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查体结肠镜检查中肠道准备临床护理途径的应用研究
2019-02-10赵云霞艾小琴
赵云霞,艾小琴
(1.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国宾部胃肠镜室,北京 100853;2.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国宾三科,北京 100853)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结肠镜检查在筛选和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肠道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以往护理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显示[1],给予受检者实施有效的肠道准备对提高检查质量、效率以及受检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我院240例健康查体结肠镜检查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在肠道准备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240例行健康查体并采用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120)和观察组(n=120),其中常规组男67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41.27±4.31)岁;观察组男66例,女54例,平均年龄为(41.30±4.33)岁。纳入标准:所选受检者均符合结肠镜检查标准,排除其中伴有严重基础疾病、资料不全以及不配合检查者。对比2组受检者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健康查体结肠镜受检者采用传统肠道准备,检查前护理人员应向其详细讲解结肠镜检查的具体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密切关注受检者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现象则需要及时进行护理。给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为其方法健康知识宣传手册,详细讲解检查过程中如何配合提高检查准确率和降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于存在恐惧、焦虑等受检者,应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2)检查前肠道准备,在检查前护理人员应对受检者病情、生活习惯等进行详细了解,排除安全隐患,同时还应根据受检者肠道准备的具体方案为其制定饮食安排,并对其与家属讲解泻药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使用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避免受检者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检查结果;(3)检查当天应对受检者肠道进行有效清洁和检查,对于肠道清洁度相对较差的患者应根据其自身情况推迟检查时间;对于特殊患者应采用灌肠处理,在检查过程中应由专门护士将其带入检查室,并为其再次讲解检查的具体步骤,避免其出现无措感,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4)检查后临床护理,在受检者检查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叮嘱其注意休息,并对其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按时询问其是否出现异常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向护士和医生反应,从而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对于饮食方面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尽量降低辛辣、油腻、腌制食品的摄入,防止出现便秘现象,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
1.3 观察指标
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受检者满意度情况进行不记名调查,量表满分设置为100分,共分为2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在0~4分之间,分数越高说明其对护理工作越满意[2]。同时对2组受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对此次研究所得受检人员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差异数据结果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评估,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2组受检者满意度评分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受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04±0.45)分,而常规组为(90.96±3.22)分,组间比较(t=3.281,P<0.05)。
2.2 对比2组受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通过对受检者调查表明,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和1例呕吐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而常规组出现3例恶心、2例呕吐和1例二次服药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组间比较(x2=13.281,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因为水质的污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肠道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对于肠道疾病主要采用结肠镜进行诊断,其相对于传统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和检查准确率高等优势,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或检查后极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此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前应对其做好肠道准备,以此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3]。本研究在对受检者实施护理工作中主要从健康教育、检查前肠道准备、流程介绍、心理疏导以及检查后护理等入手,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受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04±0.45)分,而常规组为(90.96±3.22)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而常规组为5.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