇,题词4次,致电、发公函、复信、发指示67次,接站2次。

1949年新年伊始,毛泽东就写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随之驳斥蒋介石的假和平。在西柏坡接见国民党起义将领傅作义、苏联的米高扬,在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后,率领中共中央赴北平“赶考”,入驻香山。

毛泽东把足迹和记忆留给了风景秀丽的香山,留给了恬静的双清别墅,留给了风光旖旎的中南海,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那挥手的瞬间。

毛泽东在雙清别墅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粉碎了蒋介石“划江而治”的图谋,勇追穷寇,致命一击;国民党反动派丢盔弃甲,仓皇南逃。顷刻间,貌似强大的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灰飞烟灭。毛泽东激情中写下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在双清别墅提出了“四面八方”的经济思想。

革命胜利后,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国家”这个核心问题,毛泽东在双清别墅两夜未眠,写下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同时,毛泽东还领导全党及各界人士紧张有序地开展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会见民主人士、参加座谈会,讲话、作报告,真是日理万机。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毛泽东迈着稳健的步伐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胜利面前,毛泽东注意保持共产党人虚怀若谷的态度,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和全党同志:革命取得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脚下的道路还很长。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毛泽东忙出了一个新天地!

第二个大忙人:周恩来

周恩来温文尔雅又壮怀激烈,坚持原则又灵活多变。

周恩来是一个精细雅致、举轻若重的人。当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周恩来亲自安排行车路线和车辆的顺序。同样是出于安全考虑,从涿州乘专列到北平,一切安全保障和细节,周恩来总是想在前面。

为了同各民主党派人士一起商讨召开新政协的各项事宜,周恩来煞费苦心,周密部署,把旅居香港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安全地运送到解放区,同时也设法将分散在上海、北平、天津等地的民主人士转移到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附近来,最后齐聚北平。

周恩来忙于新政协筹备,忙在来青轩,更忙在中南海。为了筹备新政协会议,周恩来往返于香山和中南海间。他亲自参与政协代表“大名单”的确定,亲自检查会场、代表住的宾馆及吃饭的餐厅。他数次召开或参与座谈,听取各方意见,或讲话或作报告。他把自己关在中南海勤政殿一周,起草《共同纲领》稿。开国大典当天凌晨,周恩来再次对天安门进行仔仔细细的检查。随之,在上午11时,周恩来又亲自到前门火车站,迎接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

时任苏联驻北平总领事谢尔盖·齐赫文斯基,在火车站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站在那里,脸色苍白,双目紧闭,几个军人围着他。我以为周恩来生病了,想走过去。这时周恩来的秘书赶忙走过来说,请我不要打搅总理,他四天四夜没合眼,一直忙于政治协商会议的工作,他正站着睡觉。当火车一出现,接近站台时,周恩来被唤醒,和我们打过招呼后就去迎接苏联代表团……”

新政协筹备处第三科科长尹进说:周恩来可以说是那时最为忙碌的人,不仅白天工作,且经常夜间加班。他有位随行卫士,时常在我们上午上班时间到我的工作位置,微笑着用手一指,我立刻明白,又是周恩来在隔壁小睡20分钟,让大家保持工作安静。足见当时周恩来每天夜以继日的忙碌情景了。

对于新生的共和国而言,需要综合考量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但这一切又都是头一回,而且不能有一点差错。开国大典,是对新中国的第一次综合性考验,是向全世界的宣言。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周恩来日理万机,殚精竭虑。

周恩来忙出了美好的共和国。

毛泽东与李维汉在一起

第三个大忙人:李维汉

1948年9月底,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改为中共中央统战部,由李维汉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在中央领导下,主管统一战线工作和筹备召开新政协的具体工作。自此,李维汉为新政协会议的顺利召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选举产生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李维汉被推选为秘书长兼第一小组组长。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其代表名单。这看似简单,却是非常复杂、非常麻烦、非常棘手的一件事。

新政协筹备工作开展期间,常委会一共收到来自30个团体和部分个人的关于要求参加新政协的书面请求。团体众多,人员复杂,只有坚持政治上的严肃性,才能实现团结的广泛性,从而达到扩大统一战线的团结面。

