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诊断的价值分析
2019-02-10倪佳
倪 佳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北 天门 431700)
【关键字】超声;产科;胎儿;病理;畸形
我国人口众多,每年大约有有2千万左右的新生儿,而畸形胎儿出生率则大约占比1.5%左右。实施计划生育前,因新生儿人口基数偏高[1],孕妇孕期接受超声检查率较低,胎儿畸形率更高。为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提升优生优育率,我国提倡产妇孕期接受常规产科超声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但目前有关常规产科超声、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两者的作用,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为此,本研究纳入我院以往收治的12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中晚期孕妇中抽取120例进行讨论。入选标准:①各孕妇均接受产科超声检查≥1次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②孕妇与其家属均自愿同意此次检查方案;③均为单胎孕妇。排除标准:①不愿接受检查者;②有流产史者;③高龄产妇。120例产妇中包含经产妇34例,初产妇86例,年龄22-38岁,平均为(26.5f1.1)岁,孕周时间为12-30周,平均为(16.5f1.1)周。
1.2 方法
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用美国GE LOGIQ E8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2-5 MHz,仰卧位,检查胎儿双顶径、股骨、头围、腹围、体重,以及存活状况,观察胎盘成熟度、胎盘形状,分析脑、心等位置结构状况。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分别在孕周11-14周、20-24周时进行检查,仰卧位,早期筛查(11-14周时):①诊断头臂长,放大胎儿头部,多次测量头臂长,取平均值;②诊断颈项区,获得胎儿胸部和头部头像后,需鉴别羊膜与皮肤,多次测量取最大值;③诊断面部和颅脑,扫描腹部和尾侧,测量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和小脑水平横切面,并根据双耳、双眼球、大脑半球等位置评估;④诊断心脏状况:扫描其心尖部得到血管器官和心尖四腔切面,探查心脏位置,仔细观察三尖瓣是否存在反流症状;⑤诊断胸腹部:平移扫描腹部到尾侧,掌握胃泡位置,观察其大小和形态、静脉导管、腹壁完整性。孕20-24周时需检测胎儿头颅、脊柱连续性和完整性、脸部状况、胎心异常、胸腹部、四肢、脐带、羊水和胎盘等状况。
1.3 指标判定
本研究中各孕妇超声检查均由影像科专业且经验丰富的2名医生负责,若发生分歧,则商讨确定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最终证实,120例孕妇中共10例胎儿畸形,包含1例神经系统畸形、3例心血管系统畸形、2例消化系统畸形、3例唇裂、1例消化系统畸形。胎儿系统超声共检出9例胎儿畸形(3例心血管系统畸形、2例消化系统畸形、3例唇裂、1例消化系统畸形),常规超声共检出6例胎儿畸形(3例唇裂、2例心血管系统畸形、1例神经系统畸形)。常规超声检出准确率60.00%(6/10)低于胎儿系统超声检出准确率90.00%(9/10),且常规产科超声检查时间(10.25f2.12)min低于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时间(28.53f3.11)min,数据差异较大(P<0.05)。
3 讨 论
胎儿畸形为影响我国人口质量和新生儿存活率的重要且直接因素之一,受环境、遗传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较高。胎儿呼吸、心血管、生殖泌尿、消化、神经等系统均可能发生畸形,虽给予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利用组织和器官反射超声波的原理获得图像,可检出胎儿畸形,但此方式准确性不高,需持续加强研究,以尽早发现胎儿畸形[2]。胎儿系统超声诊断则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高等优势,进而提升诊断准确性,测量胎儿系统数据和切面,分析其内脏、脊柱、四肢、头颅等解剖学组成状况,明确胎儿畸形位置和状况。因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细致性更高[3],所以,与产科常规超声比较,所需时间更长,且扫查强度、系统检查顺序等均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因此,扫描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稳定其情绪,提升配合度。综上,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产前胎儿状况,虽检查时间较长,但胎儿畸形检出准确性高,有利于医生早期发现并给予有效干预,提升优生优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