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工介入在老年科多学科合作人文关怀模式中的实践探索

2019-02-10李嫚嫚王素英高春红梅克文

关键词:医务社工关怀

李嫚嫚,王素英,高春红,梅克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为顺应医疗服务模式向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2016年开始我科护理组与院社工办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不断调研和探索,联合开展多学科合作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拓展人文关怀内容和形式,满足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人文需求。患者及家属接受了社工开展的各项活动后,感受到了被关怀、被爱和被尊重,增强了医院的人文关怀色彩。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基本资料

我院老年科13个护理单元,核定床位328张,护理人员173人,均为女性,年龄21-55岁,平均(30. 50 ± 2. 16)岁。收治患者年龄在61-103岁,平均(75.9 ± 5.36)岁。

2 社工介入开展人文关怀的具体实践

2.1 成立人文关怀专项组,专人负责与社工办的沟通交流

成立老年病房人文关怀专项小组。科护士长总负责,三名病区护士长组成人文关怀专项组协助科护士长工作。专项组主要负责制定老年科人文关怀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时开展工作督查。具体落实工作计划,将人文关怀方案中涉及社工参与的内容细化分解并实施,与医院社工办沟通联系策划活动具体方案,组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参与医护人员安排,准备物资和场地,系列报道活动精彩瞬间,收集整理活动后患者需求及意见,协调开展相关调研,评估人文关怀需求对象等。

2.2 与社工联合开展多学科合作人文关怀活动

2.2.1 举办“耆智课堂”,开展各类特色主题集体活动 不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每日结束治疗后,通常只能在病房里看看电视、读读报纸。为了让老人们住院生活丰富起来,老年科联合医院社工办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举办“耆智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把康乐活动带进病房,既有保健性,又有娱乐性。活动首先在音乐的伴奏下,老人们开始练习各种按摩操,运动手脚,热身后再开展主题活动,如故乡之旅、回忆快乐童年、看抗战电影、寻找春天系列剪纸、清明叠风车做青团、端午叠龙舟、寻找老照片、讲述人生最感动故事等。每次活动组织患者10-15人,医生、护士、社工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并现场指导协助患者,用时控制在40分钟之内,以减轻患者疲劳。整个过程老人们认真而投入,在游戏互动中脸上浮现出幸福而陶醉的模样。社工发挥其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促进了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

2.2.2 医疗社会工作介入“双心病”临床服务项目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身体不适的同时往往伴随有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这种情况被称为心理心脏病,又称“双心病”。较长的住院周期也带给陪同家属和照顾者巨大压力。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方案,有效解决心理、情绪和社会资源协调方面的问题,增进医患沟通,医生、护士联合社工组建跨专业团队,合作帮助患者和家庭共同度过治疗期及康复期的心理顾虑。

3 效 果

3.1 健全老年科多学科合作人文关怀工作架构,建立老年科与社工办人文关怀协作组,现有护士4人,医务社工2名,每年实习生2-4人,形成有社工参与的多学科合作人文关怀工作的人员力量。

3.2 建立活动载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发挥社会专业沟通优势,开展耆智课堂活动项目16次,患者及家属参与人员共计320人次,丰富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与尊重。

3.3 医务社工具体介入临床服务项目,实施双心病个案干预3例,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心理负担和社会资源协调方面的问题。

3.4 社工参与患者安宁照护,协助完成生命书写故事书5人次,参与安宁疗护人员8人,维护患者生命最后时光的尊严,抚慰家属的心灵。

3.5 培训社工参与人文关怀的后备人才,接受医务社工实习学生8人次,增长了他们实践经验和工作才干。

4 讨 论

4.1 医务社工的介入深化了人文关怀内涵。

医务社工深度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内心感受,运用专业社会知识进行有效沟通,降低患者的焦虑压抑心情,增强了患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升了患者的生活热情和生活质量,让患者感受到生存价值和社会关爱。

4.2 医务社工的介入拓宽了跨学科人文关怀路径。

医务社工参与讨论患者病情,了解其家庭及社会生活状况,在病理和生活中发现结合点,积极稳妥地处理情绪心理问题,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多方位的人文需求,扩展了为患者的服务内容,丰富了服务形式。

4.3 医务社工的介入增强了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

医务社工与患者充分有效的专业化沟通,形成示范引导,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情境感极强的学习环境,提高了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过程中必备的能力――沟通能力,为护理人文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动力。

社工介入老年科多学科人文关怀既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也是满足老年患者及家属多元化需求的需要,体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突出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氛围整体。医务社会工作在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加强支持网络、提供社会资源、协调医患关系等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3]。

我们联合社工开展多学科人文关怀过程尚处于初步阶段,效果评价中只有质性描述性呈现,而未对患者开展活动后感受、生活质量、焦虑程度等进行量化前后对比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团队将在后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学科人文关怀内涵和评价指标,增强研究力量,不断推进老年科多学科合作人文关怀内涵。

猜你喜欢

医务社工关怀
青春社工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