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2019-02-10周兴
周 兴
(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超声科,江苏 常州 213300)
子宫肌瘤是妇科肿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属良性肿瘤的一种,又可称为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该病成因在于子宫内肌肉组织中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所致,其内存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1]。彩超诊断是当前首选的一项无创检查措施,具有操作便捷、安全高效、患者痛楚低等优点。本文探究彩超诊断子宫肌瘤疾病的准确率,分析导致误诊的成因,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其中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54岁,平均年龄(32.4f2.7)岁。病程时间最短1年,最长8年,平均病程时间(4.1f0.5)年。未婚未孕患者37例,已婚未孕患者18例,已婚已育患者12例。患者均出现程度不一的腹痛、经量过多、下腹肿块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术前给予彩超诊断,选用设备为:全数字化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EPIQ5。采取经腹部超声诊断,具体过程为:(1)询问患者生理周期时间,要求在患者生理期开始前或结束后3日进行检查。(2)检查前患者尽量排空肠道,防止因肠气对结果造成干扰。同时前40 min尽量多饮水,饮水量不可低于500 ml,待患者感觉尿意明显,此时膀胱达到最佳充盈程度,便于保持在超声视野内图像最为清晰。(3)将探头频率调至7.5 MHz-10 MHz之间,取患者平卧仰卧位,将下腹部区域完全暴露,涂抹耦合剂,利用探头扫描腹壁,观察患者子宫、盆腔、附件等情况。注意由纵向切面、横向切面、斜向切面等多角度扫描,记录子宫壁厚度、大小、回声等信息,如扫描发现包块影像,需详细扫描获取包块直径、大小、边缘清晰度、包膜等情况。(4)检查期间如患者排尿欲望强烈,需安抚患者多坚持一段时间,确保检查准确性。(5)术后将切除肌瘤标本送至检验科切片活检。
1.3 观察指标
分析彩超检查影像信息,判断患者疾病类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彩超诊断准确度。
2 结 果
67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子宫肌瘤疾病。彩超诊断子宫肌瘤患者64例,准确度为95.52%,误诊患者共3例,误诊率为4.48%,其中1例误诊为子宫肉瘤、1例误诊为附件肿瘤、1例误诊为子宫腺肌瘤。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妇科患者生殖器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患者年龄多为30岁-50岁之间。据不完全统计,约20%以上的孕龄女性均患有子宫肌瘤疾病[2]。由于肌瘤症状较不明显或无症状表现,临床实际发病率明显高于资料统计发病率。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设备更新频率越来越迅速,性能越来越完善,加之女性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率呈逐年升高态势。然而,由于近年间女性患者所面临的生活压力、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加之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子宫肌瘤的发病人群正在逐渐向年轻化发展,对广大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应重视子宫肌瘤疾病的诊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常来讲,引发子宫肌瘤疾病的原因在于雌激素长时间、大量刺激所致,特别是患者雌激素分泌过高,但孕酮激素分泌过低更易造成子宫肌瘤。该病的临床表征多为经期血流量增加、腹痛、子宫流血等,与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等存在关联性。
彩超诊断子宫肌瘤疾病的典型影像表现为:(1)子宫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大情况,形状可能表现为不规整;(2)子宫内可见高、中、低程度回声或混合回声的肿块,多以低回声肿块为主。回声的强弱程度与肌瘤内纤维结缔含量、平滑肌细胞含量相关,且与二者的排列情况具一定联系。(3)由于子宫肌瘤的生长速率较快,当供血不足,可能出现变形情况,因肌瘤内原定结构发生改变,出现多样化回声。例如:肌瘤内部结构钙化后回声增强;肌瘤内部结构玻璃化后回声极低;肿瘤内部结构囊性化后其内可见液性暗区;(4)肌瘤边缘处可见明显半环状、环状血流信号,内部可见条状、点状血流信号[3]。
尽管子宫肌瘤疾病的影像学图像表现具一定代表性,但个别肌瘤因回声程度、位置等容易导致误诊。加之肌瘤生长速率较快,供血影响等容易出现变性,影像图相应变化,医生更应予以注意。本文对67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术前彩超诊断、术后病理检查,探究彩超准确率,分析导致误诊的成因。结果显示,彩超诊断子宫肌瘤患者64例,准确度为95.52%,误诊患者共3例,误诊率为4.48%,其中1例误诊为子宫肉瘤、1例误诊为附件肿瘤、1例误诊为子宫腺肌瘤。
误诊为子宫肉瘤原因:子宫肌瘤同子宫肉瘤在彩超影像上很难直接鉴别,需要与其它临床指标相结合进行分析。另外子宫肉瘤的临床症状表现也与子宫肌瘤相近,极容易发生误诊问题。此次误诊由于未注意患者既往病史。子宫肌瘤一般病程时间较长,而子宫肉瘤因生长迅速通常病症时间较短,该患者描述病情时多次强调下腹部肿块迅速变化,因此考虑为子宫肉瘤疾病。该误诊影像学表现为:肿块回声较低,大小为8.6h7.4h7.2 cm,边缘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无包膜,肿块周边可见粗大血流信号,内部可见条状血流信号。其病理检查结果为肌瘤内部结玻璃样化。
误诊为附件肿瘤原因:此例误诊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带蒂肿瘤内部结构囊性化。该肌瘤影像与卵巢肿瘤、陈旧性宫外孕影像表现相近,那么,为保证检验准确度,应认真查检患者卵巢,如卵巢组织表现正常,则可判定为子宫肌瘤,如卵巢组织发生病变,则需考虑是否发生卵巢恶性肿瘤情况,如肿瘤出现脂肪变性或钙化,需考虑是否为卵巢畸胎瘤情况[4]。
误诊为子宫腺肌瘤原因:子宫腺肌瘤指的是生长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间的肿块,其同周边肌层间无明显分界,且影像表现多为占位效应,因此极易出现误诊问题。通常腺肌瘤的回声较低,且肿块周边无血运信号。如子宫肌瘤同腺肌瘤同时存在时,彩超很难兼顾,容易导致漏诊[5]。
此次研究结果证实,彩超诊断子宫肌瘤准确率较高,且操作便捷、安全无创,可作为检查首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