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分析
2019-02-10贾冠军
贾冠军
(北京瑞安康复医院,北京 100055)
选择本院在2018月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8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指标,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8月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8例,将5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纳入标准: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无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他脏器疾病的患者;排除存在肺炎患者;排除因心理因素、胃食管反流病、痴呆、重症肌无力等因素造成吞咽障碍的患者[1]。观察组最长病程为12个月,最短病程为1个月,中位病程为(6.4±0.3)个月;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50岁,中位年龄为(68.9±3.3)岁;对照组最长病程为11个月,最短病程为1个月,中位病程为(5.4±0.3)个月;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50岁,中位年龄为(67.9±3.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对中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康复护理干预:
口腔卫生干预。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口腔卫生护理工作,告知患者进食后需实施簌口处理,防止患者出现口腔内膜感染。
摄食训练干预。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开展正确的摄食体位,以流质食物为主,在开展摄食训练过程中需积极鼓励患者,提高患者配合度及信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流质食物过渡至普通食物。
康复训练。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开展颈部活动训练干预,即指导患者开展转头、仰头、点头等运动,同时开展肌肉训练,即指导患者开展唇闭合、舌后部抬高、张口伸舌、咬合等活动,改善患者口腔肌肉功能,每日三次,每个动作重复5次。
呼吸功能训练干预。护理人员需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即指导患者开展简单发音、吹哨、屏气、吹乒乓球等活动,每日开展5次,一次20min;之后对患者开展咳嗽训练,指导患者正确咳嗽的方式,同时接受鼓腮训练,一次你20min,一日5次。
心理干预。经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护理及治疗配合度,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协同患者家属予以患者关爱及鼓励,同时向患者讲解成功案例,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1.3 评定指标[2]
比对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康复效果。
康复效果评价标准:通过喝水试验法评估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患者不可全部吞下水,且存在频繁的呛咳为无效标准;患者可分两次将水咽下,存在呛咳症状为好转标准;患者可一次咽下水,存在呛咳症状为恢复标准;患者可分两次咽下水为显效标准;患者可1次将水咽下且较为顺利为治愈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8例临床指标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康复效果,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 果
2.1 比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
观察组治愈1例(3.44%)、显效10例(34.48%)、恢复16例(55.17%)、无效2例(6.89),康复效果为93.10%;对照组治愈0例(0.00%)、显效8例(27.58%)、恢复10(34.48%)、无效11例(37.93),康复效果为62.06%。说明,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
2.2 比对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3.44%(1/29),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31.03%(9/29)。说明,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脑血管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就是脑卒中,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中,且大部分患者均存在吞咽障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进食,无法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患者体质,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情况[3]。可见,对脑卒中患者而言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其康复而言是非常必要的[1]。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康复效果,改善预后[5]。经过本次数据研究可见: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效果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吞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