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远程教学模式
2019-02-10孙王保郝卫红
□孙王保 郝卫红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但人才资源匮乏。农民教育问题始终是关系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村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更为迫切。现代远程教育因其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费用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适合成人学习,成为为农村输送高等教育资源、培养农村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拥有多年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远程办学经验和中央、省、市、县四级联动的系统办学优势,一些分部受当地政府委托启动“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项目,提升农村“两委”干部学历水平,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一、“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的内涵
“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简称“农干工程”)项目以提升农村干部学历和能力为目标,是当地政府部门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实现小康实施的一项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项目的培养对象主要是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村级后备力量中的党员,以村党组织书记、党员村委会主任为重点。工程依托国家开放大学承担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实施,开设的专业涉及农业技术、林业技术、畜牧兽医、农林管理、轻纺食品五大科类,有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工程实施中,当地政府从政策上和资金上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农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电大基层教学点数量迅速扩大,招生人数激增。以某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工程实施两年来,全省县级教学点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通过参加学习,农村干部政策水平和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在本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彰显了社会效益。
二、“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教学管理模式
“农干工程”实施后,各级电大充分挖掘远程教育和系统办学优势,主要采取“二横四纵一平台”的办学模式,根据师资情况、所辖县域办学条件和学员需求,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二横四纵一平台”办学模式
“二横”指的是各级组织部门和电大办学机构。“四纵”指的是电大系统“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学体系。“一平台”指的是网络学习平台。组织网络的构建与学习平台的搭建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过程的落实。在“农干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政策、物力、财力上给予了极大关心和支持,尤其是组织部门充分发挥其组织动员能力,深度参与学员管理及教学管理过程,保证了各教学环节学员的出勤率,为教学过程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在“农干工程”教学组织实施中,各级电大充分发挥“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学体系的优势,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层层落实。国家开放大学负责顶层设计,对所有专业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进行统筹规划[1],为全国电大提供教学服务支持。省级电大争取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建立招生、教务、考务等教学管理制度,根据本省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在国家开放大学大一统的专业规则下选择专业课程。市级电大分校发挥系统办学中枢作用,根据各县市办学条件、师资情况等制定教学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县级电大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县级教学点负责招生,组织落实教学过程,开展教务、考试、毕业实习等教学管理工作。农村学员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或分部自建的“农干工程”专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学习。学习平台包括了开设专业的所有课程,充分考虑到农村干部学习的特点,课程界面简洁明了,资源形式多样,有文本资源也有视频讲授,有进度跟踪也有学习评价反馈,有自学助学更有答疑互动,课程集“讲、练、评、测、议”于一体,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各级电大充分考虑到农村学员的学习特点和远程教育教学的特色,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提供教学服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线上,省校责任课教师通过“农干工程”学习平台进行网上课程教学,每学期通过“网络直播课堂”对全省学员进行课程的系统讲授,实现异地远程教学,弥补基层教学点师资不足的问题;线下,各分校或教学点利用农闲集中学员进行面授辅导。“请回来+送下去”相结合。市级电大在实施集中导学环节时,根据距离远近或办学条件,把学员统一组织请回到市级电大或县级电大进行集中授课;或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送教下乡,课堂教学设在乡里农村,教学实践放在田间地头,彰显电大“在家门口上大学”的特色优势,为农村学员尽可能地提供便利。“课程导学+专题讨论”相结合。从授课内容上来说,有针对课程内容的集中导学,解决学员“怎么学、学什么、怎么考”的课程学习辅导;也有请当地专家对当前农村热点问题进行的专题讲座,如“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农村土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让农村干部进一步深入领会理解国家农村、农业改革的方针政策,精准地指导实践工作。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除了课程集中导学以及专题讲座之外,有的分校还充分考虑各县区、乡镇的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组织学员到特色乡镇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素养。
三、“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干工程”项目运行以来,各级办学点人员积极拓展思路,寻找适合农村学员学习的更有效的教学管理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办学经验,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专业设置适用性存在差距。“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项目依托的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该计划运行多年,尽管近几年根据农村农业的发展需求,新增了几个专业,但是总体上来说,专业设置滞后,无法满足当前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对农村人才的需求。在国家开放大学大一统的专业规则下,每个专业中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少,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功能不强。以山西电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计划为例,专业毕业学分为78学分,其中地方性特色课程仅占到5学分。