李维汉较好地处理了30个政治团体提出的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要求。在负责商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和名单的过程中,李维汉广泛接触各方面人士,多方面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时常为了确定某一个代表人选的适当与否而函电往返,多方协商。他还同许多要求参加新政协的党派、团体和个人分别谈话,前后经过3个多月的协商、酝酿,终于确定了一份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地区、军队、人民团体及特别邀请的5个方面,45个单位662位政协代表的名单。这个名单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体现了全国人民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空前大团结。

周恩来在总结新政协筹备工作时说:“维汉同志出力最大。”毛泽东看到那一大厚本名单后说道: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

1949年8月19日晚上,边走路边思考问题的李维汉跌成重伤,不得不住院治疗,以致后来的会议和开国大典都未能参加。

第四个大忙人:林伯渠

1948年12月26日下午,林伯渠告别延安来到西柏坡,开始参与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2月16日,林伯渠从西柏坡启程到达沈阳。在沈阳的几天里,林伯渠与民主人士频繁接触。在交谈中,林伯渠针对民主人士一些不同的看法和疑虑,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和说明,希望他们与中共共商建国大计,创建新中国,民主人士都感到很受鼓舞。2月25日,林伯渠陪同民主人士到达北平。2月26日,林伯渠参加了在怀仁堂举行的欢迎民主人士大会,并讲了话。由于要出席中共七屆二中全会,林伯渠于27日离开北平,前往西柏坡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了发言。

3月25日,林伯渠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一起进入北平城。随后,林伯渠先是忙于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举行和平谈判。“和谈”结束后,林伯渠又转入了筹备新政协的工作。

8月19日,筹备会常委会秘书长李维汉跌伤住院。林伯渠代理秘书长后,他的工作就更加繁忙了。

为了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科技文化界人士,林伯渠在推进和促成全国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群众团体的成立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出席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并在会上发表讲话。他是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的发起人之一,并在筹备会上作报告。他出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在中法大学礼堂召开的成立大会,发表了重要讲话。林伯渠还是新政治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在成立会上他被推选为研究会主任。

在召开新政协前,林伯渠推进和促成全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术团体的成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些团体大部分是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它们的成立直接促进了新政协的召开。同时,这些团体的成立,将学术界各个方面的人士组织起来,也有利于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林伯渠当时已是63岁高龄,为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兢兢业业,不辞劳苦,有时竟连续工作二十来个小时。为了勉励自己,他在日记本上端端正正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10个大字,并郑重地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林伯渠作为中共代表出席了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盛会,并被大会推选为主席团成员。他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获得大会一致通过。9月30日下午,大会选举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林伯渠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一致决议: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下午3时,他主持了开国大典。这一天,林伯渠一直忙到晚上8时30分,才走下天安门城楼。

第五个大忙人:聂荣臻

聂荣臻作为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异常繁忙。

在军,他是代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司令员,诸多军事、战事不能不管;在政,他是中共华北局第三书记、北平市市长、军管会主任,千头万绪的工作诸如治安、建设、生产等等不能不抓。

开国大典在即,聂荣臻主要精力又要集中在大典上,集中在阅兵上。

一人身兼6个职务,此时,又多了一个阅兵总指挥的职务。后来,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说,新中国成立前后自己“很是忙了一段时间”。

人民解放军入城式之后,聂荣臻首先抓了稳定华北的两件大事:一是迅速改编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0万起义部队;二是剿灭土匪,根除匪患,维护北平的社会治安。

在聂荣臻卓有成效的领导下,这两件大事进展顺利并大获全胜。仅仅半年时间,北平人民就第一次享受到了和平与太平的幸福。聂荣臻还没有喘口气,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的重任又落在他的肩上。

已分身乏术的聂荣臻,此时只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开国大典上,集中在开国阅兵上。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天安门城楼上。左三为林伯渠

开国大典那天,朱德宣布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时,聂荣臻没有同贺龙、刘伯承、陈毅、罗荣桓一样站立在朱德身旁,当然也就不在那张历史性的照片里。

尽管新中国成立时,有近800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但几乎都饰演观礼者或检阅者一个角色,唯独聂荣臻例外。因为聂荣臻不仅是检阅者,还是阅兵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广场群众的召集、大典活动的安全,还有那4架带弹受阅的飞机,事事牵挂着他的心。

在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近800人当中,聂荣臻是上天安门次数最多的一个人。自从接任北平市市长、担任阅兵总指挥以来,前后至少10次登上天安门城楼。

作为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在筹备开国大阅兵的日日夜夜里,事无巨细,都考虑得非常细致,还亲临现场指挥天安门前的阅兵预演。

在一次阅兵联席会上,聂荣臻向时任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参谋长李健连发四问:“装甲车在天安门前熄火怎么办?骡马拉炮,那么多匹马,如果拉下粪怎么办?在检阅时,骑兵方队越走越快怎么办?马失前蹄怎么办?”

