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创新刍议
2019-02-10赵亮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育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也不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并且在这一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也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原本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进行合理的创新,对新媒体进行有效应用,借此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应用新媒体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教学策略;教学
一、 前言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组成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该门课程的开展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形成有效熏陶,奠定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对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一前提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要。
二、 新媒体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新媒体技术的存在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小学阶段,虽然教学内容的难度并不高,但是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仍旧会形成一定的吃力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知识结构,奠定基础,其次,新媒体技术的存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影响,自身仍具备较强的好奇心理以及好动性,喜欢接触一些动态性的事物以及不了解的事物。对于他们来说,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通常都只能坐在讲台下接受知识,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这一问题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就得到了加强。
三、 借助新媒体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
(一) 借助新媒体平台,调动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进步最好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存在,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都会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教育指导。然而这一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短暂地记住知识,并且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但对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却并不能够形成积极的影响。一方面,该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受到枯燥,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丧失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在该种教学模式的禁锢下,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一定限制,自身的想法得不到表达,自身的综合能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为了有效对这一问题形成解决,在引导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时,教师就需要对整体的教学手段进行适当地调整,借助新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多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借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够快速地融入课堂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这一单元的知识时,就可以提前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下载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危险性情况图片。比如用还没有擦干的手去触碰电源、无人看管的煤气灶等等。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这些图片,然后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图片里的行为对吗?如果不对的话,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当图片展示完毕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回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危险的事情。比如在爸爸妈妈没有回来的时候随意的给别人开门,或者是站在没有防护栏的阳台上等等。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总结,询问学生本堂课的学习体验,以此既能够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故事性的教学情景。小学生的年纪相对较低,在日常学习中他们也经常会对一些有趣并且色彩较为鲜明的事物产生主动了解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动画性的物体形态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绿色小卫士》这一单元的知识时,针对于环保这一概念,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拟人状的小水滴,然后由小水滴说出教学中的重点信息。例如小水滴可以说“原本我是一个很干净很漂亮的孩子,但是后来有的人却故意伤害我,他们往我的身上倒垃圾,往我的身上泼脏水,现在我变得不干净,也不受大家喜爱了”等等。当教师播放完这些图片后,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小水滴所讲述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造成小水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不爱护环境”;而有的学生可能会站在另一个角度上认为“如果我们想要让小水滴变成以前纯洁的样子就应该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在这样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开拓,整体的教学质量自然也能够得到有效加强。
(二) 借助新媒体技术,营造教学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而教师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小学生年纪相对较低,很容易就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或者是德育观。但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部分教师会为了维持教学秩序或者是保证教学进度,而对学生进行硬性教育,将学生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想法,自然也无法为其提供合理的帮助。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对新媒体进行有效应用,借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提供教育辅助,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當教师在讲解《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单元的知识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前在家中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进行沟通,询问爸爸妈妈和自己小时候相关的故事,也可以收集一些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照片。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照片,然后由自己为他们介绍和爸爸妈妈之间温暖的小故事。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原本的被动地位被提升到主动地位,自身的想法以及情感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宣泄。最后,导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你觉得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爱你呢?”当学生能够放下自己的紧张情绪后,自然就会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吐露出来,这样一来教师也能够了解到某些学生与家长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更好地调节,帮助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借助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总体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综合性以及生活性较强的科目。所以在教學的过程中,单凭几本素材,教师自然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指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适当地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教育信息,借此有效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在此期间网络技术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为学生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解《骄人祖先,灿烂文化》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下载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介绍信息,也可以为学生下载一些相关的纪录片。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这些内容,借此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完成基础教学活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道德教育相关的主题电影。例如《127小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忠犬八公的故事》以及《放牛班的春天》等等。通过这些电影,有效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友情意识以及自信意识。
(四) 借助新媒体系统,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并不丰富,学习时间也相对较短,所以自身的认知意识以及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差。在面对一些内涵较深的教学内容时,很容易就会产生难以理解的状态,从而形成学习障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当教师面对这一问题时,通常会选择通过口述讲解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但对于学生而言仍旧会存在较多的疑问。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就可以对新媒体平台进行合理应用,借助网络技术,直观地将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视觉冲击感,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知识、了解知识,从而掌握知识。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我们的国家机构》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思维导图,在导图中明确国家机构的各个分支以及其所承担的责任、所起到的作用等等,借此帮助学生梳理完整的知识脉络,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 借助新媒体技术,强化学生能力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成绩,同时也应注重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地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念,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借此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为学生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融入教学计划以及教学重点,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借此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也能够使之为自己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为学生设定一定的辩论课题。例如在讲解《生命最宝贵》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自杀是勇敢还是懦弱”为话题进行辩论,以此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辨别能力,有效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在课堂活动结束后,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视频整合成一个压缩包,然后将其上传到班级群中,要求学生借助自己的课余时间对其进行浏览复习,同时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视频的进度以及速度进行调整,使之能够符合自己的接受需求,以此有效加强整体的学习效率。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的环境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挑战。网络环境中信息纷杂,良莠不齐,很容易就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影响。对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正确地看待新媒体技术,合理地对其进行应用,有效地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人生观进行塑造,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赵亮,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赵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