学习资源针对性不强。远程教育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两部分。远程教材呈现“普教化”的特点,目前大多数课程主编主讲聘请的是普通高校教师,他们基本上是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来编写文字教材和讲授录像教材,理论性、系统性较强[2],但适用性、针对性差。教材及资源建设仍旧停留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没有尊重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远程教育教学规律,不能满足农村学员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工作需求相脱节,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程考核评价单一。课程学习考核评价目的是“以评促学”,促进学员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是落实教学过程和提高远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农干工程”开设的农科专业中,除公共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特色课模块中,统设必修课以平时纸质作业和终结性纸质考核为主要方式,省开设课程在学习平台以完成网上题库考核为主,随学随考。尽管考核的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无论是纸质作业、纸质考试和网上题库,从题型上来说,单选、多选、名词解释、辨析题等客观题占比较大,尤其是省开课网上题库。考核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学员可以通过突击式学习通过考核,学习容易走过场。课程考核评价单一,达不到“以评促学”,不利于学员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远程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有些教学点虽然也建有实训、实践基地,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实践教学示范引领作用不强。
四、“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项目运行的内在关系分析
“农干工程”是一项惠农工程,也是电大系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工程,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农干工程”的阶段性与农村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关系
作为一项政策性项目,“农干工程”实施的时效性和阶段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农民基数大,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继续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以山西省为例,2018年全省乡村党支部书记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5%;大专学历的占9.2%;高中(包括普通中专、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学历的占41.4%;初中以下学历的占46.9%[3]。目前全省约有1/3的行政村村两委干部达不到工程所要求的学历和年龄条件,属招生空白村。根据统计数据,该工程项目按计划目标实施三年后,也只有近50%的村党支部书记具有大专学历,农村干部的学历提升需求市场仍旧很大。
(二)学历提升和能力培养的关系
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目标是提高农村两委干部的致富带头能力,服务农村“三基建设”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留得住、用得上” 的爱农民、爱农村、接受过高等农村职业教育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所以,要在应用性、能力的培养上下大力气,即在学历提升的同时,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员农业技术和经济管理技能培养;注重文化修养和乡绅精神培养;注重农村基层党建和执政能力的培养;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五、“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项目发展建议
为了精准培育乡村振兴实用人才,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需要在政策研究、专业设置、资源建设、课程评价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改革。
(一)强化政策研究,推进“农干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建设亟需大量乡村人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有限,因此对农民的继续教育必然是以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为重要保障的,即农民继续教育的可持续性在于政府持续地给予政策支持。实践证明,电大拥有系统办学优势以及多年的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在农村高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大系统应加强农村教育市场的需求以及政策研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使“农干工程”项目持续化、常态化。
(二)拓宽专业设置,增加地方课程自主性
针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设置滞后的现状,国家开放大学应根据乡村振兴的战略需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需要,更新改造现有的专业,增设当前农村急需的专业如农村电子商务、乡村规划设计等。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经营的地域性,加大地方电大特色课程的比例,发挥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三)注重学情分析,建设实用的学习资源
在远程教育学习环境下学员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多地来源于学校精心设计和配置的学习资源[4],因此远程教学必须要加强学习资源的建设。学情分析即对农村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等的分析,是建设学习资源的基础。根据远程教学以自学为主以及农村学员偏好“即学即用”型和实用性知识的特点,农科远程教材在开发过程中,要以“学”为中心,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让学员的学习“有效地发生”。在教材开发时,重视学习活动设计以及案例呈现,强调内容实用性而不是单单系统性与理论性。教材内容与农业生产经营实践或村务管理等结合紧密。在学习资源多样化方面,根据农村学员自学中更愿意使用视频资源这一特点[5],开发适合移动终端学习的微视频资源,让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利用农村学员经常使用的快手等短视频直播软件进行远程教学,实现教师和学员的远程即时交互,师生交互直接高效,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
(四)立足实用人才培养,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的课程评价是促进远程学习行为有效发生的制度保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远程课程考核评价要以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考虑远程教学的特点、课程的性质等进行科学的设计,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构建有效的形成性考核指标,目前电大一些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由形考作业成绩、集中导学出勤率、参与小组讨论情况等组成,由基层教学点进行评价,如果基层教学点责任心不强或疏于管理的话,形成性考核就流于形式,起不到促进学员自主学习的目的。农业管理类课程考试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开放式考核替代传统的纸质考试,农技类课程可以由办学条件较好的教学点组织开展实验实操性考核。针对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为学员提供多样化考核服务,由集中性考核向个性化考核转变,逐步实现预约考试和随到随考。
(五)设置专项费用,强化实践教学成果评价
实践教学是实现边学边用,促进知识转化应用的重要途径,因其内容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接地气等特点,是农村学员乐于接受、参与度高的教学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成为远程教学的短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基层教学点经费有限,而实践教学从联系教学基地到组织学员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点的办学成本。因此建议在远程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专项教育投入,缓解经费不足造成的实践教学难落实的难题。
五、结语
“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是电大系统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系统办学体系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工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存在专业设置适用性差、教学资源针对性不足、课程考核评价单一等问题,影响到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乡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需要在政策研究、专业设置、资源建设、课程评价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适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真正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培养用得上的人才。