聂荣臻提出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但他还是放心不下,多次深入到受阅部队官兵中,主持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9月25日午夜,受阅部队第一次在天安门进行合练,聂荣臻再次提出具体要求。

9月27日深夜,受阅部队又在天安门前进行了一次全程预演,整个过程顺利、安全。直到此时,聂荣臻的心里才踏实一些。

10月1日10时,地面受阅部队各就各位,准备就绪。12时,聂荣臻匆匆吃了几口饭,就赶到东长安街检查受阅部队。14时,聂荣臻独自一人登上天安门城楼。10分钟后,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也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两人一同检查了城楼上的准备情况。

14时30分,聂荣臻走下天安门城楼,来到金水河西侧的阅兵指挥台,行使自己的职责。大典开幕完美,阅兵方队震撼。

阅兵结束后,聂荣臻既没有出席北京饭店的餐会,也没有去观看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他实在是太劳累、太疲惫了,回到庆王府的寓所,连衣服都没脱就上床睡了。

第六个大忙人:杨成武

阅兵,是开国大典的重头戏。阅兵,不为炫耀武力,而是為展示人民解放军的风采和形象。

为了使开国大典阅兵式盛大空前,圆满成功,阅兵副总指挥杨成武不仅查阅了许多有关阅兵的资料,而且还多方求教,走访了当时在北平的解放军高级将领。

杨成武请教的第一人是早年留学苏联的刘伯承,接着又去见曾留学国外、见多识广的陈毅,还访问了原国民党东北军的几位老将军,了解他们以往阅兵的做法。另外,他还去请教在中国的苏联顾问。

综合各种情况,结合中国的实际,杨成武制订了开国阅兵典礼方案。之后,杨成武每天都去训练场,直接深入到战士中间,具体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

杨成武是带着压力工作的,是带着中央和军委的重托工作的。他不但向部队宣传阅兵的重大意义,更不断向阅兵部队提出要求。他不但检查陆军和所属各兵种代表部队的训练,还到空军和海军的阅兵部队训练驻地检查指导。

当最后一次合练结束时,杨成武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下。不过这时,疲劳和困顿也向他袭来。

第七个大忙人:唐延杰

在开国中将里,有一位中将非比寻常,他之前并没有参谋工作经历,而参谋工作的起点竟然是在以刘志丹为军长的部队当参谋长;在参谋工作生涯里,他给聂荣臻当过智囊,聂荣臻曾亲切地称他是“我们的军师”。他就是有“高参中将”雅号的开国中将唐延杰。此时的唐延杰是华北军区参谋长,开国大典的阅兵副总指挥,具体负责阅兵的各项筹备工作。

阅兵典礼方案制订后,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受阅前的训练等具体工作都落在了唐延杰肩上。

受阅部队有检阅式、分列式。静态时,部队怎样接受检阅,动态时如何通过天安门检阅台。受阅部队哪个方队打头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以什么为单位,在排序上怎样才能达到最好……这些都是唐延杰需要考虑的问题。

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在排列上,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陆海空三军浑然一体,形成强大的阵容。

阅兵圆满,但唐延杰的工作还没有完,他还要负责安排受阅部队有序安全返回。

唐延杰说,那时的工作一丁点儿都不能放松,只要稍一松弛,就会睡着。而不让自己睡着的办法,就是随时用水浇头洗脸。

唐延杰忙出了开国阅兵的精彩。

第八个大忙人:彭真

1948年12月,彭真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这一时期他的主要工作,是在良乡培训接管干部,阐述接管政策。在和平接管北平的过程中,彭真善于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依靠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和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北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实现了翻天覆地的伟大社会历史变革。解放前,北平是一个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城市。北平刚一解放,彭真就强调把恢复、改造与发展生产作为北平市党政军民的中心任务,其他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并服从于这一中心任务;并明确提出,首都建设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发展生产服务,同时又要为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机关服务。

忙于组织建设,忙于党组织和地下党大公开,忙于思想工作,忙于经济秩序,忙于社会稳定,甚至忙于和小商贩、乞丐开座谈会。而在开国大典工作上,更是事无巨细都要忙。

在天安门城楼休息厅一个有各方代表参加的会议上,彭真和与会人员一起讨论了参加开国大典游行的各单位人数、呈几路队形入场等问题,同时提出要有入场须知。对入场须知一条一条地审定,不时询问相关情况,对涉及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当即作出指示。可以说,《人民日报》刊登的15条入场须知大部分是彭真提出来的。会议快结束时,彭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游行队伍走过天安门后,在西三座门那里散了摊子,怎么处理?”

对这个问题,与会人员一时语塞。

彭真打了个手势说:“我看应该这么办,在东西两侧三座门要分别派人把守。特别是西三座门,要派责任心强的人。队伍一出西三座门,就要督促他们跑步疏散。”

西三座门确实是个瓶颈,只有向西、向北两条路,路又比较狭窄,一旦堵塞,前拥后挤,疏通比较困难。只有减少人群在路口的停留时间,才能保证人群的正常疏散。

为了落实彭真的指示,唐延杰派作训处副处长王文治带一个参谋来执行这项任务。

开国大典那天,果然发生了彭真所预料的情况。多亏事先有准备,不然游行队伍滞塞于天安门城楼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第九个大忙人:齐燕铭

在中共党史上,他有着奇特的经历。他曾书写中共七大的会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至今依然挂在会场主席台上方。他在诗词书画、篆刻和戏剧研究上均有很深的造诣。延安时期他编导的京剧《逼上梁山》曾获得好评。毛泽东看过戏后,连夜给他写来热情洋溢的信;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巨幅画作由毛泽东亲笔题词,而“江山如此多娇”的六字印章则出自他的手。他就是齐燕铭,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图为出席会议的中共代表团在中南海合影。前排右起:毛泽东、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刘少奇。后排右起:齐燕铭、陆定一、周恩来、徐冰、彭真、陈云、李克农、刘澜涛、安子文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筹备新政协的工作加紧进行。在周恩来的安排下,齐燕铭和几位同志先期到达北平,负责接收中南海并接管北京饭店等,为中央机关进入北平和接待大批各党派成员和民主人士做好准备。

6月16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推举齐燕铭为副秘书长。他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并作为候补代表出席了盛会。那段时间,齐燕铭十分繁忙,每天有打不完的电话,开不完的会议,见不完的客人,常常是深夜才睡,黎明即起。有时候刚刚和衣躺下,就接到周恩来的电话,汇报前一天的工作,落实后一天的计划。齐燕铭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秘书长工作的含义,也真实感受到周恩来工作的辛劳和勤奋。

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孙起孟回忆说:“几位副秘书长中,燕铭同志是李维汉秘书长的主要助手,上下、左右、内外的事情,几乎无一不与,同志们也都乐于和他商量、请教。我们天天见面,办公食宿都在一起。……他勤奋惊人,睡觉时化整为零,很少睡个整觉。因为毛主席、周总理主要是夜晚工作,他则除了夜里工作,白天也照样勤奋工作。……共产党做统战工作,需要有好的作风,统战工作作风是党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方面,燕铭同志堪称表率。他是很有原则的人,那时,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他都要接触到,要做好统战工作,很不容易。他既有严肃的原则性,也有极大的灵活性。”

新政协筹备处第三科科长尹进说:与我同住政事堂宿舍的齐燕铭的秘書,夜晚睡觉时从未见过他,总是早晨才发现他睡在床上,有时他见我起床了,就迷糊着说:“哎呀!你又起床了,我真够呛啊!”由此可见,齐燕铭的工作又是怎样的忙碌。(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新政协林伯渠彭真
为全体劳苦大众而革命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林伯渠家风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多党合作在旧政协和新政协中的比较研究
林伯渠无条件执行组织决定
林伯渠的崇高品质与革命精神研究
“纪念彭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林伯渠送子『三用』
哪些党派团体无缘新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